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依族婚俗仪式审美研究

2021-11-27岑海燕

魅力中国 2021年44期
关键词:婚俗布依族仪式

岑海燕

(贵州民族婚俗博物馆,贵州 兴义 562400)

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国家对于少数民族的文化研究十分重视,但是布依族的婚俗研究还未形成科学系统的体系,没有提出针对性的研究方式,对婚俗形式的分析研究工作滞后,影响了探究布依族的美学含义和独特的民族文化,所以需要研究人员以布依族婚俗形式和文化内容为基础,进行深入理解和研究,为国家民族文化和谐共存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布依族婚俗和现代婚姻中存在的差异

布依族婚俗仪式作为布依族的族群习俗,是民族审美和文化精神的集中表现,对于布依族文化而言,是人生的重要礼仪,也是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瑰宝,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现代社会人的婚姻观和传统婚姻观有着非常巨大的出入,随着时代的发展,“闪婚”,“闪离”的现象普遍出现,而就婚礼仪式而言,现代的婚礼仪式千篇一律,给参与者造成一定审美疲劳的现象,形式和精神上的匮乏使得婚姻的仪式感不断下降[1]。但是在布依族中,婚礼的筹备时间一般在半年左右,双方家庭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来准备婚俗仪式,对于新婚夫妇而言这种使命感赋予了婚姻更多的意义,在努力准备的过程中,感受到家庭和个人的诚意。精神上的重视会提高婚姻的稳定性,布依族生活环境以村落为主,当举行婚礼的消息传出的时候,会在大家的瞩目下形成事实婚姻,公开和共享的村落文化,对一对新人在以后的婚姻生活中行为起到一定的管束作用,而这种村落文化的盛行,虽然有传统文化形成的一些禁锢,但是对婚姻的实际情况而言,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布依族婚俗仪式的意义

布依族的婚俗仪式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了大家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婚俗仪式对布依族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的表达,有效地展现审美心理等其他因素,在研究过程汇总,布依族的整个婚俗流程也是对民族礼仪的体现,对当地的传统文化有着保护和促进作用。布依族的婚俗仪式中,能够看到一套规范系统的礼俗观念,通过提亲、会亲、定亲、接亲等主要流程的展现,能够将传统文化中“礼”的核心得到完美体现,现代的人际交往也在循序渐进中得到有规律的发展和维系。布依族的民俗流程是在尊重和孝道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发扬,将礼俗文化赋予新的时代意义,使得当地的民族文化和地域特性能够进行有机融合。国家对于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建设给予了一定的重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对国家展现大国风范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布依族针对本民族的文化发展,从而能够形成科学的婚俗仪式和具体流程[2]。而且,通过婚姻能巩固和完善当地血缘和族缘的关系,在婚礼举行过程中,布依族的本族同胞会当成节日一样进行庆祝,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延续家族关系,提升当地族群的凝聚力。在少数民族文化地区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自觉程度从而能够达到文化自信,民族文化的发展除了当地的地域和政治因素以外,还需要通过提升文化的认可程度,来完善民族文化的自治程度。

三、布依族婚俗仪式的审美研究

(一)布依族婚俗现状和文化内涵

我国对于少数民族婚俗文化的研究缺乏系统性,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一些学者对布依族的婚俗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但是现在我国在布依族婚俗仪式研究过程中,还未形成系统全面的科学理论成果,许多著述没有形成专著,以一些篇幅对布依族的婚俗仪式的基本流程进行了研究和概括。如《布依族风俗志》介绍了布依族婚俗仪式中提亲、订约、吃鸡酒、追打嫁女、要荷包等婚俗形式。现代布依族婚俗主要是以“浪哨”“不落夫家”等6 个规程,“浪哨”是青年男女以对歌的形式来表达感情,从而能够结交异性并且互诉情愫,浪哨是布依族婚恋的社交方式。而“不落夫家”是指新娘在新婚之夜的时候回到娘家居住。布依族的民俗文化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在发展过程中,涵盖了当地布依人最深的记忆和民族情感。布依族婚俗仪式中包含着对祖先崇拜等传统文化精神,这种家庭宗教是建立在血缘的基础上,布依族认为在祖先的庇佑下才能够获得家族的兴旺,所以在生产生活中要时刻孝敬祖先,这样的理念被完整体现在布依族婚俗仪式中,布依族人需要在祖先龛的见证下才能够完成婚礼,相比于文书的证明,血缘和信仰更被布依族人民所接受,通过这样的方式壮大了血亲建构的关系。在布依族婚俗仪式中还有明显的舅权崇拜,体现当地人民经历母系社会的制度和自身的感恩情怀,舅权崇拜是当地人文关怀思想的体现。繁衍子嗣是布依族婚俗仪式的重要文化体现,在传统仪式举行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对繁衍子嗣的期盼,这种观念深入到布依族的传统文化中,是布依族对生命和爱情的宽容表达,体现了民族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布依族文化不断扩充新的理念,是传统民族文化生存的重要方式。

