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创意产业下工作室制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苏绣为例

2021-11-27陈晨

魅力中国 2021年44期
关键词:苏绣刺绣文化产业

陈晨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文化创意产业是诸多产业链的引擎,其发展能激活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创造力,本质是人才创意经济,其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才[1]。工艺美术人才是文化创意人才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是创作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利用文化资源和个人技能去创造产值,是整个文化价值体系中的核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产业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和多元化的产业群体,通过创意、设计、加工等刺激新的产业链出现,不仅丰富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内涵,而且成为文化产业中新的经济亮点。苏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现今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作为“非遗创意产业”项目,要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其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

一、苏州非遗创意产业的生态现状

(一)地方政策良好

2010 年,国务院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首次将文化产业明确为国家战略性产业;2014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体现了国家对快速发展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近几年,苏州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如《市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关于推动苏州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苏州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意见》、《苏州市传统工艺美术产业优化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文件政策。苏州相关政府部门在积极推动苏州文化发展之路,加快江南文化品牌建设,尤其是苏绣等工艺美术产业建设,不遗余力的加大人才培育。

(二)活跃的文创氛围

伴随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近几年,苏州民间美术和传统手工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总计近百项;形成了78 个文化产业园区,其中7 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1 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9 个市级示范基地;;举办了九届“中国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创博会);四次苏州国际设计周;依托百家上市创意设计公司,多个特色鲜明、品味时尚、富有创意的文化产业聚集区,聚集了数万名创意设计人才。苏州正努力成为世界知名的传统工艺和现代手艺的文化城市,努力建成工艺产业的研发基地。苏州非遗创意产业文化发展获得了更高的竞争优势。

(三)高校艺术教育的创新视角

长久以来,我国的艺术类高等教育受到重道轻器的传统观念影响,导致艺术教育与社会需求有一定程度的脱节。教育部对21 世纪我国高等人才培养模式提出要求;“高等学校要贯彻教育方针,按照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总体要求,逐步构建起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富于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就要求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为社会发展培养有用的人才。

艺术教育属于文化范畴,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与重要性给高校艺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看到,近几年艺术教育及时调整办学理念,大力开发文化产业相关专业,调整专业方向,紧扣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创新实训平台,着力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和开发。

二、苏绣人才需求现状与启示

在文化创意产业飞速发展下,苏绣产业近些年来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方面却存在着困难,振兴苏绣产业所需的大批专门人才与苏绣人才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各种苏绣岗位人才严重缺乏。由于苏绣复杂工艺的特点,仅仅针法就有齐针、散套、施针、虚实针、乱针、接针等四十八种。一般来说,要达到一定的精细度和刺绣水平,绣工要经过一二十年的磨炼才能成为一名绣娘,而要达到业内称为专业的程度,,需要20 年左右。目前,绣工队伍呈老龄化态势。据统计,50 岁以上的占19%,40 岁至50 岁对之间的占47%,30 岁至40 岁之间的占29%,30 岁以下从事刺绣制作的只有不到5%,后继少人,严重制约了苏绣的发展[2]。另一方面,原创设计不足和有新意、有内涵的作品少,思维模式比较固化,缺乏创意题材。这也是苏绣在融入新行业中认可度不高的问题所在。对于刺绣产业来说,这都与苏绣从业者缺乏创新,只继承、复刻,不创新有关。传统绣娘大部分学历为中学,且没有绘画基础,刺绣的创作很难有所突破。据统计,目前苏绣从业人员大约1 万人,其中具有中高职称的约500 人左右。综上所述,面对行业严重“内卷”现象,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苏绣,与现代职业教育对接,改变传承方式,培养备受市场青睐的工艺美术人才——绣工,就成为了苏绣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三、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苏绣工作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苏州镇湖是苏绣的发源地,有中国刺绣艺术之乡的美誉。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与苏州镇湖政府合作办学,学院与政府、企业三方联动,三位合一,设立了“苏绣工作室”。以解决苏绣专业人才培养和苏绣产业对人才需求的深度接轨,更精准地培养非遗工艺美术人才,为刺绣产业打造人才队伍,提高后备人才的文化修养与专业技能。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精确培养“苏绣技艺传人”

苏绣工作室根据人才需求,引入行业、企业的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以设计实务、工艺技术和技能为核心能力,培养“识材、专能、精技”的高端技能型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行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精确培养“苏绣技艺传人”,传承“苏作”精髓,弘扬中国工艺创意文化。

