APP下载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科研团队激励机制研究

2021-11-27姚瑶李琰许宏超

魅力中国 2021年31期
关键词:科研人员激励机制思政

姚瑶 李琰 许宏超

(1.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 102442;2.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 101101)

激励机制是指在特定的环境或者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通过采取一些符合目标客体期望的措施、手段或制度,使目标客体在行为或意愿上产生动力,目的就是充分调动目标客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按照主体的意愿实现最终目标。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思想政治科研人员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授课水平、强化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加强高职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承担者和践行者,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有助于调动思想政治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更好地服务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引导工作,培养既具有专业技能,又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高端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

一、高职院校思政科研团队激励机制的现状

激励机制最早是企业管理领域的专业词汇,它是企业管理者将长期的、总体的目标通过具体措施的采取后,使之无限接近,甚至实现目标的一种手段,对督促企业职工为实现企业目标付出努力起到了激励的作用。激励机制的核心思想就是领导者在充分了解目标群体的个性需求基础上,努力创造有利条件或者营造特殊环境满足目标群体的个性需求,促使目标群体表现出极高的意愿和斗志,自觉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目标群体对组织及任务的贡献最大化。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责任,但由于高职教育在我国学历层次教育中的录取分数线偏低,且长期以来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忽视,导致报考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文化课基础薄弱,自制力较差,更容易受到西方社会思潮和流行文化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尤为重要,承担着实现职业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任。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科研团队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想政治辅导员、心理健康教师和其他学生工作从业人员组成的科研团体,围绕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高德育工作水平这一科研目标,通过课题研究、实践探索等方式实现思想政治授课模式优化和立德树人途径创新。从行为动机理论划分,当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科研团队激励机制主要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方面。

(一)思政科研团队的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是经济手段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科研团队激励机制中的运用,它主要是指通过发放科研奖励、提高生活补贴等方式,以满足思想政治科研团队成员的物质需求,解决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从而激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科研团队的工作意愿和进取心,提升科研质量和工作效率。具体来说,主要包括:设置思想政治专任教师和辅导员的岗位津贴;完善思想政治科研人员的科研奖励专项制度;给予思想政治科研人员的基本生活补贴等。

(二)思政科研团队的精神激励

精神激励是一种内在的、个性化的激励手段,它是指通过荣誉表彰、情感鼓励、优化职业发展路径、营造公平合理竞争环境等方式,以满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科研人员的个性化心理需要,从而促使其积极向上、主动工作,以获取更高层次的心理满足,实现个人成就。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对思想政治科研人员进行评优表彰;对思想政治科研人员进行关怀和认可,使其产生归属感;为其提供专项的培训和研修途径,创造公平的竞争平台等。

二、高职院校思政科研团队激励机制的困境

虽然高职院校在探索思政科研团队激励机制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思想政治科研人员在实际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积极性和进取心,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部分激励措施在实际的应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科研团队的绩效水平与本科院校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一)激励目标的差异性不够

目标是满足个体需求的客观设置,它通过激励个体的行为从而达到理想状态,具有导向性和内在刺激作用。有效的激励目标可以激发高职院校思政科研人员的斗志,促使科研人员根据教学和育人工作的需要,通过科研课题或实践项目,优化教学模式、创新育人手段。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还存在思政科研团队激励目标不明确、缺少差异化性等问题,一方面,当前对思政科研团队激励目标的设置,主要集中在宏观、远景方面,而缺少具体的、阶段性的目标,导致很多思政科研团队在长期的科研工作中缺少持久性;另一方面,当前激励目标主要是科研团队整体目标,而每一个科研团队都是由不同的职称层次、年龄、学历背景、专业领域的人员构成,缺少对个体差异化激励目标设置的考虑。

