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素质能力提升研究
2021-11-27蒋君豪
蒋君豪
(延边大学,吉林 延边 133000)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工作的重要力量,也是学生思政教育的组织者与实施者。当前,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较大的发展机遇,这对于高校辅导员队伍来说,肩负着重要的育人使命与责任。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发展逐渐呈现出新的特点,在面临这一挑战下,高校辅导员队伍提升自身的素质能力迫在眉睫,只有跟随时代发展步伐,从工作理念、工作方式等方面不断探索,保证思政教育的针对性,才能够更好地应对辅导员工作。
一、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素质与能力的构成要素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素质
首先,辅导员应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辅导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对教育有着重大的作用,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含思政教育素质以及道德素质两种,对于高校辅导员而言,必须具备清晰的政治方向以及积极的思想意识,并且熟悉国家的所有政策方针,在道德素质上,高校辅导员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感以及良好的品质。同时,辅导员还应深入了解国家实时动态,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思想问题进行分析,努力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其次,高校辅导员应具备专业知识素质。新时代,大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且学习能力比较强,而辅导员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必须要了解心理学、教育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并跟随时代步伐,学习心的教育理念与方针,学会随形势的变化而变化[1]。最后,高校辅导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身体与心理健康是其有效开展工作的前提,辅导员自身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扎实的心理专业知识,并且了解学生的各种心理状况,这也是作为一名优秀辅导员的基础。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
首先,高校辅导员应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辅导员工作需要和学生打交道,其职业能力最基本的前提就是人际交往能力,好的沟通能力能够高效地解决问题。同时,这一能力需要辅导员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关注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状况,对于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沟通,保证每一位学生的良好发展,并给要积极融入学生群体,主动为学生服务。其次,高校辅导员应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这一能力是作为辅导员的必备能力,在日常的管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辅导员应具有一定的活动指导能力、决策能力、调控能力,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并且还能够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组织开展党员、团员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最后,高校辅导员应具备较强的学习与创新能力。这一能力是辅导员职业能力的重要要素,由于大多数辅导员工作经验比较欠缺,对于问题的思考不够全面,所以,加强创新非常重要,在面临突发事件时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够快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应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在实践中合理应用所学知识,从而成为一名创新型的辅导员。
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素质能力提升中存在的问题
(一)自身能力与岗位要求不匹配
新时代背景下,教育体制的改革对于高校辅导员队伍也有了新的要求,从当前的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来看,其自身的素质能力提升存在一定的问题。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不过,部分辅导员对思政教育缺乏全面的认识,也没有形成结构化的政治理论。由于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比较琐碎,没有较多的精神学习理论知识,即使想提升一下自己,也很容易被搁置,并且辅导员的流动性比较大,职业规划意识较弱,对学生工作规律缺乏把握,对自身能力的提升也有一定的影响,这些都影响辅导员队伍的稳定[2]。同时,部分辅导员的专业与岗位并不匹配,其自身的职业素养也不符合岗位的要求,许多辅导员是在毕业之后改行从事这一工作,缺乏专业性的知识基础,以至于在实际工作中对学生的指导工作不到位。
(二)对岗位缺乏深层认识
针对大学生管理教育中出现的一些新事物和新问题,部分高校辅导员缺乏敏锐的反应力以及深层次认识,在实际工作中比较被动。部分高校辅导员由于求稳怕乱,对问题的认识与分析不敢结合实际情况,也不敢打破已有的“规矩”,缺乏谋略与创新,认为决策是领导人员的专属[3]。还有部分辅导员对问题的认识比较浅显,不能从全局出发分析与思考问题,且给出的意见不具有指导性。同时,大多数辅导员对自己的工作缺乏清晰的认知,虽然能够说出工作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创新与突破,但是在实际的管理教育工作中,没有形成完整的思路。
三、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素质能力的提升策略
(一)转变工作理念、明确自身定位
