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学困生”转化思考
2021-11-27韩朝庭
韩朝庭
(江苏省阜宁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阜宁 224400)
所谓“学困生”,主要是指那些学习基础差、缺乏足够的自制能力,并且在班级活动中与其他学生缺乏足够的沟通的学生。班主任要在班级中开展管理工作,学困生就是必须要解决的一大问题,因此,班主任在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更需要注重对学困生的转化。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班主任教师能够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同时承担起作为班主任的责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保障。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班主任教师需要从教育工作入手,从思想意识层面对学困生的错误思想进行改正,以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如何对学困生进行转化,许多班主任教师并没有掌握科学合理的策略,使得教育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本文主要就中职学困生的特点以及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进行学困生转化的策略进行探究。
一、中职学困生的主要特点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在初中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缺乏良好的自控能力,以至于学习成绩较差,没有考上普通高中。而中职学困生通常在具有上述特征的同时,还有很多令人担忧的行为,比如,许多学困生从初中阶段开始就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受到一些网络不良诱惑的影响,导致他们无心学习,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缺乏学习动力,漠视班集体,不遵守班级纪律,也不服从班主任教师的管理等。又或者,许多学生渴望得到其他人的注意和重视,所以在班级中过度张扬个性,不顾及其他人的感受,虽然在班级的一些活动中参与得比较积极,或者与他人的交往比较热情,但是由于缺乏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导致他们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在交往中容易与其他人发生矛盾。还有的学生由于学生成绩较差,在班级中存在感较弱,或者有自卑心理,不愿意与其他的学生交流,把自己封闭起来,心中的问题也不和他人或者教师分享,在心里不断地积压,从而引起一些心理问题的出现。并且,这些学生在平时生活的表现不尽人意,很少会得到来自教师的认可和鼓励,这更加剧了他们的自卑心理。当这种自卑与他们渴望得到的自尊相互冲突,就会在学生的内心引发一定的矛盾。因此,这些问题更加要求班主任教师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在开展教育工作中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二、中职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进行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一)尊重理解学困生,注重情感交流
班主任教师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转变自己的理念,真正尽到一个优秀班主任应该尽的责任,切实关注学生的自尊心,在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中,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1]许多学困生在日常的生活中由于成绩较差,很少获得来自学生和教师的尊重,有些学困生甚至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对其他的学生也缺乏足够的尊重,这些现象都需要教师从自身做起,以一种尊重人的教育,去教会学生应该怎么得到尊重和给予尊重。由于中职阶段的学生往往会有一些逆反心理,如果班主任教师片面强调要好好学习,要养成什么样的学习习惯,有时候往往可能达不到教师预期的教育效果。理解和尊重都是一个相互的过程,这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存在着一定的沟通和情感共鸣,并且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沟通中,给予学生足够的理解和尊重,并且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这种要求不是单方面的,教师不应该只要求学生做到这一点,首先应该从自身做起,对学困生的成长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让这些学生能够体会到来自班主任教师的尊重和爱护,从中感悟到正确的为人处世和学习之道。
(二)转变班主任身份,改变管理思路
作为一名教师,班主任应该发挥好情感教育的作用,在平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许多班主任教师依然把自己放在一个管理者的位置上,动辄对学生提出各种要求,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仅限于命令和要求,这种畸形的师生关系是不利于师生交流和学生日常行为的改善的,并且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都造成阻碍。[2]班主任教师应该在平时的生活中,引导学生拥有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并且,教师切忌在教学过程中粗暴地揭露学生的短处,而是要学会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许多教师喜欢在教育过程中采用“家长式”方式,这种方式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真正优秀的班主任教师,应该更多地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扮演引路人和朋友的角色。这种角色的转变能够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内心,感受学生的内心想法,并且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从而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中减少阻碍,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认同,并且积极改变学生的一些错误观念。比如,在一些校级活动中,班主任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参与,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教导学生,从而促进学生自身素养的提高,让学生能够学到做人的道理,全面发展。
(三)发掘学生闪光点,开展赏识教育
在许多班主任教师看来,学困生往往就代表着一个学生的学习和行为等各方面存在着问题,从而对这些学生采用一种忽视和不作为的管理方式。其实,真正积极的教育工作,班主任需要对学困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关心,看到这些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且通过自身的努力,将学困生的闪光点发掘出来,让学生自己能够意识到自己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和生活的乐观态度。许多学困生存在着一定的自卑心理,就是源自身边学生和教师的负面评价,这些评价会让学困生一再地否认自己。而教师发掘学生闪光点,开展赏识教育,通过对学生的积极认可和评价,能够让学生克服原有的自卑情绪,为学生的昏暗的内心带来一丝阳光。[3]比如,班主任教师可以借助班会等方式,积极在班级内开展理想和信心教育,让学生树立理想,并且通过小目标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切实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实现自身的理想而努力,以此来激发学生上进心。同时,班主任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和新媒体的作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通过一些网络资源,教师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信心。开展赏识教育,通过对学生进步的认可,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发挥团队积极性,开展合作学习
要实现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学困生转化,教师就必须要重视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价值,从而改善学困生的课堂表现,促进学困生高效转化。从目前的班级管理模式来看,越来越多的班主任教师都在将合作学习纳入班级管理中来,以小组为单位对学生实施管理。与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相比,合作学习的模式能够在班级中形成不同的小团体,将合作与竞争的作用在课堂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一个小组之间的合作与竞争能够使得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以及整个班级都变得越来越好。与此同时,教师也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中所不能解决的学困生问题。比如,通过合作学习,教师可以将每一个学困生都分配到不同的小组中,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让其他学生去带动学困生的进步。而且,许多学困生之所以学习动力缺乏或者不愿意认真学习,往往是由于缺乏信心,或者在班级中找不到参与感。而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就能够很好地带动学困生融入班级中来,并且让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积极作用,从而促进学困生学习动力的增强,以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实现学困生的高效转化。
(五)管理观念创新化,进行多样管理
班级管理是一项繁重的工作,需要班主任教师掌握更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真正实现班级管理的现代化发展。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大多数教师都是选择棍棒教育,很少去考虑如何开展更加高效的班级管理活动。但是,近年来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传统的棍棒教育不可取,在此背景下,教师就必须要创新化班级管理理念,实现高效且多样化的管理。在中职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更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开展氛围教育,用良好的班级氛围来感染学生,促进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许多学困生之所以不配合教师的工作,往往是因为感觉不到来自教师的重视和认可,自然也就不愿意配合教师。如果教师能够积极开展多样化的班级管理活动,让学困生也能够有机会参与其中,对于提高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来说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且,学困生也会在这种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中得到一定的提高,同时更加配合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促进教师班级管理效率的提高,也实现了学困生的积极转化。
综上所述,班主任教师要在教育工作中注重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这是班主任自身工作的要求,也是为学生未来负责的表现。在开展教育工作之前,班主任教师首先要清晰地意识到中职学困生的自身特点,并且针对性地制定合理的管理策略。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教师首先要对学困生有足够的尊重和理解,同时改变自身原有的管理者身份,以朋友的身份走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最后,要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赏识教育真正激发学生的上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