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
——以轨道交通装备运用和维护专业群为例

2021-11-27陈友伟

魅力中国 2021年44期
关键词:轨道交通校企岗位

陈友伟

(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一、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现状分析

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宗旨是通过高水平的专业群建设,来培养学习者的职业生涯能力,进而服务于学习者的职业生涯发展,以更好助力经济和社会发展。目前,职业院校在构建专业群时通常以院系管理的现有专业组建专业群,简单的将相近或相关专业进行组合、重构,导致专业群内相关资源无法最大限度的实现共享;专业群设置与产业链或职业岗位群的关联度较低,专业群结构与产业发展匹配度不高,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未能实现全方位融合;专业群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专业、课程和教学改革强度不够,群内师资、课程等资源的统筹管理及整合共享不足,专业群的集群效应不突出。

通过实施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供给侧)与企业的人才需求(需求侧)“无缝对接”,能够使专业群更好对接产业、适应新时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通过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科学设置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优化专业群内部的专业结构和组群逻辑,提高专业群内涵建设水平,促进群内各项工作的规范和完善;有利于引导高职院校建立专业群建设和调整的自律机制,不断提高专业群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轨道交通装备运用维护专业群构建

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要素包括专业群构建和群内专业设置、专业群课程体系与实训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双师型队伍建设、运行机制设计等“五大要素”;在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中引入基于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进行专业群建设的新理念,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以适应产业对融合性人才的需求;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有机融入互联网+概念,以适应新兴产业对人才需求;将1+X 证书融入专业群建设,以提升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现代轨道交通装备以“机车车辆一体化”“自动驾驶”“智慧列车”等为特点的产业升级不断加快,生产、运维一体化的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紧跟新时期轨道交通大发展下职业岗位融合复合的趋势,契合轨道交通大发展下专业间互通互融、职业岗位融合复合的需求,面向轨道交通载运装备的驾驶、维护、制造、检修等岗位群,培养思想政治坚定、“通装备原理、精运用维护”的国际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是构建轨道交通载运装备运用维护专业群的目的和内在逻辑。

(一)专业群构建的内在逻辑

为服务国家轨道交通高速重载、智能化、集成化的发展战略,紧跟全国轨道交通八纵八横网络化发展态势,响应国家“一带一路”、“走出去”倡议,立足区域经济和轨道交通行业发展,面向国内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轨道交通运输领域,对接重载机车、城轨地铁等智能化现代轨道交通载运装备的驾驶操纵与维护检修岗位群,以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专业为核心,以铁道车辆技术专业、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铁道机车车辆制造与维护专业等为支撑,形成轨道交通装备运用领域全覆盖的人才供给侧专业群架构,推动人才培养与轨道交通运输产业深度融合,与行业和区域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运用行业需求侧完全匹配。

(二)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

轨道交通装备运用维护专业群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具有“思想道德、知识技能、职业品格、发展潜力”四个通识,突出“家国情怀、宽广视野、阳光心态、火车头精神”四个特质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接现代轨道交通载运装备的运用维护与制造维修岗位群,规划现代轨道交通发展趋势下复合职业能力需求,贯彻育训结合、终身教育理念,面向现代轨道交通载运装备运用行业高端,培养适应现代轨道交通运输行业需求,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工匠精神、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掌握现代轨道交通装备运用及检修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及复合专业技能,具备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等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具有工匠潜质的一线急需的会操纵能检修的技能人才、关键岗位紧缺的精调试擅排故的技术技能人才、满足行业高端需要的跨岗位创新型国际化复合技术技能人才。

(三)专业群建设主要内容

1.基于现代学徒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以轨道交通装备运维和制造高端复合岗位需求为中心、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定向化”“订单化”的“岗课对接、课证融通、赛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对接岗位群核心素养要求,培养“精制造、擅运维、懂智能、能互联”的轨道交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实现“岗课对接”;依据1+X 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标准优化课程设置,使教学内容全覆盖对应技能证书标准,实现“课证融通”;将竞赛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持续推动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塑造具有“工匠潜质”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实现“赛教融合”。

2.契合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产业需求侧对人才知识能力等要素全方位要求,紧跟轨道交通行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重构课程体系、构建基于专业群建设的课程群,使人才培养兼具教育性和职业性。

一是构建“平台+模块”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平台”部分课程是群内专业的共性课程,着力培养就业岗位群基础通用能力,面向群内所有专业学习者开设,以满足基本素质的培养要求;“模块”部分课程是群内专业的个性课程,着力培养关键岗位的特定能力素质和专业迁移能力,面向对应专业(方向)的学生开设,以满足不同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实现不同专业(方向)人才的分流培养,实现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二是设置“平台”“模块”课程。课程设置兼具教育性和职业性,课程既要能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和持续发展的需要,又要能对接工作岗位群和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资格的相关标准;在定期分析对接岗位群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根据职业领域的范围来确定课程设置数量,遵循职业成长的规律和认知学习的规律确定课程开设顺序,用一个系统化完整的工作过程来表述课程。其次,根据课程定位以项目、任务、案例等形式设计学习情景和序化教学内容。“平台”课程作为基础必修,遴选基础的应知、应会知识;“模块”课程作为选修,根据不同的职业(专业)方向,遴选就业岗位群需要的重要知识及其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等作为专业模块课程内容。三是灵活开设课程。课程教学组织形式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推进“1+X+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现“毕业双证、技能多证”目标。

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确立多元化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融合、校内培养与企业培养融合、学生与员工角色融合。在培养过程中实行三段式育人机制,采用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校企组建双导师教学团队,以示范指导为主要教学方式、以活页式实习指导书为教材、实施企业班组化管理模式,确保学生熟练掌握每个轮训岗位所需的技能。让学生真实感受轨道交通岗位工作和企业文化,切实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达到“顶岗能胜任”,“转岗能适应”的目标。

3.校企双向交流,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通过建立专业群名师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发挥“名师名匠”为引领作用;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采取“双向挂职”培养专业群“校企双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实行“对标优选、双向培养”,建成相对稳定、动态更新的兼职教师库;最终建成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双技”过硬、“双能”精湛、校企混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专业群建设成效

以专业群建设为契机,通过人才供给侧改革激发专业建设内生动力,促进和带动相关专业合作融合,优化整合专业群资源,将专业群核心专业打造成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和现代学徒制示范专业。校企共同构建了以企业需求为中心、产教同步、标准创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人才需求“无缝对接”;构建同步对应企业生产过程的全新课程体系,结合企业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建立了“岗位能力标准模型”和“专业知识技能发展模型”,将岗位能力融入到课程内容的设计中;充分利用企业资源,特别是借鉴企业培训模式,从学习情境入手,按照能力标准、场地准备、工具准备、操作要点、技术要求、考核标准等六方面进行探索研究,确定课程开发方案,校企人员共同完成专业学习领域建设,开发基于工作过程、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校企共同组建教材建设与课程开发团队,将企业岗位培训和学校教育教学有机结合,编写适用于教学和培训的项目化教材以及对接岗位工作技术标准和作业指导编写活页式实训指导教材。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实行教师全员参与产学研训一体化岗位深度企业实践,提升教师双师素质,为专业群建设为专业升级和教育层次提升做好师资储备。

通过健全“专业群-专业”校企合作工作机制,校企共建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和专业建设理事会;完善校企间师资互培互聘管理办法;创新产教协同育人机制,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对照专业建设标准从不同维度,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促使专业群不断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建立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保障专业群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轨道交通校企岗位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分析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无线传输应用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