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绿色教育的导入机制探讨

2021-11-27何志武

绿色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绿色课程

何志武

(重庆科技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1331)

1 引言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求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简而言之,绿色发展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绿色教育是推进绿色发展的基础保障。本文基于重庆绿色教育的实践,探讨了高校导入绿色教育的机制模式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供政府决策及相关研究者参考。

2 绿色教育的概念内涵界定

目前,绿色教育的研究正在成为热点问题,相关研究众多。对什么是绿色教育众说纷纭,有环境教育论[1],有生态文明论[2],有绿色发展论等[3],笔者认为,绿色教育是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绿色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为内容,践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的教育形式,是有效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绿色教育既包括与绿色发展直接相关的专业教育,也包括绿色理念和环境伦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通识教育;不仅包括绿色知识与技术传授,还包括政府、企业、社会大众绿色行为的引导,如政府绿色采购、企业绿色研发、生产、管理以及社会绿色消费等;不仅强调社会行为符合环境的合规性,更强调社会行为绿色化的自觉性。在本质上是一种面向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教育。

高等院校在绿色教育中扮演极为重要角色。不仅注重绿色科学知识的传播,还注重绿色技能的培养,是促进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策略。高校的绿色教育是绿色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一般指的是针对高校师生员工实施的,以贯彻落实国家、地方党委和政府绿色发展理念的一种特定教育活动[4]。高校的绿色教育主要内容,包括绿色学科专业的规划及转型、绿色课程设置及教学、绿色师资引进及培养、绿色科技的研发及转化应用、绿色校园的建设及管理、师生绿色消费及出行、绿色活动的组织及传播等[5]。高校绿色教育的主要功能作用,一是普及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知识,二是强化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意识,三是培育绿色生产和绿色创新人才,四是培育公民道德和人类代际文明素养,五是引领绿色创新活动和生活方式。

3 高校导入绿色教育的问题分析

绿色教育、绿色大学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之一。高校是培养社会急需绿色人才的“主力军”,也是绿色教育的“主战场”之一。本文试图以重庆市为样本,通过对该地区高校开展绿色教育的调研,分析我国高校绿色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通过调研,重庆市对绿色教育高度重视,政府规划等文件均提出全市要绿色发展,高校要大力实施绿色教育。本地高校也在积极响应国家和重庆市绿色教育要求,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在,各高校初步转变了观念,绿色教育共识度高。逐步重视顶层设计,发展规划体现了绿色教育。积极推行绿色导向,学科专业突出绿色转型。积极开设绿色课程,绿色课程体系初步形成。营造绿色氛围,学生绿色教育活动组织得丰富多彩等。

但是,对照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也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绿色教育“两个未全覆盖”问题突出。一是当前的绿色教育及环境教育未在高校中全覆盖。在全市公开的环境教育信息资料中,环境教育形成了包括国民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区市民教育在内的教育体系,但是其中高校的信息少见,意味着高校是该体系中的短板。二是绿色教育在校内各专业学生中未全覆盖。目前,资源环境类专业的学生绿色教育覆盖率高,但非资源环境类专业的学生覆盖率低[6]。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绿色教育尚未真正融入到高校办学理念之中。在现行的教育目标体系中,植入绿色教育必然要处理好教育理念和办学目的问题。绿色教育的思想应当作为整体,作为教育模式的顶层设计在教育体系得以体现,而绝非是对专业教育的继续缝缝补补[7]。二是高校绿色教育滞后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从高校内部看,绿色教育更多地体现在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层面的重视,实施绿色教育方面,在大多数高校在绿色教育方面的顶层设计不够,没有制定绿色教育的专项规划,自然而然也没有规划学校的绿色方向和学科,绿色教育没有深入到纳入人才培养目标方案和教学工作中去,没有把学生的绿色教育活动以学分的形式体现出来。从理念重视到行动重视还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需要高校自身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落实绿色教育的自觉性[8]。三是绿色教育导入机制模式研究不够。不少高校对什么是绿色人才和绿色人才培养模式等基本问题尚且认识不清,对绿色教育导入内容形式缺乏深度的研究,即普遍存在“导入什么”“如何导入”的共性问题[9]。对这些绿色教育的导入问题需要强化绿色教育的顶层设计,进行系统研究。

4 高校导入绿色教育的机制构建

针对目前重庆市高校绿色教育的现状问题,实现绿色教育的学科专业全覆盖、师生全覆盖,就导入机制模式方面,提出按照问题导向、系统设计、分层分类导入原则,以培养人才为核心、以现行的教育体系为基础,构建“绿色课程体系、绿色实践体系、绿色学术活动体系”三位一体的导入模式。

4.1 导入原则

4.1.1 问题导向

紧紧抓住重庆市高校绿色教育学生全员、全过程和全覆盖问题,针对环境类专业的学生,重点解决进一步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的问题;对于非环境类专业的学生,重点解决课程全覆盖的问题。

4.1.2 系统设计

高校绿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顶层设计,统筹考虑,需要有理念,有规划,有配套落实,系统推进,形成合力,体现系统性和科学性。具体表现在高校事业规划明确绿色教育目标任务、时间表和路线图;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绿色教育的课程和学分;学科建设中突出绿色环保的发展方向;专业设置和专业改造突出绿色优先;课程体系中增加绿色教育通识课的数量;教研教改突出绿色引导;学生评价中增加绿色考核等[10]。

