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教育校企文化融合策略

2021-11-27陈京凤

魅力中国 2021年44期
关键词:校企院校中职

陈京凤

(济宁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山东 济宁 272100)

前言:在中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教育工作中采取校企合作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在毕业后更好的就业,使学生可以自然的从学生转变为职场人员。在中职院校的旅游专业开展校企文化融合的阶段,需要通过中职院校和企业共同进行管理制度的制度以及教育课程的开发等方式进行文化融合,以此发挥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作用,使中职院校旅游专业以及旅游企业可以得到共同的发展。

一、中职院校旅游专业中校企文化融合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对于中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学生而言,校企文化融合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阶段接触到优秀的旅游企业,了解到旅游企业的文化内涵以及旅游企业的文化精神,帮助学生在学习阶段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品德,进而为中职院校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经验,奠定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基础,并且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形成自身对未来职业的感受,促进学生在毕业后就业时对企业的适应程度。并且,中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校企文化融合可以通过对优质企业文化进行表达的形式,使中职院校的校园文化领域得以拓展和创新,推动中职院校职业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此外,中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校企文化文化模式可以时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受到优秀旅游企业文化的熏陶,使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可以更好的适应企业发展情况,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二)推动校企合作模式的深层次发展

中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校企文化融合可以有效的促进中职院校和旅游企业的深层次合作,校企合作的方式可以给中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学生提供优秀的实习地点以及参观和见习的机会,并且中职院校还可以要求旅游企业的优秀工作人员来学校进行现场的指导,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对就业岗位的特点有着充足的认识。而且,在中职院校和旅游企业可以深层次合作的基础上,校企文化的融合也可以有效的促进中职院校专业教育课程的改革进程,使中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教育方向可以紧跟旅游企业的发展需求,使中职院校旅游专业培养的人才可以在企业文化层次以及价值观方面和中职院校以及旅游企业达成一致,实现中职院校旅游专业的个性化旅游人才培养目标。中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校企文化融合是二者互利互惠以及相互扶持发展的表现,这种形式也可以使学生在就业时迅速适应当下旅游企业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缩短学生在就业后的职业适应期,达到中职院校旅游专业建设发展和旅游企业发展同步的目的,实现中职院校旅游专业教育目标和旅游企业人才需求标准完美衔接的教学效果[1]。

二、中职院校旅游专业中校企文化融合的实际情况

(一)社会认同感不高

现阶段我国中职院校在教育过程中大力推动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旅游行业的高速发展,旅游行业对工作人员的职业综合素养以及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等级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以往先进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培养出的中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在实际工作中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当然不能排除学生个体差异产生的问题,但是就中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整体教育情况来讲,也表现出了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中职院校开展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职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但就毕业生的职业综合素养以及专业技能等级方面来看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解决。并且,旅游行业自身的变化和革新速度均较快,导致其对于工作人员的职业综合素养以及专业技能等级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例如近年来新兴的境外旅游项目便对旅游企业的导游英语掌握水平以及对国外文化了解程度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此不难看出,尽管中职院校旅游专业采取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培养出的人才已经不再是职场新人,但和旅游企业实际发展需求的岗位要求依旧存在不小的差距。

(二)政府关注度较少

政府对中职院校的关注度较少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政府对于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部分地方政府相较于中职院校培养的人才重视程度而言,其更重视统招普通高中教育培养的人才,政府对于统招学生的重视程度明显高于对中职院校学生的重视程度,这便传递给社会一种对中职院校毕业生存在误解的错误信号,导致大部分旅游企业在招聘专业人才时也以统招学校的学生作为招聘的首选;第二,政府部门对于中职院校和旅游企业之间的关系协调方面存在认知程度不足的问题,这便造成政府相关部门对中职院校方面投入的精力不多,没有良好的发挥出政府相关部门具有的组织协调职能。

(三)中职院校缺乏特色

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最早便是在中职院校的教育工作中开始兴起的,但是随着近年来社会对于学校培养人才要求的提高,其他统招普通高中院校也开始实施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现阶段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我国全部教育系统中普遍使用的教育模式。这便造成中职院校的办学优势消失,再加上部分中职院校的教师团队以及教育水平有限,使得这部分中职院校在教学方式上大多模仿或者直接使用普通高中的教学方式,成为了简化版的普通高中教育场所。还有部分中职院校的旅游专业尽管在教育阶段强调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但其使用的理论教学材料和内容并没有形成中职院校旅游专业教育的特色,导致中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教学效果较差,缺乏教学的特色。

