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舞蹈创编的心理特点与实现途径
2021-11-27李熙林湖南民族职业学院
□李熙林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
作为一名舞蹈教师,笔者认为,舞蹈教学要与认知发展理论相结合,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提供不同的学习内容,使儿童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本文主要以皮亚杰和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为依据,完善儿童舞蹈教学。教师如果能够充分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行为认知发展规律及相应的行为特征,就能选择合适的舞蹈技术,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从而完成“适应性教学”。教师不仅可以监控孩子的认知发展过程和学习结果,还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探索的机会,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其最终目的是激发儿童的身体机能,提高儿童的学习动力。
一、生理发展平衡的重要性
生理的发展源于儿童成长过程中不断的探索。儿童天生就有对体育活动的渴望,因此教育者必须满足这种渴望。儿童的生活环境是多变化、不稳定的。各种学习活动有助于儿童生活秩序的建立,其中只有舞蹈需要儿童用身体姿势进行表达。它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儿童自信的建立及提升。舞蹈有助于儿童身体、情感和认知的发展。在儿童形成较强的语言能力前,舞蹈能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思想。受不同年龄段的影响,3-15 岁儿童学习舞蹈时,课程必然会有相应的差异。在课程设计上,舞蹈教材实际上并不存在。课程大多是教师根据自身多年积累的学习和教学经验来设计的,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因年龄而异,会伴随着不同的生理现象和心理表现,因此,“适应性教学”必须着眼于学习者的发展阶段。教学内容的设计必须符合教学内容的需要,为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快乐学习的氛围。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认知发展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心理学和学前教育的概念是儿童潜能发展的重要理论。然而,在舞蹈教学领域,有关儿童认知发展与舞蹈教学联系的文献却很少。基于此,相关研究者希望将儿童认知发展纳入舞蹈教学,并提出建议[1]。
二、浅谈儿童舞蹈创编的心理特点
认知发展理论是著名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的,被公认为20 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所谓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过程。皮亚杰对认知发展研究的特殊兴趣是出于将儿童的认知发展看作沟通生物学与认识论的桥梁。他认为通过对儿童个体认知发展的了解可以揭示整个人类认识发生的规律,从而建构他的整个学说“发生认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等机制,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一个建构过程。
布鲁纳认为,人类的认知有三种模式,分别代表了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和三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即行为的、标志性的和象征性的。动作表征阶段:儿童通过做和看别人做什么而学习(例如:触摸、品尝),也就是通过动作的结果来获得经验。标志性阶段:儿童形成图像或表象去表现世界中所发生的事物。认知研究表明,教师必须对儿童的认知发展有一定的了解,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其相互关系,运用其所能理解的语言,设计适合儿童年龄和身心状况的舞蹈课程和教学方法。教师应该将儿童发展特点与舞蹈姿势建立关系,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从而使教学更加得体、有效,学习更加愉快。
在儿童时期,如果教师能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开设一门循序渐进的舞蹈课程,不仅能促进儿童的身体发育和意识发展,还能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儿童进行舞蹈学习,可以打下良好的舞蹈基础。因此,教师有必要探讨如何将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应用于舞蹈教学中。在有关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中,皮亚杰和布鲁纳提出的理论受到了广泛关注和讨论。本研究将以他们的理论为中心,首先对他们的主要方面和教学原则进行阐述,然后分析这两种认知发展理论与少儿舞蹈课的关系,从理论方面对少儿舞蹈教学提出建议,希望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舞蹈教师有所启发。本研究除了了解幼儿认知发展的状况,也希望将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应用于舞蹈教学,建立适合幼儿的教学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效果,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2]。
三、儿童舞蹈创编的实现途径
皮亚杰认为,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在婴儿期就开始发展,并在儿童期表现出来。教育的发展以“积极教学”为理论基础。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励学生。教师不仅要扮演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扮演知识的创新者和研究者。教育目的是使儿童获得自然而全面的发展,塑造完整的人格。皮亚杰强调,知识是认知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在相互作用中不断发展和不断建构的。笔者将这一理论运用到教学中,可以得出以下四个原则。第一,教师应充分把握儿童主动学习的特点,设计创新、新颖、趣味的课程,激发儿童的学习潜能。第二,儿童认知发展的顺序是固定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发展中的认知结构为基础,提高教学效率。第三,教师应善用认知冲突,新知识与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不一致会产生认知冲突,同时,教学设计必须顺应儿童认知结构的发展,并相应地开设新的课程,使课程更具挑战性。第四,教师可采用合作模式,让儿童相互交流,完善认知,提升能力。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认知发展是结构性的,一环接一环地联系在一起,看似独立,实则相互联系、相互影响[3]。
儿童认知必须经历上述四个阶段,任何一个阶段都不能跳过。但儿童认知会以不同的速度发展。儿童在学习中需要真正理解知识,因此,他们不能仅依靠教师来理解舞蹈动作和姿势,还要进行自主探究。因此,教师必须遵循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熟悉认知发展的理论,安排各种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的课程来配合儿童的每个发展阶段,还必须知道如何运用逆向暗示[4]。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握幼儿身体发展的过程、了解幼儿的思维过程、掌握幼儿学习的认知特点,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发展阶段设计课程。
受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影响,布鲁纳也在儿童智力发展方面进行了一些实验。布鲁纳认知发展理论的贡献在于,帮助人们了解儿童如何学习和被帮助学习。他进一步关注了幼儿的知觉、推理与思维、认知特征、教育、运动技能等领域。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认知表征是指个体经知觉而将其外在环境中的物体或事件转换为内在心理事件的过程,同时,人类获得知识的过程就是对事件进行认知表征的过程。认知表征的实质是观念、事件和事物在心中是如何被储存和被概念化的[5]。
儿童倾向于通过抓取、推拿、抬、走等动作与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形成联系,通过感官和运动组成的探索性活动获取知识。在他们的世界里,内外物体之间没有具体的区别。2 至6 岁是标志性表现阶段,儿童通过视觉感知学习,可以用眼前出现的物体的图片或想象来代替解释,也就是说,儿童可以通过标志性图像表达物体或事物,而不是受感官和动作的控制。在图像表示中,儿童获取知识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6]。6 岁以上是符号表征阶段,儿童通过语言技能、作品和抽象符号,能够进行推理、表达语言或语言符号,以及与环境的互动,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7]。
结语
本文从儿童舞蹈教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将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应用于舞蹈教学设计。教师应以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根据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和教学原则,做好儿童舞蹈创编,实现舞蹈教学改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