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2021-11-27刘昱甫徐沛华

魅力中国 2021年44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教学资源政治

刘昱甫 徐沛华

(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郑州校区,河南 郑州 450000)

引言:在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信息爆炸成为了整个时代的重要特征,人们可以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多种不同的形式,有效的收集到多种不同类型的信息,从而满足人们个性化的信息需求。而这种信息获取的便利性,正是新媒体时代的重要特征。高校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较高的认知水平,但生活经验的缺乏,导致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层面,依然存在着不足,难以对各种事物进行更加客观、正确的评价,容易被各种负面的思想和价值观念所诱导,从而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的降低。为了秉持和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加强对新媒体时代工作开展的研究,以实现对人才的科学培养,正确培养。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权威性的降低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不仅是融合了社会道德和基本法律的内容,同时也融合了国家历史、国家文化以及国家政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可以科学、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在学生正向引导的工作中,具有较高的权威性[1]。学生可以以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为出发点,认识和了解国家及世界。但在新媒体时代下,各种不同的新媒体技术,将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带到了学生的眼前,无论学生想要了解什么内容,都可以自主的利用新媒体技术去查询,相较于经过学者和专家调整过的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而言,学生自主查询到的资源可能更加丰富且符合学生的认知取向,进而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权威性逐渐降低,无法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话语权的降低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了解,更倾向于教师的传授,这就让教师在引导和发展学生的工作中具有较高的话语权,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发展。但是在各种新媒体技术的影响下,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学习不再依赖于教师的传授。单以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学习本身而言,学生要想实现课程内容的有效理解,不仅可以借助多种不同类型的公众号进行相关内容的查阅,也可以通过类似于b 站、中国MOOC 等学习网站,自主的进行学习。从而导致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话语权逐渐降低,要想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和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工作难度。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力的降低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是为了能够有效的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等问题的关键学科,尤其是在课程思政强调的社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师更是应当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形成更加独立完善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认可度和依赖度逐渐下降,让高校思想政治课程陷入虽然是影响和引导学生正向发展的重要课程,但作用和实效却无法得到展现的尴尬境地[2]。所以为了能够有效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在高校各种体系中融入的价值,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工作的影响力,尤为重要。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

(一)教学资源的丰富化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就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分析,教学资源的丰富化无疑是最为明显的教学机遇。在新媒体时代各种先进技术的帮助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的距离不断缩短,这不仅给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共享提供了工作便利,同时也促进了各种教学资源的更新和优化,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教师不仅可以利用教材中的资源对学生进行引导,也可以及时借助新媒体技术,将多种不同的实时政治引入到课程教学中,用各种时政热点帮助学生解析思想政治课程的内涵,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的理解。

(二)教学路径的多样化

各种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融入,帮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工作者,很好地摆脱了传统教育教学工作的限制,打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从多种不同的教学路径入手,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就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现状分析,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工作以外,部分高校思政教师也可以基于实际教学工作的需求,通过构建网络自主学习空间的方式,拓展学生课程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利用更加科学、规范、丰富、正确的教学资源,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从而实现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教学模式的多元化

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建设也是新媒体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工作机遇,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常被囿于教材、课堂以及教师等的建设中,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学习的学习需求,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缺乏充足的兴趣。而新媒体时代所提供的不同路径,则可以满足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让教师可以通过更加有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3]。就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现状分析,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等,都是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在教学模式上的重大突破。所以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有必要加强对多种新媒体技术的研究,逐渐打造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以实现科学育人、合理育人以及正向育人的工作需求。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策略

(一)强调教学资源建设,重视教学资源的整合

高校学生是已经有了一定发展基础的人,个体间的差异体现的尤为明显。而且高校学生本就是来自于五湖四海的学生,生活环境和学习背景的不同,更是提升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所以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加强对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视,通过教学资源的不断创新和整合,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为此在该项工作开展中,高校教师应当把握好两个基本点。第一,要立足于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和方向性的,对教学资源进行调整,尽可能地提升各种教学资源与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贴合度,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高校思想政治内容,实现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的内化。第二,要立足于学生思想政治课程学习的需求,教师要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提升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特点等,让教师能够以更加有效的方式,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创新和调整,从而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二)强调工作环境建设,重视学习环境的影响

面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权威性和话语权的降低,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当通过多种不同的方法,尝试以显性教育加隐性教育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权威性和话语权,重新夺回引导和发展学生的主阵地。考虑到环境对人成长和发展的影响,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考虑从以下三个环境入手。第一,课程学习环境,教师不仅要让课堂中的教学氛围活跃起来,还要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充分地利用新媒体技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课堂的拓展和延伸,尽可能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堂的影响效果。第二,学生的生活环境,教师要能够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借助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及时构建多种不同的实践活动,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在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渗透提供条件,满足隐性教育工作的需求。第三,学生的网络环境,网络环境是新媒体技术运用的主要路径,教师要能够通过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优化学生的网络生活环境,让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受到高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的影响,逐渐提升人才培养的品质。

(三)强调实践活动建设,重视课程内容的内化

仅在课堂教学中完成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的讲解,是不足以引导和发展学生的,为了能够体现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在培养人和发展人工作中的价值,高校教师应当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加强对实践活动的创设,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课程内容的内化。为此,在实践活动创设时,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当加强对以下两方面实践活动的创设,其一是校内社会实践活动的创设,要让学生在校内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合作、奉献、实践等活动内容,真正有效地理解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提升自身的思想认知,展现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在育人工作中的价值。其二是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的创设,要让学生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进行实践,帮助学生在完成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内化的前提下,更好的认知国家、认知社会,逐渐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有效性,从而满足实际育人工作的需求。

(四)强调动态监督建设,重视发展动态的掌握

在新媒体时代,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更多的方向,为了能够帮助和引导学生实现正向的发展,在实际工作开展中,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还应当加强对动态监督机制的建设,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动态,切实做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在实际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工作中,教师还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朋友圈、QQ 空间、微博、公众号等的关注,要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的语言、行为、思想和意识形态,一旦发现有危险的言论和思想,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从错误的思想或消极的状态中摆脱出来,为更好的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打好基础。

总结: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是不可避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应对工作中存在的机遇与挑战,用科学、合理、有效的策略,抓住新媒体时代所带来的工作机遇,更好的应对各种挑战,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实际育人中的价值。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教学资源政治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新媒体环境下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政治不纯”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