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教育对高职大学生学习的影响

2021-11-27吴明远

魅力中国 2021年44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家庭大学

吴明远

(绵阳城市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一、高职大学生学习现状

大学的教育理念一直倡导的就是“学习自由”,学生进入大学阶段后老师并不会再像高中一样进行严苛的要求,在课程教授的过程中多以思维导入为主,具体的内容需要学生自己进行自考和延伸,在这个阶段,学生是可以自主决定自己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方式,并不像在此前学习阶段中拥有一个“权威的”“唯一正确的”范式。除去授课的第一课堂,还有第二课堂的教学制度来督促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以保证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样自己的教育方式有以下几个好处:一、有利于大学生的个性培养,二、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三、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均衡发展。这样的教育理念正好与学生此前接受的恰恰相反。许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后,自主学习、自主生活的权利突然全权交至自己手中反而会无所适从,学生到了此阶段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学,该如何学,加之之前的学生阶段并没有树立娱乐和学习相平衡的观念,导致在这个阶段进行报复性玩耍,比如没日没夜的打游戏、刷剧,具有强烈的厌学情绪。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二、学习能动性不强,拖延情况严重

多数高职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达不到大学阶段所要求的自主学习,他们此时仍旧需要一个“监督者”来督促他们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多数高职院校也会专门在学生会设立学习部来检查到课缺勤的情况,作业方面则存在非常严重的拖延情况,在北华大学的学习拖延调查中,发现有42.2%的大学生存在学习拖延状况,其中42.8%的存在完成作业拖延状况,39.5%的大学生存在复习备考拖延情况,36.7%存在自主学习拖延情况。高职大学生对自身要求本身不高,学习热情也远不如本科大学生,如此一来更加松懈,需要各班的学习委员扮演“监督者”的再三强调、催促才会完成。且因为学习委员并不像父母那样具有绝对的权威,督促完成的作业质量普遍不佳,造成教学上的难度。除此之外,还体现在学习考核与评估的认真度。期中测评和期末考 试在于评估大学生在一个学期内的学习效果与水平。然而,近年来大学生对于这些评估的理解和态度令人担忧,除了以前流行的“60 分万岁”,近年来随着大学选课制度的改革,大学生选课自主权放宽,学生群体中出现了“哪门课容易学选哪门”“哪门课程考试容易过选哪门”“哪位老师给高分选哪门”现象。学生自主选课的目的在于结合大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主 动性和积极性。可现实是这成了一些学生淡化学习、应付考试和投机取巧的手段。

三、学习目标不明确

多数高职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任务并不比本科大学生轻松,需要考取的相关证件也很多,但绝大多数人并不能明确说出好自己在大学期间的规划,考取证件的原因并不是他/她认为这个证书确实对自己今后的学业或者职业生涯很有帮助,只是看到其他人都在考,只因为其他人说这个很重要,自己便会去考。在这种情况下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考下的证书有时候并不是对自己有用的,白费功夫一场。

四、学习习惯不良

学习除了听取老师在课堂讲述以外,自我的巩固和复习也十分重要,可能在课堂上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会认真听讲,做笔记,因为这个时候老师在课堂上也会起到一个督促的作用,但课后绝不对再多看一眼。像语言类学科,课后的背诵和归纳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大学授课教师也不会像高中老师一样进行每日的听写来确保每个人都做了足够扎实的课后巩固,没有老师的督促,就不会多在学习上花费一丝功夫。

五、缺乏耐心、专注力

主要体现在课程学习专注度与认真度。目前,大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专注度与认真度明显降低。一是绝大多数高职大学生对于逻辑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接受度不高,遇到学习困难,缺乏积极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导致了学习进度滞后和效果下降。二是随着手机使用和网络的普及,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社交娱乐都依赖于手机。网络通信与信息传递本是好事,但很多大学生使用手机和网络的目的在于社交和娱乐,且多在上课或教室自习期间进行,直接影响了学习效果。三是一些学生对某些课程不感兴趣,上课没有记笔记的习惯,课后没有及时复习巩固。四是部分大学生的学习方法仍然停留在中学时期,习惯在老师的监督下学习。而进入大学校园后,学习环境相对比较自由,他们就会松懈下来,对自己的学习要求也有所降低,导致了学习成绩较差。

六、学习态度不端正

在当今网络交互环境的影响之下,一部分高职大学生由于接收到太多的不良言论,所以受到了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会对其发展造成很大程度的不良影响,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造成危害。中青校媒调查显示超过20%的大学生预期自己毕业后月薪过万,其中8.20%男生和3.25%女生预期自己会进“5 万元俱乐部”。此外,67.65%大学生评估自己毕业10 年内会年入百万。[9]就足以可见现在大学生整体风气是非常浮躁的,多数学生在此阶段的学习都并不以兴趣为主导因素而是以社会需求为主,在学习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的失败和挑战,但现在许多高职大学生因为自身学习态度的错误认识,导致无法接受这样的挑战和挫折,认为自己努力了就一定要成功,认为自己付出了一点点就一定会有丰硕的回报。

