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教师志愿者教学能力现状研究
——以黄冈师范学院为例

2021-11-27李银霞

魅力中国 2021年38期
关键词:第二语言汉语志愿者

李银霞

(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近年来,我国的汉语国际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师、教法、教材始终是学界最关注的问题。国家汉办(即“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下文简称“语合中心”)于2004 年3 月26 日起启动了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该项目利用我国作为母语国家汉语人力资源优势,向世界有需求国家提供汉语师资。汉语教师志愿者作为国际汉语教师队伍的生力军,用青春和才华让汉语之花开遍了世界各地。

2013 年至今,黄冈师范学院累计向全球派出教师志愿者155 人。仅2018 年度派遣26 名学生赴泰国任教,湖北省9 所高校共派遣80 人,本校录取人数为湖北省队32.5%。

笔者对黄冈师范学院汉语教师志愿者进行专项问卷调查,旨在全面了解其专业水平,以期改善和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也为后续选拔、培训教师志愿者及兄弟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一定借鉴。

学界对于“三教”中的教师问题研究成果远不如教法和教材方面丰硕,联系具体院校进行实际调研的为数不多。本文将研究范围确定为教师教学能力,主要依据为“语合中心”编写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中英对照)》(2015),它可以看作是对汉语教师志愿者的能力要求,包括汉语教学基础、汉语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五方面,每一项标准对应若干能力要求。不难看出,前三项能力要求与教学活动关系最为紧密,后两项次之,故本文主要探讨前三项能力标准在本校学生身上的具体表现,并提出相关建议。

调查问卷包括两部分,共75 题。第一部分14 题为调查对象基本信息,第二部分61 题为问卷主体。根据李克特五级量表,选题回答分为“完全符合、符合、不一定、不符合、非常不符合”五个等级。前两个等级可视作正向、乐观的情况,其他等级视作需要注意、重视和必须解决的情况。本次问卷以网站在线调查形式,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回收有效答卷48 份。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根据选拔要求,本校汉语教师志愿者均为应届和往届毕业生,年龄范围从21 岁至29 岁,89.6%为23 岁至27 岁,且93.7%为女生,男生仅3 人。

学历层次上,66.7%为本科学历,共32 人。硕士学历16 人,占比33.3%。

专业背景上,47 人为文科专业,34 人有中文专业背景,38 人有语言学专业背景。其中,52%志愿者教师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共25 人,汉语言文学专业9 人,占比18.8%,外语专业13 人,占比27.1%(英语9 人,日语2 人),生物工程专业1 人 。

岗位情况上,国外在岗29 人(包括留任在岗8 人和首次赴任)占比60.4%,离任回国19 人,占比39.6%。

赴任国分布情况:以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国家为主(泰国38 人、律宾5 人、柬埔寨3 人、蒙古1 人、尼泊尔1 人);美洲4 人(美国2 人、巴西1 人、海地1 人);欧洲4 人(拉脱维亚2 人、塞尔维亚1 人、英国1 人);非洲加纳1 人。

赴任学校和教学概况:85.4%志愿者教师在中小学校任教,共41人(大学孔院6 人、语言培训机构1 人)。学生年龄层次覆盖幼儿园到大学阶段,其中83.3%授课对象为初高中生,35.4%为小学生,教授大学生的志愿者教师仅14.6%。每位志愿者教师的学生人数普遍偏多,总人数达到200至300 人的志愿者教师有37.5%,100 人以内的有41.6%。教授的课程既有综合汉语课,也有技能训练课。其中,综合汉语开课率高达93.8%,汉语口语开课率达到了40%,汉语听力课开课率23%,汉语阅读和写作开课率29%。

二、调查对象教学能力现状

(一)汉语教学基础

此部分问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汉语教学基础知识,二是第二语言习得相关理论知识。在教学所需的汉语基础知识方面,95.8%志愿者教师认为自己具有符合职业需要的汉语口语和书面语能力,93.7%志愿者教师具备汉语语言学基本知识,95.8%志愿者教师具备汉语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基本分析能力,93.7%志愿者教师有提高自身汉语水平的意识和能力。这充分说明在本科学习阶段,他们对现代汉语和语言学等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扎实。

第二语言习得基础理论知识方面的统计数据不太乐观。在“您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上,有11.5%志愿者教师选择了“不一定”“不符合”。有近20%志愿者教师在学习者个体因素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方面(16.7%)和对第二语言学习基本过程方面(18.8%)不甚了解,更有27.1%志愿者教师对不同环境下第二语言学习的特点不了解,16.7%志愿者教师表示不太熟悉语言教学的一般原则,也不具备将其与汉语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意识和能力。为此,我们做出了专业上的细致区分。比如“您是否了解第二语言学习的基本过程”,在9 份选择“不一定”的答卷中,非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答卷有8 份。由此可见,本校非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若有志于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工作,则需补充学习该板块相关理论知识。

(二)汉语教学方法

此项共10 道试题,均没有选择“完全不符合”的答卷。在“您熟悉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方法”和“您掌握并能运用汉语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教学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巧。”这两个问题上有迟疑的人选择了“不一定”,比例为16.7%和20.8%,说明少数志愿者教师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教学方法的掌握和运用不够自信或存在一定实际困难。

