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体育教育文化内涵及创新式教学路径分析

2021-11-27赵洪明

山西青年 2021年11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内涵体育教师

赵洪明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渗透,职业院校体育教育文化内涵建设要求相应提高,这既能为职业院校体育文化内涵发展工作创设有利条件,又能全面提高体育教育有效性。立足体育文化内涵发展现状,深究职业院校体育文化内涵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这能为体育文化内涵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体育教育文化内涵

体育文化概念最早由法国学者提出,随着体育文化使用范围的扩大,体育文化内涵相应丰富,并得到相关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1]。下文从体育文化传承、体育文化再生、体育文化发展三方面进行内涵分析。

传承角度: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分别是教师、学生、教育资料,其中,教师和学生在文化接受与传递中发挥主体作用,教育资料的文化符号相对固化。职业院校体育教育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其中起到载体作用,取得体育教育文化有效传承的良好效果。随着体育文化教学活动系统化推进,应深入挖掘文化资源,顺利完成体育文化传承的阶段性目标。

再生角度:体育文化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以及学校体育教育要求的改变,体育文化再生速度相应加快。现阶段,体育热潮迅猛出现,这为新型体育文化现象衍生提供契机,一定程度上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对此,职业院校应激发体育文化再生功能。

发展角度:时代发展步伐加快的同时,体育文化活动别具一格,这既丰富了体育爱好者的文化体验,又为体育产业经济发展注入活力。职业院校体育教育工作在新时代背景下,应正确引导体育文化,使其在新空间中增强热度,吸引体育爱好者的关注度,使其在体育学习、体育运动中身体力行。

二、职业院校建设体育教育文化内涵的常见阻力

当前体育教育文化得到的关注度与预期要求存在一定差距,这与思想观念淡薄、体育文化内涵建设步伐滞后有紧密联系[2]。随着体育文化资源的不断丰富,体育内涵式发展要求创新式提出,如果沿用传统的体育文化发展思想,并且方法一成不变,那么体育文化内涵发展阻力将接踵而至。下文总结体育教育文化内涵建设阶段遇到的问题:

(一)体育文化理念淡薄

职业院校体育教育文化内涵发展的过程中,部分教师的文化内涵发展观念陈旧,仍按照定势思维设置课程、调整体育教育体系,实际上,未能实现体育技能与体育文化的和谐发展。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往往心不在焉,并且在体育比赛中机械运用体育技能,长此以往,体育文化内涵发展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对于学生来说,无法树立终身体育学习观,最终体育教育文化内涵建设工作被动推进。

(二)体育文化体系不够完善

校园体育文化受民族文化、社会文化影响较大,如果校园体育文化内涵式发展忽略相关影响因素,那么校园体育文化体系的指导作用将大幅降低。从文化创新式发展角度来看,会因文化内涵局限而弱化体育文化价值,导致体育文化教育工作被动开展,不利于深化职业院校体育教育改革。

(三)专业教师队伍缺乏专业性

当前,职业院校体育教师在体育文化内涵式发展层面未达成一致性目标,意味着体育文化内涵式发展量分散化,致使体育教育文化内涵单调,难以迎合新时期素质教育改革趋势[3]。如果体育教师不够重视体育文化发展内容,那么文化内涵式建设效果会大打折扣,进而错失培养职业院校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体育精神的宝贵机遇。从长远角度来看,会降低职业院校教师资源利用率,不同程度制约体育文化内涵建设与发展。

(四)课堂主阵地低效利用

现下,部分体育教师凭借已有教学经验发展体育文化,然而教师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和运用能力有待提高,这不仅会降低体育理论课堂的利用率,还会逐渐拉大师生间距离[4]。久而久之,职业院校学生会对体育文化内涵补充与建设工作产生偏见,并且学生在体育比赛中会产生较强的功利心理,这对学生健康发展、持续进步会带来负面影响。此外,职业院校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大幅降低,难以为后续体育文化内涵式发展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三、职业院校发展体育教育文化内涵的有效路径

体育文化内涵的丰富不能一蹴而就,这要求体育教师自我总结、客观分析,结合体育教育现状,探索体育文化发展的可行性策略,逐渐提高职业院校学生体育文化修养。下文从多方面探究体育文化内涵发展路径,取得体育文化传播、体育精神培养的良好效果。