七、受到不良学习观的影响

在高中期间,老师还是家长都会说“现在努力了,到了大学就轻松了”以至于很多大学生到了大学会认为自己的懒惰和懈怠是应该的,是理所当然的,家庭教育在这个时候也会网开一面,会“心理补偿”的认为孩子寒窗苦读十二年,应当轻松度过几年,也有的家长会认为这是孩子自己的选择,已经与他没有任何关系。然而大学学习的课程内容与今后的工作息息相关,更应该花费时间来认真钻研。这里的息息相关并不是指内容而是指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总结和归纳出学习新东西的方法、接受新事物的思维。

总的来说,因为家庭教育在学生心理、学习习惯方面的疏忽,导致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无法在适应大学的自由学习的教育方针,也没有学习的动机,只好一头沉浸在网络世界中,蹉跎了几年的青春。

八、家庭教育造成高职大学生学习素质差的原因

在进入大学之前,家庭教育也貌似并没有发挥它应该发挥的作用,孩子在进入幼儿园后,学校教育占据主导权,学校是主要的学习场所,家庭在很多时候只是配合学校的指示对孩童进行教育,起一个补充的作用。而在父母,孩子,老师的三者关系中,多以老师为输出知识的人,孩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人,父母在孩子学习过程中仅仅起到监督的作用。这样传统的教育模式一般也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学习知识是学校和家庭的两者教育的核心。很显然在培育孩子的过程中这样的培育方式是很不均衡的,因为社会压力等原因,学校需要在短时间内教授大量的知识给学生,对于孩子学习习惯等问题自顾不暇。这个时候孩子的身心发展问题更需要家庭一方来承担。家庭教育就是指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其重点和核心就是要家长以身作则,用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去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能够明辨是非,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许多家庭是忽视了这些的,并认为家庭教育只是需要自己是需要监督完成任务即可,这样错误的理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九、重物质、轻精神

普遍父母都认为自己更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吃穿用度上,努力在物质方面满足孩子,并会对孩子给予物质奖励以增强孩子的学习动机,鼓励孩子努力学习。但这样有可能导致孩子本末倒置,让孩子仅仅只将注意力放在奖励的物品上,并不对奖励的机制感兴趣。根据上海市教育的调查,在家长通常给予的奖励方式上,选择“满足我一个愿望”占52.8%,“买我喜爱的东西作奖品”占41.5%,“多给我零花钱以作奖励”占25.2%,[7]这将对孩子的价值观造成不良影响,孩子在长大之后会对通过社交活动等不断增强自己的社会性,不断提高自己在精神方面、知识方面和情感方面的需求因此更需要父母尽给予更多的精神奖励,对孩子多加以关怀,促使孩子能够巩固良好的行为,但根据该调查,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家长的奖励方式并未侧重于选择精神奖励,给零花我、买喜爱的东西的比例反而有所上升,这样过度的、不合时宜的物质奖励只会让孩子进入大学后精神世界空虚,无法依靠自己给自己学习动力,也无法在自我奖励上得到满足感,从而丧失对继续学习的兴趣。

十、解决亲子冲突问题不理性

因为家长认为自己在教育方面仅仅只起到“监督者”的作用,在孩子违反大人旨意时通常通过“打”的方式使孩子屈服,让孩子顺从自己的旨意。在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的调查中,有26.4%的父母认同“孩子有错时,打他也是为了孩子好的说法,46.4%表示“不太同意,但也有同意的成分,只有 27.2%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很不同意全国.中小学生久身伤害基本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有3.6%的孩子在家里“经常挨打,“偶尔.挨打的高达57.3%,表示从未挨过打的仅有39.1%。足以说明在发生亲自意见不合时,家庭教育存在不理性的调节方式。虽然这样的方式“快刀斩乱麻”但实际上会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伤害,会让孩子过度依赖父母亲的决定,一旦在大学对孩子完全放手,孩子反而会对自己当下该做什么感到迷茫。

十一、关怀孩子方式存在问题

孩子在进入青春期后身体都在发育,此时已经拥有了自己独立的人格,并不会将自己的所有事情都告诉父母,一般会同同学进行发短信、上网聊天或者自己写日记的方式进行倾诉,不少家长以关怀孩子为由,在没有经过孩子允许的情况下翻阅孩子的手机和日记本。上海市教育局的调查问卷显示,在面对:“当自己进行写日记、发短信或网上聊天等具有隐私性活动后,一旦被家长发现会有什么后果,有52.2%的学生选择了“引导我慢慢说出来”、“要求我必须说实话”、“偷看隐私”等选项。[7]虽然以偷看这样的方式侵犯孩子隐私权利的家长不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引导孩子说出和强迫孩子坦白也都是在变相的侵犯孩子的隐私权,尽管家长做这些事是因为爱孩子、是为了关怀孩子,但这样的做法显然是家长在家庭教育知识方面的缺失导致对未成年人权利的不尊重。这样也会导致家庭亲密度降低,家庭关系紧张等问题,从而进一步影响孩子对于学习的态度。