关于“是否了解汉外语言的主要异同”,有31.3%志愿者教师选择了“不一定”。值得注意的是,34 位中文专业背景的志愿者教师中选择该选项的有17 人,其他专业背景的志愿者教师14 人中仅有2 人,说明文学院学生需要增强语言对比意识和对语言差异的了解。

关于“是否具备发现、分析和处理学习者偏误的能力”,27.1%志愿者教师选择了“不一定”。其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5 人中有8 人,占本专业人数33.3%。外语等其他专业中仅3 人,占本专业人数2.5%。说明在志愿者教师队伍当中,还没有广泛地建立偏误意识,纠错能力也有待加强。在关于“是否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12.5%志愿者教师选择“不一定”,且都是中文专业背景志愿者教师,其中6 位教师的教学对象为初高中生。说明文学院学生在教学方法的适配性上缺乏锻炼,特别是针对初高中生教学对象的教学实践不够丰富。

关于“是否了解汉语技能(听、说、读、写)教学的课型特点、教学目标和基本原则”和“是否掌握汉语听、说、读、写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并能有效地组织教学”,在选择“不一定”的中文和非中文背景专业比例上,分别为2:1。有关根据学习者的特点,设计、组织教学活动方面,有14.6%的教师表示不一定能做好,说明他们对自身的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效果不够满意。

在“您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及其对汉语教学的作用”和“您具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汉语教学的能力”方面,选择“不一定”的人数都是2.5%,且无专业差异体现,显示出志愿者教师在现代教学辅助手段利用方面有一定优势。

(三)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

此部分题量稍大,依然没有选择“完全不符合”选项的答卷,各题回答“不一定”选项的百分比出现了较大差距,我们把正向答卷比例超过90%的项目进行简要概括,主要是:93.8%志愿者教师能够根据教学要求编写教案,90.4%志愿者教师能合理设计课程并制订教学计划,具备设计教学任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能创建有利于汉语教学的课堂环境与氛围。

我们把重点问题区分了专业背景差异,25%志愿者教师表示不太熟悉有关的汉语教学标准和教学大纲,其中5 位是语言学专业背景。

需要注意、重视和必须解决的问题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背景达到1/3 及以上的主要有:

29.2 %志愿者教师“不一定熟悉汉语教学常用的教材及其特点”;20.8%志愿者教师“不一定能根据教学需要利用各类教学资源制作、补充教学材料”;14.6%志愿者教师“不一定了解课堂教学任务与活动的主要类型及特点”;27.1%志愿者教师“不一定了解并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课堂管理文化”;20.8%志愿者教师“不一定了解课外活动的形式、特点和作用”;16.7%志愿者教师“不一定”和“不能”掌握组织课外活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22.9%志愿者教师“不一定和“不能”根据学习者特点有效地组织课外活动;25%志愿者教师“不一定”能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选用或设计合适的测试与评估工具”;29.2%志愿者教师“不一定”能对测试与评估结果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应用。

三、数据分析给我们的启示

(一)人才培养方案与时俱进

国家对国际汉语教师提出的能力要求如前文所述,对照我们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可以看出两者是吻合一致的。“能运用专业知识独立进行教学设计,掌握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基本技巧和基本方式”“具备熟练的教学操作技能,能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①等等,这些正是我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在教学方面应达到的要求。我们的志愿者教师具备了国际汉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力验证了我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科学性,也证明了众多课程的教学是非常有效的。学生完成本科阶段的课程学习后,建立起了国际汉语教师必备的知识体系。但“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和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高校继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时俱进的同时,更应着眼于本校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比如课程设置上,本体与教学、语言文学与文化、理论与实践应配置均衡。课程权限上,当线上教学平台、智慧教室成为一种必备教学手段,与教师能力相关的众多专业选修课,在不久的将来应该能够实现院系间的资源共享,让学生有更多自主选择的可能性。

(二)课程质量精益求精

志愿者教师是我校毕业生的优秀代表,而他们的不足之处同样能够反映人才培养各个环节上的问题。语言对比意识和偏误分析意识欠缺,对汉语教材不熟悉,对语言测试不甚了解等,都提示我们应该反思目前的教学状况,追根溯源,在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评价途径等方面精耕细作,继续提升教学水平。比如,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在实际教学进程中推进课程目标的实现。一旦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进行辅导,马上解决问题。

(三)实践能力训练落到实处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的是“高素质专业化的应用型人才”②,实践能力是该专业学生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国际汉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课堂教学任务与活动的有效开展,课外活动的有效组织和对课堂管理文化差异的了解,都需要在实践教学环节、专业实训和专业实习中得以大量积累。学生只有充分参与课程实践、模拟教学、实际授课和管理留学生班级,才能够把书本上写的和老师教的知识消化、吸收并灵活运用。我们从顶层设计上给予了足够重视,在具体实施环节就应该逐一落实。比如,调动现有资源,建设安全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拓宽渠道,线上线下齐头发展,为学生创造更多机会。结合本校实际,课程的教学实践课时让学生更早地接触到留学生;实验课程授课对接校内留学生,让中外学生共同参与进来;专业实训周进行线上教学和观摩学习;专业实习开展密集的教学实操等等,以上都是我们正在完善和未来探索的方向。

注释:

①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0年版),第3 页

猜你喜欢

第二语言汉语志愿者
志愿者
学汉语
我是志愿者
奔赴在前线的青年志愿者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脑与第二语言学习
我是小小志愿者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Critically assess the use of Contrastive Analysis as an aid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