(一)树立体育文化理念

职业院校体育教师树立正确的体育文化理念,据此规范体育教育行为,满足学生在体育知识内化、体育素养强化等方面的需求。传播体育文化期间,利用校园广播站、校园报、传媒室等阵地,大范围宣传体育文化,帮助学生构建体育文化观,将体育教育效用全面发挥。不仅如此,职业院校为学生创设浓厚的体育教育环境,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理解体育文化内涵,进而学生能在体育理论知识学习、体育训练、体育精神培养中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积极配合体育教师的教育活动,使体育教育质量全面优化。

(二)完善体育文化体系

校园体育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优秀文化传播角度来看,要以民族文化为源头,从中汲取用于职业院校体育教育文化内涵发展的价值化资源,这既能强化职业院校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接受能力,又能调动学生内化体育文化内涵的积极性,长此以往,能够强化学生文化自信心。当体育文化发展视角由民族文化转向社会文化,能够增强校园体育文化活力,并且体育文化内涵传播工作能够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优质服务,取得体育文化内涵丰富与高效传播的良好效果。具体来说,体育运动明星、体育品牌文化、全民运动、健康中国等内容均是体育文化内涵的延伸,换言之,体育文化内涵通过多样载体呈现,实现体育文化社会文化的有机融合,取得体育文化体系动态创新的良好效果。

(三)培育专业教师队伍

职业院校体育教育主体是体育教师,体育文化内涵充实主体仍是体育教师,足以见之,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文化发展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确保体育教师具备新时期体育教育改革在教师层面提出的要求,职业院校应面向教师进行教育培训,尽可能创造外出学习机会,逐渐丰富体育教师知识储备,提高体育教师文化发展能力。体育教育文化内涵具有隐性特征,这要求体育教师具体分析、深入挖掘,结合当代职业院校学生发展需要,以及运动技能锻炼、身心素质培养的实际现状,探索文化内涵与体育教育结合路径,促进学生均衡发展、全面进步。当体育教师正确树立体育文化内涵创新思想、改变体育文化内涵发展方式,意味着体育教师团队力量凝聚化,在高素质、高水平教师队伍的支持下,体育教育文化内涵发展空间逐渐扩大,并且体育文化教育效果与预期要求相符。

(四)理性分析体育文化产业

新时代下,体育文化产业如火如荼发展,无形当中引导职业院校体育教育的文化内涵发展方向[5]。立足实际,客观分析体育文化产业形态,在文化内涵方面划分阈限,确定文化价值发展目标,一定程度上规范体育文化产业建设行为,使产业与校园体育教育协同推进。在此期间,体育教师及学生树立辩证思维,衡量体育文化产业优点和弊端,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提取体育教育中的人文价值,尽最大可能增强体育文化生命力,为体育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提供充足动力。随着体育文化产业市场的不断净化,体育教育的文化内涵相应丰富,最终职业院校能够向社会培养优秀体育文化人才。可见,体育文化产业与体育教育文化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

(五)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

体育教育文化内涵发展的主阵地是理论课堂,因此,体育教师应在理论教学方面高度重视,在顺应新课改的趋势下,动态创新体育教育方法,使体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高效利用,这既能构建高效体育文化课堂,又能为体育文化内涵发展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当前,体育文化教程革新活动势在必行,为确保体育文化正向传播、良性发展,体育教师要合理设置理论课程,营造学习氛围浓厚的课堂环境,从而调动师生教与学的欲望,为体育教育文化内涵补充做足充分准备。在这一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树立全局意识,从多方面审视体育文化教程改革,如调整课程内容、优化教材结构、创新教学方式、规范教学行为等,让职业院校学生全面理解体育文化内涵,使体育文化内涵发展针对性实施,最终体育文化教育教学能够有序进行。从长远角度来看,当体育文化内涵发展得到一致认可,意味着体育课堂建设具备时代性,能够取得新时期职业院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最佳效果。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体育文化教育的重要性逐渐显现,为大范围传播体育文化内涵,拓展体育文化发展空间,应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全面丰富体育文化内涵。结合职业院校体育文化内涵发展现状,要求体育教师树立体育文化理念、完善体育文化体系。同时,职业院校要培育专业教师队伍、理性分析体育文化产业、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使体育教育文化内涵发展效果与预期目标相一致。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内涵体育教师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挖掘习题的内涵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