十二、对孩子学习方面教育不充分

事实上,家庭教育也需要引导孩子拥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培养孩子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学校并不会专门教授这些技能,而是使用这些技能的地方。

同时,学习过程中是需要给予孩子一定的空间对所学知识进行自由的探索,并最终养成学习自由的习惯。柏林大学校长费希特第一次对学习自幼学习的内涵作了阐述,他认为“学得自由”是指“学生在正确方法的引导下,在学习上拥有探讨、怀疑、不赞同和向权威提出批评的自由,有选择教师和学习的权利,在教育管理上参与评议的权利……”[1]同时,也要让培养孩子自己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他/她能明白自己为什么而学习,不只是为了父母在学习,而这两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模式会导致学生对学习逐渐没有兴趣,也会导致与家庭成员没有亲密感和认同感,一些孩子还甚至因为正确的家庭教育的缺失染上了不良的习惯,如抽烟、酗酒。一旦孩子高中毕业后进入大学生活,跳脱出这个“老师牵头、父母监督、孩子强迫接受”的模式,一些一直以来因为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所产生的问题就会体现的淋漓尽致。

十三、培养和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家庭教育策略

以往研究很少关注到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作用,本研究从家庭角度出发,提出以下几点能够培养和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一)父母从自身出发,合理安排和控制好家庭活动和责任。家庭的组织性和控制性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些影响都是长期累积,耳濡目染的。父母要能够将家庭活动安排得当,比如说周末一天的行程,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都先提前进行安排,利用年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将家庭活动安排得井井有条,组织好活动的进行。是在控制上要注意灵活多变,不要拘泥于固定的程序或进程,因时因事地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长期就能影响到孩子,让孩子在学习方面学会做事进行合理组织及安排,灵活地进行控制和变化,如此就能很好的策划好自己的学习计划,有条理的学习安排和多变的学习过程才不会让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是保持学习动机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能够与孩子以平等的视角沟通,了解孩子在当下阶段的需求,孩子违背父母的旨意不一定就是孩子忤逆父母,是在做一件错事,父母的决策只是站在自己的视角认为这样对孩子来说是最优选择,但实际上因为因人而异,所以一定让孩子对自己的事情有一定的主见,要培养成独立的、不依靠任何人的人格,不能觉得父母的旨意是唯一的、神圣的、不可抗拒的。也要鼓励孩子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要因为害怕失败而放弃尝试,要培养一种勇于担当,勇于尝试的品质。

(三)父母自身也要培养一定的学习精神,带动孩子的积极性,给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父母应以身作则,表现出对学习的喜爱不懈追求,家庭环境的知识性可以体现为家庭的学习精神。父母自身要有意识的培养一定的学习精神,可以带着孩子以家庭为单位一起共同学习新事物,可以是大家都感兴趣的知识,也可以是有一定难度可以进行挑战的任务,本着以学习知识、扩展自身为目的来完成,而不是为了追求什么利益回报。但是在培养上要注意有一定的度,不是任何的新知识都适合拿来共同学习,可以选择一些大家都感兴趣的,花费时间较短、耗费精力较少的,可以增进亲子关系的,有益于生活和自身的知识来进行学习,尽量做到少而精,否则只会弄巧成拙。这样长期坚持下去,通过身教就能让孩子对学习有一个高度的认识,把学习当成自身素质的补充和提升,积极主动去学习和探索,这样也可以很好的适应在大学的学习生活,而不是为了追求成绩或者奖励而学习。因为只有正确看待学习,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如果一味只是追求利益回报,那么一旦遇到困难或者受挫,反而会降低了自身的学习动机。

(四)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亲密度,给孩子营造一个温暖的家庭氛围,不要将孩子卷入家庭矛盾关系中。矛盾在每个家庭中都是存在着的,但是对孩子学习动机有影响的家庭矛盾主要是来自于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家庭是给予温暖和爱的地方,也是一个能无条件支持个体的系统,如果父母每次与孩子发生冲突时都以武力和粗言敝语加以压制,不尊重孩子的个人主观意见,甚至肆意践踏和凌辱孩子的自尊心,会使孩子敏感,产生孤独的感觉,认为自己无论学业出色与否也得不到父母的喜爱,遇到困难或者受挫也得不到安慰和支持。因此,学生如果没有在家庭得到相应的尊重和理解以及父母距离合适的关爱,就会使学习动机降低,对所必须完成的学业失去兴趣,甚至会破罐破摔,自甘堕落。对此,林崇德在《发展心理学》一书中曾提到亲子“一线之隔”的概念,即父母与子女之间也要有一定的界限,既能保持家庭成员的相对独立性,又能将家庭成员互相整合在一起。[6]也就是说,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适度关心、爱护、引导、理解,如果亲子之间没有界限,孩子就很有可能会被卷人父母过度的关心伤害,以至于受其影响。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在大学生的教育中,不能只将学习动机的培养交给学校和老师,家庭也是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一个场所,并且在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也能培养大学生动机。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家庭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家庭“煮”夫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恋练有词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