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的生成机制研究

2021-11-27马欣妍

山西青年 2021年14期
关键词:小学教师教研培训

马欣妍 谢 巍

(大庆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

一、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缺少良好的成长环境

近年来,农村小学的硬件设施和教学环境虽然不断改善,但仍存在教育资源不平衡现象。与城市小学教师相比,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机会较少,适合的平台也少。由于农村小学的条件有限、环境特殊,使其缺少坚持发展、充满凝聚力的团队,缺乏专业的、持续性跟进的导师指导。

(二)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巨大

大多数农村小学教师每周的课时量高达18-21节,相当一部分教师还要在教学的同时兼任行政人员或班主任,工作任务非常繁重。而且,生源条件也不够理想,这就使得教师需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关心教育一些特殊学生群体,比如留守儿童等。多名受访者坦言,非教学教研工作也占用其大量时间,教师在完成日常教学工作之外,还有各种琐碎的“杂活”,因此,再让其主动抽时间进行专业发展可谓难上加难。

(三)激励机制不够合理

教师评价制度单一,而且大多侧重教学方面,教师的付出和进步常常得不到收获和肯定,忽略了教师的实际能力和贡献。另外,教师的付出与奖励的“性价比”低,挫伤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由此导致教师对待遇的满意度不高,工作积极性不强。

二、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的生成机制

(一)构建良好的成长环境

改善农村小学办学条件,增加硬件设施投入,提供智能化、信息化技术支持。增加关于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项经费支持,增加对农村小学教师的关注,提高农村小学教师待遇,落实农村小学教师的生活补助政策,增加特殊津贴等,吸引教师到农村从教,留住优秀师资,让农村小学教师乐于从教。推广城乡学校共同体,城乡学校间实施“一帮一”的结对模式。推进教师定期流动制度,名校优秀教师深入农村小学执教交流指导,让农村小学教师近距离观察和学习,为农村小学教师提供榜样的力量,带动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育学术氛围。要为农村小学教师创造条件,让其有平等参与学习提升专业发展的机会,让教育更加公平、更有质量。为农村教师提供更多专业发展和展示的机会,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持续性专业指导,从各个层面帮助教师寻找适合的平台[1]。

关于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在培训前根据需求进行培训内容与方案的设计。首先,应发掘存在的问题。第一,可请专业人士对本校教师教学教研等专业发展方面的现状进行大数据评估,关注教师需求,发现其中的问题;第二,教师可作为教学教研的参与者,及时提出问题;第三,学校领导作为教学教研的参与者和观察者,应及时了解教师的困惑与痛点,收集整理教学教研中出现的问题。再次,针对需求和问题,创新培训方法,线下为主,线上为辅,开展形式多样的分层培训,比如菜单式、研讨式、案例式培训等,将观摩课、示范课、研讨课与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结合,按照听课(课堂观摩)、评课(评议总结)、说课(课堂生成)、思课(反思改进)的顺序,在众多教师的磨课中磨出一节好课,同时,可以采取“头脑风暴”“全真演练”高参与的培训。最后,关注教师培训后的反馈,倾听教师的意见与建议,及时调整培训制度。了解本校教师需要什么,关注教师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针对存在的问题、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群体分层进行培训,对症下药,不能流于形式,避免为了完成考核的“大锅”式无效培训[2]。

(二)建立稳定的教师队伍

确保农村小学教师在编在岗人数,防止出现教师一人身兼数门的情况。建立倾向于农村小学的教师招聘政策,比如公费师范生、“定向委培”等。进一步推进“县管校聘”。同时,关注教师职前教育,完善师范教育,从而使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更加专业。除此之外,为农村小学教师减负,减少非教学性、教研性任务,合理配备行政人员、后勤人员,保障农村小学在职在编人数。学校领导应深入普通教师群体,实行扁平化管理,构建民主和谐的群干关系,关注普通教师个体在专业发展上的差异性,细心听取普通教师的意见与建议,营造民主宽松的管理环境。从严规范和管理社会事务进校园,建立严格规范的形式和审批制度。利用信息化手段,精简表格填报工作,可推行在线填报。各级部门加强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全面落实为农村小学教师减负,保障教师专业发展的时间和精力。合理安排教师非教研性工作时间,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和压力,让教师有时间、有精力进行专业发展;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关心教师的个人与家庭,切实提供帮助,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给予教师充分的人文关怀,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专业追求的教师。