(二)推进多元能力协调发展

传统艺术教学体系很难满足行业实践的需求,造成学生进入企业行业后需要几年的专门训练才能达到工作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资源和企业资源的浪费。通过人才需求及岗位能力分析,我们将企业行业需求岗位能力分解为:职业社会能力:工艺通识、视觉通识、表达沟通;职业技术能力:工艺制作、视觉发现、信息技术;职业通识能力:工艺史论、视觉表达、手艺流程;职业方法能力:工艺流程、设计创意和设计方法。为主动适应对专业人才岗位能力的需要,以苏绣人才培养规律为指导,设置与市场相适应的课程目标,构建出“2+2+1”的课程模块实施教学,目的是提升学生的通识专业能力和专精专业能力,达到一专多能。

以苏绣工作室5 年制为例,1-2 年级以专业通识基础的学习为主,初步接触苏绣工艺基础的若干课程,如美术史、艺术概论、造型、色彩、线描等;3-4 年级进入工作室,实践苏绣工艺,对绣品进行技巧训练和实际创作,培养简单花鸟、山水等主题的设计和绣制方法;5 年级为综合创作阶段,掌握较复杂的人物、动物和风景,以及绣品的装裱等技能,学生不仅要学刺绣的基本技能,还要学习图案、中国画、工笔画、书法、图形创意等跨界课程,从而达到审美修养和设计创意能力的养成,实现毕业设计作品就是产品。这个过程中,重点强化审美能力、艺术修养能力,造型和表现技能等多元目标,进而全面推进学生在专业基础、专业技术、职业能力与专业拓展能力等方面的全面与协调发展。

(三)注重艺术与技术交互融合

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决定了人才培养需要具备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深厚的艺术审美能力、扎实的美术绘画功底、精湛的专业技能、良好沟通表达能力以及一定的营销策划能力等多元综合能力。苏绣艺术本身渗透着一定的审美价值和技术制作理念。一件好的苏绣作品,既要有好的生活题材,又要掌握艺术中的美感,再通过精湛的技术方能尽善尽美的展现。在现代化教学理念中,要掌握传统绣技:平、齐、细、密、和、光、顺、匀以及针法:直针、盘针、套针、擞和针、抢针、平针等要领的同时,又能够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合理运用到苏绣的创作中。如用计算机进行苏绣图案进行辅助设计,同时通过正规学科教程,对部分环节进行工艺创新。将艺术与技术交互融合,注重实用和适用性,培养具有综合艺术素质的高端技能型工艺美术专业人才。

(四)专兼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苏绣工作室的任课教师,由镇湖绣品厂选派绣娘,工艺美术协会的工艺美术大师,以及学院的资深教授、骨干教师组成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共同实施教学。三方共同设计教学课题(项目),参与教学以及绣品的研发和制作。实行全职场生产性实训,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练、做中得”。秀娘在仿真场景的工作室里示范从准备到创作完成的全过程,体验如何用不同的针法和绣法,表现刺绣物体的形象和特征,边示范边授艺,飞针走线,言传身教,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职责意识。美院教师讲授构图、造型、色彩、名画赏析等美学知识,以及图案设计,图形创意等相关内容的学习。学生在学习刺绣技法的过程中提高技能训练,也获得了广泛的专业知识。

(五)拓展项目成果,提高社会服务

依托苏绣工作室,联合政府、企业对绣品研究成果和技艺创新再拓展,产、学、研相结合,如联合申报课题、共同开展刺绣技术研究等,共同创作了一批从题材、内容到技巧都有所突破的“形神兼备、配色秀雅、色泽文静、针法灵活”的苏绣作品,成功打入市场,服务社会。1、国际交流,以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与国外院校或机构合作开发刺绣教学课题,共同研发刺绣产品在新媒体上的运用。2、社会培训与职业技能培训,与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合作,实施工艺美术大师“百千培训计划”,面向社会进行刺绣技术培训和研发,实现教学资源共享。3、著作权登记和申请专利,苏绣工作室与苏州市旅游局合作,开发反映苏州地域文化的特色旅游纪念品并申报著作权登记。从而实现了项目、基地、人才的集成发展。

四、结语

基于工作室的苏绣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探索了一条集技能培养,美学修养,市场需求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是传承与创新非遗手工艺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猜你喜欢

苏绣刺绣文化产业
《初心盛放》 姚建萍苏绣作品
《初心盛放》 姚建萍苏绣作品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苏绣,“秀”出奇迹
苏绣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研究与运用
刺绣织成的日本传统美食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几点探讨
刺绣新生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