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从"心"开始
——冠心病的防治
2021-11-27熊莉娟广安区人民医院心内科
熊莉娟 (广安区人民医院心内科)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也被称为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堵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也可能是冠状动脉发生痉挛造成心肌缺氧或坏死等引发的心脏病。冠心病的死亡率很高,大概占心脏病死亡的近70%。近些年,人们的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增加了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首要的致死因素。
冠心病的发病因素
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而造成动脉粥样硬化也是多环节多因素共同作用而成。年龄:多发生在40岁之后的中老年人群,年龄在50岁后发展会更迅速些,但也有个别儿童和青壮年出现早期粥样硬化。男性发病率会高于女性,而女性进入更年期后发病率就会明显增加。血脂异常:总胆固醇与甘油三酯升高,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等都是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压是促使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大概有近7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人都患有高血压,所以高血压病人发生冠心病的风险要比血压正常人高出三四倍。吸烟:吸烟的人发生冠心病的风险要比不吸烟人高出近6倍左右,而且风险与吸烟严重程度和吸烟量呈正比。血糖异常:患有糖尿病或者糖耐量异常的人,发生冠心病的风险要高于血糖正常的人。其他危险因素:①过于肥胖的人;②长时间从事过量的脑力工作,很少运动的人,常感觉工作压力的人等;③常吃热量较高、胆固醇含量较高、糖分较高、盐分较重以及爱吃动物性脂肪的人群;④性情比较急躁,遇事容易动怒发脾气,不善于劳逸结合的人以及喜欢争强好胜的人等;⑤家族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很年轻就发生冠心病;⑥受到病毒或衣原体感染的人;⑦胰岛素抵抗的人;⑧血液检查发现血中纤维蛋白原以及凝血因子都有所增高的人。
冠心病有哪些类型?
无症状型冠心病 通常是没有任何表现症状的,但静息或负荷实验时心电图呈现出心肌缺血的改变,而心肌核素显像出现灌注缺损。心绞痛型冠心病是最多见的一种情况,多在经过重体力劳动后,情绪异常激动、过度兴奋或者动怒后发生,发作时会有胸骨后疼痛,心前区有压迫感不适。胸闷等,大概持续数分钟,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心肌梗死型冠心病 是因为冠状动脉内斑块破裂或冠脉痉挛发生闭塞而造成心肌坏死。临床表现是胸痛,但要比心绞痛更为严重剧烈,疼痛时间比较长,可能数小时或几天,而且疼痛时多伴有出汗和濒死的恐惧感。缺血性心肌病型 这是因为心肌长时间的慢性缺血或发生坏死,促使心肌纤维化,心脏不断扩大,出现了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等。猝死型 病人在短时间内心脏骤停,造成死亡。常为冠脉循环阻塞或冠脉痉挛导致急性心肌缺血,造成局部心电不稳定和一过性严重心律失常。
冠心病的防治
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开始于青少年,在青年阶段不断发展,而到了中老年时发病。因此,冠心病的预防要从青少年开始,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饮食习惯,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合理膳食,避免肥胖的发生。控制摄取的总热量,维持标准体重,正常的体重指数在20-24左右,体重指数BMI等于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如果BMI介于25-28之间属于超重,如果BMI大于28属于肥胖,当体重超过正常体重时需要注意控制每天摄入的总热量。注意饮食要低脂清淡,减少动物性脂肪与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取,比如肥肉、动物的内脏,还有猪油、鱼子、蛋黄、可可油、奶油及其制品等。建议吃脂肪含量低以及低胆固醇的食物,比如蛋白、鱼肉、各种瘦肉和豆制品等,日常饮食主张多吃含维生素C与植物蛋白丰富的食物,比如各种蔬菜、水果以及豆制品等。适当进行健身锻炼。多参加一些体育运动或是体力劳动等,不仅可提高身体素质,同时对于肥胖症的预防,循环系统的功能锻炼,以及血脂代谢的调整都有很大益处,是预防冠心病积极有效的一种方法。进行体力运动时要根据自身情况而定,重点是不要增加心脏过多的负担,而且进行体育锻炼要循序渐进,不能做太过剧烈的运动项目,提倡散步、骑自行车、慢跑以及打太极拳等。合理安排生活与工作。生活要有一个固定的规律,确保生活的愉悦、轻松,心情舒畅开心,避免发生过度劳累或是情绪异常波动等,注意劳逸结合,确保睡眠充足。
戒掉不良习惯。要戒烟限酒,烟酒对身体的伤害非常大,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所以大家一定要戒烟,限制喝酒量,红葡萄酒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而且也有助于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但是如果长期饮酒也会促使其他疾病的发生,所以不建议喝酒,尤其是一些烈性的酒,饮酒量一天不能超过2两。
定期体检,可及早发现疾病,及早治疗,年龄过了40岁之后,建议每年一次体检,检查血压、血脂、血糖以及心电图等,及时发现致病危险因素,及时作出有效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