因地制宜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发挥教师的创造力。构建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为核心的校本研修。开发校本课程,鼓励教师创新,让教师在参与校本过程开发的过程中,主动探寻先进教学思想、教学模式,不断更新自我,促进专业发展。明确教育共同愿景,将学校的发展规划与教师个人发展计划结合起来。学校要关注每位教师专业发展的差异性和动态性,帮助和指导各阶段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明确专业发展方向。教学反思与研讨不能流于形式,避免教师为了应付考核而写反思,采取有效的组织方式,比如教学后及时用沙龙的形式分小组讨论,集思广益,共同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若遇到众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共性问题,经过共同探讨后仍无法解决的,可请关专家进行针对性地指导。引导教师积极反思,从反思中发现问题,培育积极向学的教师队伍和校园文化[3]。

(三)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采用多角度多元化全面的教师评价方式,避免“唯分数论”,营造良性竞争。考核评价是为了改进与激励,要构建可实际操作的、有跟踪反馈的教师绩效考核机制。制定教师评价制度时,应以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全面化的评价内容,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为宗旨,以学科教学质量、教科研成果为核心,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同事、家长、学生共同参与。注重教师发展性评价,强化过程性评价,探索教师增值评价。同时,关注教师的个体差异性,避免“一刀切”。在评价结果方面,给予教师成长合理的建议并且提供帮助。对于成果突出和进步显著的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激励。

对于农村小学和教师的考核评比,建立合理的检查评比考核和审批制度,减少非必要考核事项。利用信息化手段完善考核评价方法,简化程序,提高效率。杜绝与教育教学教研工作无关的考核评价,教育教研、课题研究等教育教学工作要讲究实效。在工资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取酬、优质优酬原则,工作绩效和工作过程并举,绩效评定,由直接管理负责人考核评定。完善绩效考核办法,绩效工资的分配倾向于教育教学教研成果突出的优秀教师。

(四)提升教师个人的职业认同感

转变教师的思想认知,深刻理解教育的意义,要正确认识这一职业,对职业有敬畏之心,坚持热爱教育的初心,把职业当作事业来追求,教育不是每天千篇一律的重复,而是关乎每个孩子的成长和背后每个家庭的希望。热爱学生,才能为了学生的发展,不断更新自我,形成职业责任感。通过教师专业的发展,悦纳自己,助力赋能,收获成就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树立专业发展的信心,小学校也有大发展。现如今信息化、智能化飞速发展,教师更要认识到得“活到老,学到老”,掌握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敢于尝试,追求新的突破,提升自我效能感。培养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对新知识、对学生、对育人保持好奇,充满探索活力,要做教育的实践者、研究者和创新者。

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大内驱力在于自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坚持自我约束、自我要求、自我管理、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等等,潜心做学问,耐得住“冷板凳”。有梦想,更要有行动。要珍惜和抓住每一次专业学习的机会,持之以恒地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4]。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教师应当及时自觉进行教学后、培训后、研讨后的反思总结,边写边悟,深入思考,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及时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得过且过。反思刺激教师发现自身专业方面的短板,有效推动自我成长。身边的同事是距离最近的合作者,可以通过同伴互助,取长补短,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听同事的课,请同事听课。在交流探讨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发现自身问题,及时解决。

实现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的发展、激发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需要多方力量的支持,不是一蹴而就的。政府及教育部门、学校、社会这三者应给予农村小学教师充分的支持,防止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专业发展的热情逐渐暗淡。更加关注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关注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生成的“催化剂”。美国著名教育学者波斯纳曾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经验”需要外部提供可获取的经验和教师自身实践总结得出的经验,而这些“经验”需要教师主动去吸取。“反思”更需要教师主动进行,学思结合,自我规整,内化吸收,学以致用。将外在约束与内在激励结合,通过内驱外引,让农村小学教师主动进行专业发展的行动落地生根,让农村小学教师从“按部就班的教书匠”走向“继往开来的教育研究者和反思实践者”。

猜你喜欢

小学教师教研培训
教师作品
教师作品
张家港市鹿苑小学教师作品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刘辉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系列报道(七)
会议·培训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