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激励原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及策略

2021-11-27

山西青年 2021年14期
关键词:干部教育教师

金 鑫

(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现阶段国内的教育水平已有较大提高,为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人才,高校需要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即需要科学合理地应用激励理论。在实际工作中,高校需要对学生的生活和就业需求有充分了解,依据需求为其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计划,通过针对性的激励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工作效率,进而提升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一、激励理论的定义

激励教育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看。广义的激励教育是指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学生的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提升学生素质与能力目标的一种教育方法。狭义的激励教育是指将激励手段运用于教育中,满足学生身心成长的各种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激励教育的目标。激励教育包含激励的主体即教育者、激励的对象即个人或群体,以及激励教育的工具,也就是激励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手段。

二、激励教育的作用

(一)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大学生群体在校阶段会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很多技能。高校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探究能力,为学生设置很多合作环节,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拥有良好的综合能力。高校在学生管理中开展激励教育工作,能发现学生能力、学习基础和性格方面存在的问题,避免学生出现自卑、抑郁等问题。

(二)有助于学生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激励教育能通过有效手段帮助学生激发最大的潜能,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在集体生活中,由于性格、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原因,部分学生隐藏自己真实感受,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产生厌学、理想信念缺失、不愿融入集体生活等问题。激励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帮助学生尽快融入集体生活当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引导、教育和管理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自我行为的管理和教育。激励教育分为两种形式,即激励教育和自我激励。成功的激励教育的连锁反应是能让学生在接受教育后,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调整,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坚持正确的思想引导,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向,自觉同错误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提升自我管理的质量。

三、激励原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现状

大学生因其地方、家庭、环境、知识等方面的差异,在对学生实施激励时,应当根据其特点因材施教,但是许多高校的管理层往往会忽略这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上。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比如家庭背景或是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刚进大学难以适应新的环境,这就需要对其采取深层次的引导和鼓励,如果这方面工作没有及时做到,很容易造成学生在发展中形成极端或者缺陷的性格。群体发挥最大的能力才是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目的,个人的提升很难体现出激励机制的作用。在当今高校的人才发展中,对于学生的激励机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例如公平和透明度的缺乏,高校管理层采取全校一体化的管理思路,严重阻碍高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很难实现激励的公平性,因此针对高校学生的激励机制,高校要重新规划发展思路。[1]

四、激励原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一)指导学生树立目标

学生在入学后,其为自己制定的目标,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因为大学教育与高中教育存在明显的不同,学生需要自我管理和约束,这就导致学生在入学初期难以适应大学生活。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树立目标,通过目标激励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指导和帮助。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设置目标的方法,并让其树立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这样有利于学生付诸实践,并针对性地提升自己。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这样能帮助学生树立针对性的目标。比如一些学生想要实现经济独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规划自己的赚钱道路,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己。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学校已有的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获取奖学金,这样也能激励学生专注学习,激发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无限潜力。[2]

(二)指导学生树立榜样

榜样具有强大的力量,能让学生朝着一定的方向进行努力,并不断提升自己。因为高校中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学生在高校会遇到很多比自己优秀的人,这时学生会不自觉地进行学习和模仿,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朝着榜样学习的心理,实现榜样激励的重要作用。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一个榜样或多个榜样,这样有利于学生思想觉悟的提升。其次,教师应当拓展学生的见识,为学生介绍很多优秀的人才,便于学生树立榜样。比如班级中有学习很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这些优秀学生为榜样,营造良好的班风。同时教师也可以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进行演讲,让其分享自己的学习和求职经验,让学生拥有明确的奋斗方向。此时,学生能在自己的同学或学长、学姐身上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以及现在的不足之处,从而促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能不断以榜样为标准,努力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并为取得好的成绩而继续努力。

