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院前急救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

2021-11-27岳健

魅力中国 2021年44期
关键词:人员职业患者

岳健

(江苏省常州市医疗急救中心,江苏 常州 213015)

院前急救是指对各种急危重症患者在到达医院之前进行的紧急医疗救护,院前急救工作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首要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院前救治能力和水平与患者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院前急救需求日益增加,公众对院前急救工作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如何提高院前急救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

一、院前急救工作的特点

院前急救是第一时间对患者采取及时、规范和有效的救治措施和技术,保持生命体征稳定,安全快速的转运,最大限度地减少伤病员的疾苦,降低致残率,减少死亡率,为院后治疗打下良好基础。因此,院前急救具有较强的社会性、服务性、时限性等特点。

(一)较强的社会性

院前急救工作是社会应急保障系统的一部分,也是体现政府基本医疗保障职能,为公众提供快捷、优质的急危重症患者紧急救援及急救医疗保障服务,在重大灾害突发事故救援时,其保障功能更为显著。因此,工作范围往往超出医学护理领域,要与社会各界打交道,尽量满足老百姓的合理要求,赢得老百姓的理解、信任、支持与合作,要求急救人员树立救死扶伤的理念,具备一定的社会经验、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

(二)严明的纪律性

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时机稍纵即逝,“时间就是生命”,患者的呼救就是行动命令,这是院前急救的服务宗旨。因此,院前急救人员需要严格遵守听从调度指挥、认真执行急救任务的工作纪律。由于急救现场环境通常较差,给急救人员判断病情时间较少,且在患者家属或围观者的注视下,难以进行开放式抢救。为了能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果断的措施,急救工作人员须通力合作,运用熟练的急救技术对患者实施快速有效的抢救。

(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应变力

院前急救工作中,工作人员面对的急危重患者病情复杂、紧急,同时患者家属大多存在较为严重的消极心理情绪,部分家属甚至存在情绪激动等现象。此外,急救现场大多处于较为复杂的抢救环境且常为暴露状态,风险性大等困难,还经常需要面对酗酒闹事、吸毒、打架等特殊群体,当事人情绪较为冲动,易于围观人员起哄,会对急救人员分外关注,因而常将现场矛盾转嫁于急救人员,导致抢救工作难以顺利展开。急救人员需具备良好过硬的心理素质与处理复杂情况的应变能力,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尽力争取在各种恶劣条件下做好急救工作。

(四)高度的责任心

院前急救工作人员数量有限、诊疗设备条件有限,急救人员需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内,对危重患者进行施救,为患者进入院内诊疗奠定基础。因此,急救人员要在急救专业知识上、技术上、操作上能较好的熟练掌握,更需要急救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与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

(五)体力劳动强度大

院前急救的现场是各种各样的,可能要爬高楼或高坡,也可能串街过巷到车辆无法到达的地方,甚至是布满荆棘的地方,急救工作人员不但需要随身携带急救装备,在完成病人抢救后,还需要协同搬运伤员,在运送途中,还要不断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与护理,因而要求急救人员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强健的体魄。

二、提高职业素养措施

(一)加强队伍的思想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院前急救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提升素质、增强党性、培养优良作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创新管理机制,强化内部管理,加强行风建设和急救队伍的学习教育,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树立职工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保证急救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单位的综合竞争实力;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密结合本单位工作的实际,创新教育活动载体,做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寓教于乐,提高职工的学习兴趣了,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由于院前急救具有较强的突然性、紧急性以及多变性,因而在对患者实施急救过程中,急救工作人员心理素质会对患者心理状态与治疗信心造成直接影响。一是要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分享工作经验和抢救方法;二是要不定期模拟抢救现场进行强化训练,提升急救人员的救援能力和技巧;三是要积极参加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增加实战经验的积累;三是要设置心理咨询室,聘请或培养心理咨询师,加强对急救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增强对紧急事件的观察力与敏锐性,提高个人的自控能力与抗干扰能力,从而有效的缓解压力,增强适应力,提高心理综合素质。

(三)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急救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医德以及风险精神,树立诚实守信、以德行医的观念,注重弘扬爱岗敬业、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精神与工作热情以及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通过学习教育、知识讲座、专题讨论、征文比赛、座谈会等活动,引导急救工作人员以敬业担当使命,以专业守护生命,激励他们在平凡、辛劳中体会职业意义,在危急、苦难中发现职业价值,凝练出120 急救工作者“时间就是生命、信心创造奇迹”的职业追求和精神理念;鼓励他们走上“道德讲堂”,用身边事感染身边人,从而凝聚全员力量,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主人翁意识,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在对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只要患者还有1%的抢救希望,就需要做到100%的努力。这就表明,急救医务工作者只有具备良好的医德,才能自觉尊重爱护患者,严格遵循相关制度,从而提高对患者的治疗质量[8]。

(四)掌握过硬的急救技能

“黄金一小时”、“白金十分钟”。作为急救人员在对患者抢救中,需要具备严格的多学科知识,能够承担起复杂的抢救任务,同时,在医疗急救工作中,由于该类工作缺乏预见性与时间性,工作涉及面相对较广,从抢救、治疗、护理、观察等均需要由急救人员承担,这就要求急救人员自身经常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急救工作人员的基本功,全面掌握各种危重病患者与常见病人的救护措施,果断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提高对各种疾病的认知能力及操作能力[9]。此外,急救人员需要进行工作职责制定,并实施责任目标考核,能够不断的激发急救人员对专业知识的钻研,使急救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技能,从而提高急救人员的业务水平。在丰富急救人员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还需要急救人员经常参与模拟演练与现场救护,使急救人员不断提高救护技能,确保对患者的急救工作能够稳定有序的进行,避免出现医疗纠纷等事故发生,从而为单位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

三、结语

随着急诊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院前急救工作日益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并使其成为急救医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正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由于院前急救工作极为重要,因此在院前急救人员的培养中,需要定期进行培养,参与各种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急救工作人员的素养。

猜你喜欢

人员职业患者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恐高患者
跟踪导练(四)
完形填空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