(四)中职院校旅游专业就业率下降

在之前一段时间内,中职院校的旅游专业也有过学生就业率非常高的情况,但当时的普通高中的升学率也一样很高,这便造成了社会就业岗位增加数量远远低于中职院校毕业生的数量,这种问题的形成在加上旅游行业本身的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强的因素,导致在相同的条件下,统招学校的学生在和中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在岗位竞争中,中职院校学生一直处于劣势地位,进而造成了中职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不断降低。除此之外,现阶段中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优化和完善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运行现状以及中职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是当下优化和完善中职院校旅游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重要依据,中职院校和旅游企业应以此为教学模式的改革发展导向,制定出有效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2]。

三、中职院校旅游专业中校企文化融合的有效策略

(一)文化融合的前提——中职院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

中职院校旅游专业中校企文化融合是体现旅游企业和中职院校校企合作的重要形式,因此,中职院校和旅游企业应将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教学模式作为校企文化融合的必要基础条件。在以往的中职院校旅游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中,中职院校和旅游企业的合作大多停留在学生课程设置的选择、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以及学生实习和就业学习安排等方面,而中职院校旅游专业和旅游企业在这些方面的合作并不能培养出旅游企业需要的综合型和实用型旅游专业人才,也就无法满足旅游行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便是中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中缺乏将校企文化进行有效的融合,导致中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学生无法贴合旅游企业的文化和旅游行业的文化。所以,在当下中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校企教学模式中,应将校企文化进行有效的融合,并将其作为中职院校旅游专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标准。而中职院校旅游专业中校企文化的融合原理主要是将中职旅游专业的教育工作中融入旅游企业的文化内涵、文化精神、职业标准以及职业核心价值观等,通过这种方式达到中职院校旅游专业培养人才阶段企业和学校的全面参与以及校企文化的多元化融合等目的。

(二)文化融合的保障——中职院校和企业共同构建管理制度

中职院校旅游专业中校企文化的融合需要相应的保障制度,而中职院校和旅游企业共同构建的旅游专业教育管理制度,便是保障校企文化有效结合的重要措施。这一中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教育管理制度应具有以下的特点:第一,中职院校的旅游专业教育工作应根据旅游企业的实际需求,构建出“学校包含企业,企业包含学校”的旅游专业教育管理制度,通过这种方式来推动中职院校旅游专业校企文化的融合程度;第二,中职院校的旅游专业教育工作应全方位的贯彻落实旅游企业的先进文化理念以及优秀的旅游企业文化内涵,并以此为教育导向,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旅游服务技术以及先进的旅游专业管理制度等,通过这种方式达到中职院校和旅游企业在旅游行业的共赢发展目标[3]。

(三)文化融合的载体——中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开发课程

中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校企文化融合必然需要中职院校和旅游企业共同开发教学课程,而这种课程也正是校企文化融合的重要载体。在中职院校和旅游企业共同开发课程阶段,应以以下四方面作为课程开发的标准:第一,中职院校和旅游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组织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旅游专业教育课程开发团队,这一课程开发团队中应包含旅游企业的专业人员、旅游企业的优秀技术人员以及中职院校的旅游专业教师;第二,在课程开发阶段应以旅游企业的实际工作需求、中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特点以及中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开发课程的内容;第三,中职院校和旅游企业共同开发的课程内容需要体现出对旅游专业学生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通过这种方式达到旅游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教育的充分结合;第四,中职院校还应将旅游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导游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检验以及职业技能竞赛等方式进行有机结合。

(四)文化融合的平台——中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建立实训基地

中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校企文化融合的重要平台便是需要中职院校和旅游企业的一体化发展,以此达到“学校为企业、企业是学校”的学生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在建设此种实训基地时应遵循以下两方面的要求:第一,中中职院校和旅游企业应加强建设校内的实训基地,将旅游企业实际工作阶段的各种技术要求和知识技能在实训基地内可以得到体现,通常应包含技术操作规范、安全责任意识的培养以及职业考核指标和制度的教育规则,以此针对性的对中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进行培养教育;第二,中职院校和旅游企业应建设起校外的实训基地,此基地主要帮助中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师了解旅游企业的发展方向,并以此作为中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教育导向,使学生可以在学校期间接受到针对性的旅游专业技能培训[4]。

结束语:综上所述,中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校企文化融合在本质上讲便是将中职旅游教育工作中结合旅游企业的文化精神,通过这种方式促进中职院校和旅游企业间的合作和沟通,进而提高二者之间的理解程度,这种中职院校旅游专业校企文化融合的教学方式可以使二者得到工作的促进发展,确保中职院校旅游专业培养的人才可以达到旅游企业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猜你喜欢

校企院校中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中职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思考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