首先,辅导员队伍是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的组织与实施人员,辅导员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工作。高校辅导员做好工作的前提是强化自身职业意识,热爱工作,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例如,学生对手机的依赖问题是当前比较普遍的一种现象,辅导员需要做的不是禁止学生玩手机,而是转变工作理念,充分利用手机这一载体,使其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想要转变辅导员的工作理念,还需要提升其自身的素质能力,通过思想武装头脑,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多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提升工作的针对性,以正确的价值观念正确引领学生,只有保证辅导员工作的有效性,才能够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优秀的品质。其次,辅导员队伍应找准自身的定位,明确自己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位置,防止“保姆化、边缘化”[4]。大多数大学生希望能与辅导员一对一交流,希望辅导员能够走进他们的生活,而不是停留在线上沟通。但是,辅导员工作除此之外,还肩负着管理与组织者的责任,不仅要让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还要为其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让他们做大学校园的真正主角,从而对步入社会做准备。
(二)制定完善的辅导员职业发展制度
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思想发展具有引领作用,也是学生思政工作的导师,对其自身的成长至关重要,所以,通过制定完善的辅导员职业发展制度,增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认同感。首先,制定完善的聘用与选拔制度,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整体水平;其次,制定合理的管理体制,使辅导员了解该工作的重要性;最后,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采取激励机制,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在高校管理工作中,辅导员队伍的能力水平至关重要,通过完善辅导员职业发展制度,制定相应的选拔、管理、考核机制,巩固辅导员思政工作的骨干作用。针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考核与评价,采取多层面方式进行评价,对于表现优秀的辅导员及时表扬,提升其工作热情,激励其他人员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能力。同时,制定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热情,提高其工作效率。注重精神激励,通过评选优秀辅导员、提升辅导员薪酬福利、优化工作环境等,更好地满足其自我需要,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平台,激励辅导员队伍职业素质能力的提升[5]。
(三)创新工作方式、拓展工作途径
辅导员队伍职业素质能力的提升对大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辅导员职业素质能力的提升需要结合理论与实践,朝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当前,学生十分热衷于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工具,辅导员在日常的思政教育工作中,应加强创新工作方法,充分结合传统思政教育与信息技术,拓展工作的内涵[6]。辅导员在创新工作方法、提升自身职业素质能力的过程中,首先,学习微信、微博、抖音等信息工具的运营知识以及管理知识,例如微信公众号等,提升自己对自媒体工具的使用能力。其次,提升网络媒介素养,在辅导员与学生的日常沟通中,应了解一些网络用语的使用技巧,使教育引导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最后,辅导员应及时学习思政教育相关的最新理论,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自己专业的发展方向,使其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
(四)加强培训、组建高素质辅导员队伍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教师队伍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育人水平,所以说,组建高素质辅导员队伍非常重要。首先,对辅导员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教育培训,提升其职业素养能力,培养出一批合格的、优秀的辅导员人才队伍。大多数高校都会在辅导员新入职的时候进行岗前培训,由优秀的辅导员带领学习,提升其业务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其心理素质。同时,组织开展辅导员交流活动,经验比较丰富的辅导员分享自己工作内容,年轻的辅导员进行学习、加快成长。其次,大多数大学生对辅导员有多方面的需求,希望了解如何规划大学时间、处理人际关系、规划职业生涯、了解出国和考研经验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对辅导员的期待,由于辅导员个人无法掌握所有的技能,通过队伍建设能够培养辅导员的合作精神以及资源运用能力,将不同辅导员擅长的方向进行整合与分享,从而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各方面问题。同时,组建庞大的资源网络以及支持系统,其中包括心理咨询、实践小组、就业指导中心等等,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多方面需求,并且让辅导员明白在不同阶段提供合适的资源,提升辅导员的问题解决能力以及问题转移能力。
(五)国家与学校提供相应的政策保障
针对高校辅导员职业素质能力的提升,除了从辅导员自身出发之外,国家与学校应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以及制度改革。从国家政策层面来说,教育部制定的《关于政治辅导员工作条例》,代表着高校辅导员制度的确立,之后,国家先后出台两个文件,其中明确规定了辅导员的职责与发展等内容,这在政策方面对辅导员工作提供了相应的保障。所以,各级教育部门和院校也应根据相应的政策与法规,提高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保护其自身利益,使辅导员热衷于这一岗位。从学校层面来说,应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思政工作体系建设,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同时,学校领导人员应积极转变观念,重视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贯彻落实相关部门文件政策,制定各项保障措施。完善辅导员的晋升制度,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将能力和业绩作为辅导员的考核标准,做到公平公正[7]。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素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学生的思政教育效果,提升辅导员队伍素质能力已经成为必然。因此,通过转变工作理念、明确自身定位,制定完善的辅导员职业发展制度,创新工作方式、拓展工作途径,加强培训、组建高素质辅导员队伍,国家与学校提供相应的政策保障,促进辅导员素质能力的提升,促进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