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路径创新研究

2021-11-27晁琨

魅力中国 2021年44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爱国主义时代

晁琨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新时代,首先,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充分利用课堂的主体地位,广泛开展理论灌输和教育。其次,坚持实践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爱国主义思想和内涵内化于心,外化到实践中去。再次,发挥互联网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独特优势。只有创新路径,才能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和预期目标。

一、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守好责任田

随着互联网、自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在网络上各种思潮的影响下,在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下,特别是在西方普世价值观念的影响下,很多大学生在思想上出现了迷茫和认识上的偏差。在此背景下,只有加强理论指导和宣传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才能发挥大学生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积极作用,避免误入歧途。课堂教学是这方面教育的主渠道。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指导作用,确保单位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体系中占据领导地位和话语权。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为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政治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的发展,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思想政治课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广泛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与中国梦教育、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历史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全局观和角色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激发大学生群体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大学生对国家、民族和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党的创新理论要在课堂教学中扎根、开花、结果。我们应该把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可以将她们在学习和教育方面的成就转化为实际行动,报效国家、热爱国家。

二是其他类型课程之间相互协同,爱国主义教育实现全体系育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以良好的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坚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大学生成长的需要和期望,其他每一门课都要守好岗位,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趋同并形成“协同效应”,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典型的显性教育载体,可以直接有效地将爱国主义思想灌输到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意识形态中。职业教育和通识教育虽然属于爱国主义教育的隐性方式,但仍是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不可缺少的内容。这方面的教育可以从课程内容设计、方式安排、教师要求等方面灵活开展,从而在教学和实践中提高大学生爱国主义的培养。只有思想政治课与其他课程无缝衔接,才能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全面、无缝对接地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二、搭建第二课堂实践平台—实践出真知

当代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型人才。也就是说,要广泛开展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化在大学生的心中,外化在大学生的实践中,助力实现中国梦。除了第一节课,第二节课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勤工俭学等,通过多方参与,可以进一步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形成完善的教育结构。第二课堂是课堂教育的延伸,可以检验课堂学习理论,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它具有互动性、实用性、开放性、可体验性等优点。

一是明确实践活动目的,提高实践教育有效性。利用平台、整合资源、营造氛围,是构建第二课堂实践体系的主要途径,通过手段更好地组织实施一套针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的实践体系,大学生领导小组逐步满足时代对学科素质的要求,进一步增强爱国精神,达到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的目的。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在实践中形成爱国思想和自我教育意识,提高大学生的爱国能力。同时,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重视大学生的独立性,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总之,只有不断增强大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和意愿,才能将认知与行动相结合,形成内在动力,更好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二是丰富实践活动形式,拓宽实践教育途径。首先,观察体验型实践活动。利用这些活动进行一般的爱国主义教育,如观看教育电影、参观纪念馆、展览馆、博物馆、烈士纪念馆等设施;参加文化、科技、卫生活动等,大学生在走访、考察过程中,了解国情,真正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建设的进步,使自己的思想和精神得到了爱国主义的洗礼,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其次,自我建设型实践活动。例如,通过创新创业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等,大学生可以通过积极参与这些实践活动,提高自我组织和管理能力,实现既定的爱国主义教育目标。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大学生可以对社会环境和企业有更清晰的认识,正确认识和定位自己,认识到自己的社会服务能力的不足,从而提高自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新时代取得应有成就。最后,社会公益型实践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勤工俭学项目,从具体实践中,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更好地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效统一,实现有效的个人发展。

三是加强实践调控能力,动态把握实践效果。实践教育是一个动态的、综合性的管理过程,需要各职能部门、多学科的共同参与、全过程指导和全方位的互动反馈。只有有效地衔接和协调各个环节,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通过实践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在第二课堂教育中加强实践指导员的培养,提高教育质量;第二,监督整个过程,确保第二课堂实践的顺利进行;第三,重视结果的反馈和调整。采用可行的评价方法对第二课堂教育的绩效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并可根据评价结果调整内容和方法,提高第二课堂教育的有效性。

三、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线上育新人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调整。作为互联网的主力军,大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更多的信息,因此她们更容易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把握意识形态的高度,利用社会主流价值观在意识形态领域引导大学生,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新媒体有其独特的优势,在抓住教育机会方面发挥着明显的作用。通过相关技术了解学生真实的思维动态。新时代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教育引导作用,让大学生从三个方面认识到:一是可以做什么,二是应该做什么,三是怎么做。只有充分发挥新媒体正确舆论传播的作用,以多种方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才能进一步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性。具体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完善网络教育内容,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时效性。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应根据大学生群体的特点进一步细化。通过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教育来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目前这一领域的教育过于普遍,针对性不强,教育效果不明显,许多大学生受到互联网上负面评论的影响,容易受到煽动,一些学生不能理性地爱国,而是采取极端的言论来表达爱国情绪。因此,新媒体必须正确把握时代特征和当代大学生的内在需求,在此基础上,不断更新和完善教育材料,完善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结合大学生现实,针对大学生有时非理性的爱国行为,运用大学生适合的网络传播的音频、视频、文章、纪录片、电影等进行教育,使之容易接受。通过政府、学校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优势,占据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宣传阵地,丰富网络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传播正能量,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爱国主义;从大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入手,将热点话题转化为爱国主义题材,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敢于通过网络直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愿望,从而在此过程中欣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针对大学生的政治困惑和意识形态焦虑,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引导她们,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成为理性的爱国者。

二是提高教师网络素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队伍建设。教育者应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的思想和文化的传播者,党的执政的坚定的支持者,更好的指导和负责指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在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具备网络思维、网络技术和一定的网络能力。只有利用新媒体实现准确高效的教育,才能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

三是加强网络空间治理,营造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环境。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范围更广,受众更复杂,这进一步增加了网络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大学生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传播者。要加强网络舆论引导,自觉抵制损害国家荣誉、否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错误言行。在新媒体时代,应该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提高她们的理论知识和媒介素养。这样,在面对相对复杂的舆情形态时,才能与全社会一起发挥积极作用,营造良好的舆情环境。只有加强对网络空间的监督管理,营造良好的空间氛围,才能营造良好的爱国主义网络教育环境。

四是加强媒体阵地建设,占领网络爱国主义教育阵地。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社会信息的平台,是数亿网民获取和交流信息的渠道,这将对网民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他们对国家、社会、工作和生活的看法。新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对大学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必须分析媒体的发展趋势,利用强大的媒体舆论宣传优势,引导大学生积极爱国,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爱国主义时代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01—02合刊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诗歌爱国主义传统的当代性和诗人写作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成长课堂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