(三)设置学生干部

设置学生干部对实现全体学生的激励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通过选拔学生干部,可以拓宽学生的管理范围,也能促进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工作。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每个辅导员负责的学生人数逐渐增加,这也增大教师的管理幅度,很容易导致管理的失败。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当设置学生干部并让学生干部发挥其作用,不仅能激发学生干部做事的积极性,还能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干部,并在生活和学习中为学生干部提供帮助,让学生干部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与引导,这样能让学生干部更好地为班级服务。同时教师要要求学生干部在生活中以身作则,发挥学生干部的重要激励作用。

(四)建立平等的激励关系

激励教育的前提是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信任和需要的激励关系。一是在采用激励方式方法上,教师要借助专业的知识与实践经验,与学生建立信任的交流沟通平台,让学生明白激励教育的重要性,接受教师的帮助,解决自身的思想问题,也让学生认识到激励教育会对自己的成长具有一定的好处,也是博得学生信任的过程。二是要满足大学生的合理需要。开展激励教育的教师要了解学生,对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激励方法,能产生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如采取普通的激励手法和采取一对一的教育引导,效果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做好基础工作,这样才能使激励教育产生很好的效果,深入学生的内心。

(五)组织竞赛

组织竞赛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激励方法,能让学生在竞争过程中产生各种压力,学生能将这些压力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动力。因为学生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而且学生数量较多,其在毕业时会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这就导致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容易产生打退堂鼓的状况,甚至动摇心态。因此教师通过组织竞赛,让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关系,能让学生拥有一定的动力,让其主动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教师在竞赛后,要对学生进行差异性地总结和点评,比如对进步较快、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予以奖励;而对于态度不认真、做事敷衍的学生,要予以警告或相应的惩罚。这些都能让学生正确地看待良性竞争,并展现出自己最好的水平,有利于其面对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难题。

(六)树立以人为本的激励理念

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高校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把这种理念引入到激励机制上,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当今的大学生教育中,大学生人性化成长才是教育重点,因此如何规划和顶层设计,需要慎重又科学合理地制定,学生会的作用也是帮助高校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在对学生的管理时,要对学生进行实时了解,掌握其在当今时代变革下的性格特点,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帮助其解决在学习生活及职业规划中遇到的困难。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非常高,因此就业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面对困难的就业形势,还需要做好疏导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从物质和精神多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激励,才能激发其对于自身目标追求的积极性。

(七)加强情感激励

学生在大学期间很容易情感波动,因此教师应当加强情感激励,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从而提高其参与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一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就业进行指导,获得信任关系。在高校,学生对于学习和就业的疑惑是最常见的,学生由于对职场的不了解,会产生很多的问题,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问题,获得相互之间的信任感,并通过就业和学习方面的指导激励学生,能起到很好的管理效果,也能增强管理工作的针对性。

二是教师要关爱学生,为学生营造友好和平的校园环境。尤其是对于特殊群体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和学校的温暖。同时,教师也可以定期开展家访工作,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动力。[3]

(八)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教师需要重点增强学生干部的参与感,让学生干部群体更好地为学校师生服务。因为学生干部参与高校的学生管理活动非常多,也属于直接的管理者,因此增强其的参与感非常重要,能帮助高校稳定校园环境,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而非学生干部群体则是参与高校管理活动的关键,通常高校开展的管理活动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如果非学生干部没有良好的参与意识,很难发挥高校活动的重要性。由此高校要提高全体师生的活动参与感,尤其是让非学生干部群体积极参与高校的各种活动,让其在活动中得到自我提升。教师需要充分发扬民主精神,在授课和评审等活动上,充分征求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既能对学生进行激励,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参与活动的乐趣,进而提升高校的管理效率。

综上所述,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具有较强使命感。高校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合理运用激励理论,能有效改善问题,并且满足各项管理需求,使得高校人才培养得到全方面发展。激励法是一种最有效、最直接的引导方式,能让学生在受到激励时,在功课上更加努力,使其在身心以及学业上得到快速地成长。对学校来说,激励理论是高校管理工作稳定发展的关键,教师要通过合理科学的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提升高校的学生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干部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圆我教师梦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