(二)激励措施的力度不够

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针对思政科研成果均制定了相关奖励制度和措施,这些政策在促进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激励措施的力度还十分有限,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的匹配还不协调。一方面,专门针对思政科研团队的激励制度还不健全,激励力度不足,对于部分科研成果突出、科研能力较强的科研人员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使其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面的付出与回报不相称;另一方面,精神激励明显大于物质奖励,虽然精神激励对于鞭策思政科研团队开展课题研究和实践项目方面也具有很大作用,但精神激励与物质奖励需要相结合,尤其对部分青年思政科研人员,一定程度的物质奖励才能解决这部分人员的后顾之忧,使其全身心投入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科研工作之中。

(三)激励手段的多样性不够

针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科研团队进行激励,需要因时而新、因人而异,采用多样化的激励手段才能调动思政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对思想政治科研人员的个体需求掌握还不全面,激励手段比较单一,缺少对科研人员全方位发展的通盘考虑。一方面,外部激励多于内部激励,外部激励可以通过物质或精神的手段,刺激科研人员主动探索、克服困难,但只有走进思政科研人员内心,提升其自我获得感、满足感和归属感才能使激励效果持久化、激励效能最大化;另一方面,忽视思政科研人员的个体差异性,就无法实现对不同年龄、层次的科研人员进行激励,青年思政科研人员大多需要物质奖励和生活补贴,而年长的思政科研人员则更需要精神慰藉和人文关怀。

(四)激励制度的健全性不够

健全的激励制度有利于更好地培养高职院校思政科研人员,孕育出更具凝聚力和开拓精神的思政科研团队。一方面,针对高职院校思政科研团队的考评制度还不够,很多工作量无法被量化,也无法对其成果进行科学、全面地评价;另一方面,培训教育制度不健全,使部分思政科研人员无法定期获得系统性的学习和提升,继续教育体系缺失。

三、高职院校思政科研团队激励机制的途径

构建高水平的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就离不开思想政治科研团队的努力。高职院校要结合学生特点和办学定位,健全思政科研团队激励机制,坚持外部激励与自我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配合、平台激励与关怀激励相统一的原则,构建起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激励体系。有效地调动了思政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培养具有崇高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高端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贡献力量。

(一)加强院校领导的示范引领

能否解决好高职院校思政科研团队的激励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职院校领导集体对于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专业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技能大赛中取得好名次,继而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力;招生就业可以保证学校办学规模,提升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而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产出的显性效果不强,容易被院校领导忽视。高职院校领导应该通过亲自走上讲台讲授思政理论课程、兼职思想政治辅导员、与学生座谈加强心理疏导等方式进行示范引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二)健全思政科研团队的考评体系

高职院校思政科研团队考评体系建设如何,是影响思政科研人员激励效能的重要因素,考评体系是否符合思政科研人员的特点,直接影响其积极性的发挥。高职院校应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帽子”、唯论文、唯项目等倾向,不能以科研成果数量和获奖次数作为评判思政科研团队的唯一标准,应该建立崇尚科研质量和基础教育教学贡献的导向机制,引导思政科研人员朝着务实化、高质量、高效能的方向发展。

(三)构建思政科研人员发展平台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个人的自我实现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职业院校教师国培项目等优质资源,为思政科研人员构建优秀成果展示平台。以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9—2023 年)》为指导,遴选优秀的思政科研人员到国内外高校进行访学研修,满足高职院校思政科研人员职业发展的需要。

(四)强化思政科研人员信念教育

建构高职院校思政科研团队激励机制,不仅要从完善外部激励入手,而且还要充分考虑自我激励。外部激励方式和内部激励方式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使整个激励机制实现效能最大化。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曾强调,“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职院校思政科研团队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者,其自身首先必须要加强信念教育,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将思想政治育人工作作为一项光荣的使命。科研人员应当不断学习和领会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从思想上激励自己,将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作为自己的崇高理想。

猜你喜欢

科研人员激励机制思政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治疗艾滋病,中国科研人员有了新发现
广东公安科研人员风采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