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句町古国的历史印记
——广南羽人船纹铜鼓

2021-11-27叶之声

创造 2021年10期
关键词:铜鼓纹饰云南

叶之声

铜鼓起源于云南。2000多年来,在我国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等省区以及东南亚国家,都有使用铜鼓的习俗。我国共出土了2000多件铜鼓,它们被分为万家坝型、石寨山型、冷水冲型、遵义型、麻江型、北流型、灵山型和西盟型8个类型,其中除了北流型和灵山型,其他类型的铜鼓在云南都有发现。

广南羽人船纹铜鼓1919年出土于广南阿章寨,其造型端庄、纹饰精美、保存完好,代表了石寨山型铜鼓的最高成就。

一、铜鼓的起源

铜鼓是最古老的乐器之一。白居易《骠国乐》“玉螺一吹椎髻耸,铜鼓千击文身踊”记录了7—9世纪缅甸骠人对铜鼓的使用,温庭筠《河渎神·河上望丛祠》“铜鼓赛神来,满庭幡徘徊”和许浑《送客南归有怀》“瓦樽留海客,铜鼓赛江神”讲到铜鼓与祭祀的关联。可见铜鼓并非一地专属,而是广泛存在于各地区、各民族的生活当中。

楚雄万家坝古墓群M23中发现了4件铜鼓,时代约为春秋中期至战国初期,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铜鼓,因此云南被认为是铜鼓的起源地。这4件铜鼓出土时鼓面朝下,两两相对,上置两条长条形木板,再上置一木棺。经定音测试,这4件铜鼓相互之间存在小三度、纯四度、大二度、小二度的音程关系,音响效果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

但铜鼓远不只是一种乐器,研究成果证明,铜鼓在古代是祭祀、庆典仪式中使用的礼乐器,是上层统治阶级拥有权力和财富的象征,是贵族掌握“与神灵沟通和交流”特权的重器。在唐代《南诏图传》中,描绘了一名梵僧打破铜鼓雕铸佛像的故事,可见南诏时期,当权者为破除本土宗教、推广佛教,已经把铜鼓和佛像一起作为宗教的象征。

如今,彝、壮、水、布依等民族仍在使用铜鼓。其中水族将铜鼓称作“神鼓”,并根据祭祀需求分为“龙鼓”和“虎鼓”;彝族“跳宫节”的祭祀仪式中,铜鼓是第一天和最后一天必须要用到的仪仗乐器。

二、广南羽人船纹铜鼓的历史背景

广南是出土铜鼓较多的地区之一。古代广南铜矿资源丰富,自战国即有技术成熟的铸铜技术。《后汉书·马援列传》中载:“于交阯得骆越铜鼓。”骆越是古代壮族先民,交阯又叫“交趾”,范围在今天的越南北部。这里就要提到一个名为“句町”的古国。句町先人因参与武王伐纣,后被封诸侯,又因不敌楚国的扩张,逃至西南地区。西汉时甸町侯毋波因功被汉朝封为王,至王莽时又被贬为侯。句町直至南朝梁被废,《云南辞典》注:“句町,南朝梁时废。”《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说道,句町是和滇国同时期的部族,也是汉王朝在云南继封“滇王”之后的第二个王,在西南夷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广南羽人船纹铜鼓的牡宜遗址可能是句町王的墓地。该遗址位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牡宜坝子,行政区划属于黑支果乡牡宜和阿章村委会所在的坝区及周边区域。2019年,牡宜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9月,牡宜坝子因山体滑坡暴露出一座汉代木椁墓。当时云南考古研究所与文山州文物管理所、广南县民族博物馆等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了青铜器、陶器、漆木器、木雕车马器、五铢钱币等随葬品;2008年进一步确定了墓地的分布范围和墓葬规模;2011年对墓地进行了正式发掘。