4.1.3 分层分类导入

高校制定自己的绿色教育方案时,要充分考虑所在高校的层次类型,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绿色教育导入模式。如研究型综合大学可以强化绿色师资团队优势,选择绿色科研作为着力点。应用型高校可以选择绿色专业作为着力点,专科层次高校可以选择绿色实践作为着力点。

4.2 构建绿色教育的三个体系

以培养人才为核心、以现行的教育体系为基础导入三个体系。

4.2.1 绿色教育课程体系

绿色课程是实施绿色教育的主要途径。高校应积极构建起以绿色教育系列课程为核心、绿色要素课程为延伸、环境专业课程为提升、绿色通识类课程为补充的多层次绿色课程体系[11]。绿色教育课程体系包括绿色理论和专题讲解、典型绿色案例分析、学生参与、撰写绿色论文等多种形式。绿色课程体系需要精心设计具有广泛性、交叉性和时代性的课程内容,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和设计内含绿色课程的指导纲要,使绿色课程体系系统化和可操作化。通过自媒体技术、慕课以及对实践考核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绿色知识的练习和考核,提高学习效果。

4.2.2 绿色实践体系

对于高校学生而言,除了绿色课堂学习,参加绿色活动等实践活动是接受绿色教育的重要形式。高校需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形成多种形式、重特色的体系。

4.2.3 绿色学术活动体系

高校绿色人才的培育离不开绿色学术活动的熏陶。高校可以利用专家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和科技创新优势,积极开展以前沿性和创新性环境教育、环境科技为主题的专家专题讲座,或者是大学绿色教育学术研讨会,通过这样的形式,转换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动力,让学生充分了解环保产业是国家和重庆市的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市场需求巨大。鼓励学生了解并参与环保学科前沿问题,加快科研的转型升级,增强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把绿色理念引入到学生的专业学习中去,导入到师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中去。

5 导入路径及建议

绿色教育是关乎我国未来长远发展的战略,是时代赋予大学的重要责任和新的历史使命,也是教育思想和观念的重要变革。为进一步优化高校绿色教育,本文提出导入路径及建议如下。

5.1 目标导向,加快高校绿色教育顶层设计

一是具有清晰的绿色教育体系目标。依据教育部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8年教育部《创建中国绿色学校倡议书》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各地具体实际,在现行的高校教育制度体系中嵌入绿色教育,明确高校绿色教育体系框架及发展目标[12]。二是实现高校绿色教育全覆盖。建议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进一步加强本地高校绿色教育的工作意见,推进绿色教育在本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全覆盖,推进在各高校面向所有专业学生的绿色教育全覆盖。三是分类指导全市高校绿色教育。针对各地高校不同层次、不同办学性质、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等实际情况,并结合本科层次高校、高职高专学校的特点进行分类指导,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学分认定、课程设置、专业改造和学科方向培育等嵌入绿色教育内容,引导各高校选择适合自己的绿色教育模式,进一步优化重庆市绿色教育体系。

5.2 引育结合,壮大绿色教师队伍

教师的绿色理念和价值是确保课程能够融合绿色教育的关键,绿色教师队伍是开展绿色教育的前提条件,因此高校要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绿色教育教师队伍。教师必须具备从事绿色教育的基本知识、绿色意识和绿色思维,而绿色教育的知识一般具有交叉性和前沿性的特点,为此建议:一是提升新入职教师的绿色素养,在新入职教师培训课程体系设置中增加绿色教育课程或相关内容。二是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外聘行业专家等形式壮大绿色教师队伍。三是提升现有教师的绿色知识,通过各种形式培训,引导教师具备绿色教育理念。四是鼓励双一流大学、师范院校加强绿色教育人才培养,为其他高校输送高素质的绿色教育人才。

5.3 整合资源,加快绿色精品课程

一是组建绿色教育专家智库。建议聚集高校、政府机构、科研院所以及行业组织的专家资源,组建绿色教育专家智库,由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开展教师绿色理念与素质培训、绿色教育研究理论与方法研究项目,加快绿色教育发展。二是整合资源,统筹开发通识教育类绿色课程和课程思政。组织绿色智库专家,结合国家和社会发展对环境教育的需求,结合课程思政的要求,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课程以及其他非资源环境专业开设通识教育课程的需要,开发课程模块、在线教学视频和教材,为各高校开展绿色教育提供支撑。三是鼓励高校或高校联合开发教材。近年来,环境学科发展快速,以及各专业领域与绿色发展相结合产生的交叉学科,鼓励各高校根据自身特色优势自行设计开发或联合开发精品课程。

5.4 面向社会,构建高校绿色教育的多方协同机制

建议建立区域内绿色教育的开放合作体系,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环保社团组织、高校、社区和企业的作用,鼓励师生进社会、进社区、进企业,参与社会的绿色实践活动,形成一个定位明确、分工明晰、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联动机制。

5.5 完善机制,强化绿色教育评价监督

督促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学分认定、学科方向培育等方面嵌入绿色教育内容并付诸教育教学实践。通过考核促进绿色教育建设,通过考核提升绿色管理能力,通过考核提升绿色人才的培育质量。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绿色课程
绿色低碳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