(二)仪式和审美的关联性

艺术是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衍生物,对于艺术和仪式的研究不能够脱离当地的社会环境,婚俗作为审美和仪式的复合形式,表达了文化中的许多内容,而且审美化不能够以审美为主要目的对象,而是在审美过程中,产生感动、悲伤、欢乐等情绪,而布依族婚俗仪式是审美具体化是主要表达方式,例如“装朗礼”是仪式的审美化体现和情感的直接表达,在进行过程中,舅爷为侄儿穿着衣服,每穿一件就会进行言语的祝福,而司仪会让侄儿对舅爷叩拜,通过反复的叩拜能够引起宾客的笑声,这样的逗趣行为富有民族特色。审美的仪式化就是仪式对非仪式的行为和心理活动产生影响,使其拥有了仪式的内涵。以“浪哨”为例,是具有审美性质和审美目的活动,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浪哨活动的进行都是不成文的规定,以抒发感情和愉悦身心为主的浪哨行为,相比于传统以婚配为目的的“浪哨”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体现了行为中的艺术性和审美性质。

(三)布依族婚俗仪式的审美意识

仪式的出现往往伴随着现实的功利,当具体的仪式活动跟随着族群生存和发展延续下来之后,存在仪式中的审美活动,也存在着一定的惯例性质,布依族婚俗仪式中蕴含着民族意识和审美意识,布依族婚俗仪式主要构成含有朴素自然的特点,通过行为和语言两个方式,例如新娘出门之后向娘家抛出一双筷子,寓意是多子多福,当地居民通过对筷子这一种象征性的事物赋予一定的美好寄托,使得心中的想法会增加一定程度的真实感,这种强烈的心理感受是婚俗仪式的转化,看似简单朴素的行为,却体现了布依族婚俗仪式的民族特点和文化特色[3]。仪式内涵原始厚重,布依族对生与死含义进行了反复的思考和记忆,从布依族婚俗仪式上年能够看出来仪式对生命表现自然偏向,在布依族中每家中都会设立祖宗龛,在婚俗仪式进行过程中,通过敬组等活动,能够体现布依族婚俗仪式对于生命的敬畏。布依族婚俗仪式的仪式表达是具有率真质朴的特点,族群之间的交流能够对审美情感进行表达,就人与人的沟通而言布依族婚俗仪式将两个家庭以亲情和血缘作为纽带进行链接,亲属等参与者能够齐心协力完成仪式,显示了审美中的人生意义,消解了人和自然、社会、个体之间的矛盾,通过布依族婚俗仪式表达了布依族人对爱情、婚姻、生命的渴望和敬畏。仪式的精神以和为美,通过布依族婚俗仪式促进当地人们的生活和谐,展现了仪式活动对人际关系的强化,从现象到本质都能够站在艺术的角度上统一,以欣赏美为最终目的。

(四)布依族婚俗仪式的审美性质

布依族婚俗仪式无论是现代还是传统,都是传承和发展,当民俗受到市场经济冲击的时候,需要现代人秉承着文化和民族意识传承的使命感,完善仪式的审美性质,习俗通过具体的行为和事物得到了诠释和发展,寄托了人们的意志和愿望,作为习俗的民族婚族能在体系和社会的双重象征下,具有了审美性质。随着时代的发展,将布依族婚俗仪式编排成可以观看的民族艺术,在大众媒体的传播下,让更多的人熟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面对着巨大的冲击,有关部门为保护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特色,需要当地政府部门号召举行活动,民俗在时代进步中,必然需要不断的改革和丰富,才能够在新时代中不断地生长和发展,任何一种文化在长时间的静止中,都会受到大众的感染而做出改变,文化的弘扬和人们情感的寄托,是个人意识不能够决定和控制的。

结束语

布依族婚俗仪式不仅是民族文化的展现,而且是民族思想的互动,在历史的延续过程中,布依族的婚俗仪式以其独特的美感影响着周围人的习惯。对布依族婚俗文化的研究,首先要站在理解的角度上,减少政府和相关学者对文化的影响和改造,保证布依族民族文化的本真,对少数民族文化要秉承着尊重的态度,从生活习性、历史渊源、风土人情各个角度出发,才能够全面理解布依族民俗文化的美感,完善布依族审美方式和理念的研究。

猜你喜欢

婚俗布依族仪式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让新“婚”尚为爱减负
仪式感
贵州布依族民歌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以黔西南布依族《十二部古歌》为例
仪式感重要吗?
An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Idea of Bouyei Ethnic People in ManagingNatural
布依族武术与跆拳道的关联研究①
少数民族婚俗旅游价值分析及开发研究
明清小说婚俗描写的特征及功能初探
Talking 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