广南羽人船纹铜鼓的出土墓是后来才被考古学家找到并确认的,位于牡宜遗址的M10墓室,其留在土层的印记依然清晰。M10虽破坏严重,但其周边的M4、M5保存相对完整,从考古现场可以看出,这些墓室的墓葬形式基本一致,因此可以从这两个相对完整的墓葬来推断M10的大致情况。

牡宜遗址发掘的随葬品非常丰富,包含铜、鎏金铜、漆木、铁、金、玉等质地的炊具、食酒器、礼乐器、仪仗器、兵器、生活用具等。这些随葬品既有中原物件,也有独具地方特色的器形与纹饰。特别是所出土铜鼓均为目前发现的最高级别的石寨山型铜鼓。

除铜鼓以外,M4还出土了一件别致的金腰扣,其图案为龙虎搭配,铸刻风格有典型的中原特征,龙头之下压住虎,其中龙象征皇权、虎象征王权,含蓄地表达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应是中央皇权赏赐地方诸侯的物品。这种腰扣目前全国仅发现3件,其中云南有2件。因此可以推断M4的墓主人应是一代句町王。

与这件金腰扣同时在M4发现的另一件铜鼓并没有M10发现的羽人船纹铜鼓精美,但M10因已破坏,并没有出土其他能够证明其身份的随葬品。虽然牡宜遗址的5座封土堆墓因墓主人地位有别或下葬时间不同,在形制上存在一些差异,但我们仍可推断这件羽人船纹铜鼓的墓主人也应该是一位句町王。

三、广南羽人船纹铜鼓的鼓面纹饰

这件铜鼓高46厘米,鼓面直径68厘米。鼓面正中饰14芒太阳纹;外有5晕,饰几何图案;鼓胸饰4组船纹,每船上表现4~5个人物,人物头上饰长羽;鼓腰纹饰丰满生动,有牛纹、鸟纹、舞人纹;鼓胸和鼓腰之间饰4耳。铜鼓造型端庄,形制规整,纹饰精美,保存完好,有较高的艺术和科研价值,特别是纹饰给学者们提供了极大的研究空间。

在所有纹饰中,鼓胸部的4组船纹最为精彩。船身细长,首尾两端微微翘起呈月牙形,曲线优美,船内刻画有掌舵人、划船人、巫师等,各司其职。从其中一个保存完好的画面来看,船上共有7人,为首的一人跨坐于船头,头戴羽冠,手持船桨,上身前倾;后坐2人正奋力划船;再后有1人头戴羽冠,手持法器,身体站立,似在指挥;其身后有1鼓与1祭台,祭台形制精美,上坐1个人正在击鼓,人物后方有1个加盖容器;祭台后还有1人坐姿划船,与第2、3人姿态相同;船末又有1人头饰2羽,手持长桨。负责划船的4人步调和幅度一致。头戴羽冠或装饰的长羽各不相同,从羽毛的数量可分辨他们的职责大小。船首饰有长羽随风弯曲,船身有精美花纹,船尾雕刻装饰。

鼓腰部刻画有14格图案,其间分别用几何纹饰隔开,格内图案有2名羽人舞蹈的、有1人1鸟单人舞蹈的、有2人1牛剽牛的,场面十分热闹。画面人物均上身赤裸,头戴羽冠或饰长羽,下身着长尾裙,舞者形态优美,似模仿翔鹭姿态舞蹈;椎牛者手持巨斧剽牛。

纵观这件铜鼓,应是记录了一场句町古国的节庆及祭祀的盛大活动场面,其中有羽人竞渡、剽牛祭祀、羽人舞蹈等,反映出2000多年前句町人高超的青铜冶炼技术、工艺美术水平和富足的国力。

猜你喜欢

铜鼓纹饰云南
论汉画像石中吉祥纹饰的意象之美
蜡染的纹饰探讨
清三代青花瓷铭文与纹饰的认知特征与图文关系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广西铜鼓的演奏形态特征研究
广西铜鼓千年历史的欢歌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东兰铜鼓响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