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教学促进学生体能与技能协同发展的策略研究

2021-11-27李玲玲

山西青年 2021年7期
关键词:素质技能运动

李玲玲

(常州市正衡中学,江苏 常州 213000)

新时代对人才的培养发出了新的挑战,为了应对社会发展的变化,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逐渐从理念走向实践,培养学生的新目标转向学科核心素养。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凝练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虽然在体育中考的背景下,初中学生体质健康有所改善,但是在体育课堂实际教学中重技能、轻体能的情况依旧普遍存在,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初中阶段学生处于青春期,这是学生生长发育的快速期,也是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2]。如果教师能够注重学生的体能与技能协同发展,利用好体育课堂,在过程中实现这一点,那么学生在体能与技能提高的同时,会产生更高的成就感,学生会变得更加喜欢体育课程,更加积极参与体育项目,因此体育课堂也会变得更高效、更加有吸引力,因而也能更好地完成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任务。

一、体能和运动技能的关系

体能是人体基本的运动能力,主要表现为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协调素质、柔韧素质、灵敏素质等,体能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而运动技能指人体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一种能力[3]。

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体育健康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它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为了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的育人功能,就需要培养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其三大核心素养中成为学科素养培养的主要依托就在于运动能力[4]。《新课标》明确指出:“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其中更是明确:“高中学生运动能力发展的重点是发展体能,运用技能和提高运动认知。”这对于初中学段的学校体育来说,也具有指导意义。因此,发展运动能力的核心是体能和技能的提升和运用,体能、技能不能割裂开来分散在每一堂课中进行教学。

根据《新课标》的明确指向性,要落实发展体育课堂运动能力的核心素养,就要从落实体能和技能的学习着手,通过体能和技能的协同发展,提高运动认知,学会运用,学会比赛,锻炼心理能力。一节完整的体育课应该包括体能和技能这两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其中任何一个目标没有达到都不算是一节成功的体育课。在任何一节体育实践课中,无论学习什么内容,体能练习和技能学习都是不可分割并相辅相成的组成关系,教学都必须考虑到要教会学生什么样的运动技能和发展相关的体能,并且任何体育项目运动成绩的好坏都离不开技能和体能两个因素的发展水平。

二、体能和技能协同发展策略

(一)技术教学中渗透体能练习

常规教学中的新授课,教师一般都会花较多的时间去讲解技术的要领,多次示范完整动作和分解动作,课堂的练习密度和平均心率较低。学生的练习机械化,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技术学了不会用,体能发展效果也不明显。想要提高练习密度,可以在技术练习中渗透体能练习,如在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变向跑技术新授课中,教师可以运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技术渗透,学生可以在不停地练习中始终带着问题思考,如:按拍球的什么部位?球的落点在哪?先哪边跑?什么时候进行换手?什么时候传球合理?这一系列问题,能够使学生在自主意识的控制下掌握技术动作,并且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意识,同时在练习不断的过程中学生的体能也得到了提高。

技术要领口诀化也是发展体能与技能,提高课堂效果的手段,技术要领口诀很多,较常见的有篮球行进间投篮的“一大、二小、三高跳”,足球脚内侧接球的“内侧接球面积大,触球瞬间踝内拉,身体重心随球移,控球范围在胯下”,排球双手垫球的“插、夹、抬、蹬”,立定跳的“一摆二蹲三跳起,快速蹲地展身体”,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的“头后举、拉背弓,髋前送,快挥鞭”等等。教师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完整动作示范,把技术要领口诀化,在练习中不断解决出现的问题,使练习更加高效,即使出现问题也不能停下练习讲解,只能快速依次指导纠正出现的问题。这种上课方式真正考验一个教师的智慧、体能,也是当下大部分教师所缺少的。

(二)体能练习辅助技能学习

体育教学如果没有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生如果因此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那么,学校体育工作至少是不合理的,甚至是失败的。而学生难以掌握一些运动技能的原因主要是其体能不足,不支持学习运动技能,由此可见体能训练的重要性。提高体能的方法有很多,“课课练”的形式是许多学校及教师会采取的方式,它安排有一定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身体素质练习,逐步增强学生的身体机能和健康水平,长时间坚持下来,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也会大有好处。一些运动队或者技术教学中也会采取功能性体能训练,用来提升了竞技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体能的提升有利于运动技能的掌握,但是体能练习要注意的方面有很多。

1.根据项目特点,设置多样趣味的体能练习。很多项目尤其是田径项目,技能变化较少,且多为个人项目,学生容易觉得枯燥,因此教师应该努力避免单一的体能练习,如练耐力就用跑圈,练速度就用50米,练腹部力量就用仰卧起坐等。这样学生体会不到体能练习的乐趣,上课的效果就不理想,教师应该结合技能项目的特点安排体能练习,且注重多样性和趣味性。

2.均衡发展体能,注重“补偿性”体能练习。不同的项目对于体能发展的侧重不同,如引体向上发展上肢力量的作用突出,立定跳远发展下肢的力量和速度突出,引体向上和立定跳远项目单独练习时,体能得不到全面的提升,因此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体能的均衡发展,注重“补偿性”体能练习[5]。

3.结合学生个体差异,分组设置体能练习。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身体素质相差较大,并且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家长学生对于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肥胖儿童的比率逐年上升,他们速度和耐力素质相对较差。因此体能的练习要充分地考虑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安排,进行分组练习,或者同一种练习安排不同的运动量和强度,体现区别对待的原则,如体型肥胖者着重发展速度和耐力等素质,身材瘦小者着重发展力量素质,男生体能练习量较女生安排负荷大等等,保证每一位学生的身体素质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4.避免应试教育现象,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初中体育课由于有一定的体育中考压力,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容易把体育课上成单纯的体质健康测试课,这会误导学生学体育是为了测试,为了成绩,这将使学生更加不喜欢体育课,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才能改变对体育的看法[6]。

(三)注重情境创设,强调体技相长

当学生面对一些枯燥乏味的练习时,可以通过游戏或者比赛创建活泼的练习氛围,或者根据课堂的需要创造一定的情境,更好地促进体能和技能的提升。如面对一些难度较大的技术项目,特别是一些器械类体操项目,如横向分腿腾跃、鱼跃前滚翻等,学生往往会产生害怕的心理,不敢做动作,使课堂达不成教学目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游戏,适当改变技术的表现形式,或者适当降低难度,以降低学生的恐惧心理,使学生敢于完成动作。如横箱分腿前跃教学中,可以先进行跳背接力游戏,在学生达到一定的基础动作积累后,再进行完整动作尝试,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排球技术如垫球技术、传球技术等单一的技术动作在上课过程中单练,学生也会容易觉得枯燥,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游戏情境帮助教学,如可以用“抛球喊号”等发展灵活性;“抢球追人”“接反弹球”“二龙戏珠”等提高速度素质;“看谁接球多”“持球接力赛”等来提高排球兴趣和熟悉球性;“计分传球”“对墙垫球”“接发球比赛”来帮助提高排球基本技术等等。并且排球的技术在实际比赛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些技术会随着比赛的具体情况和战术的需求等发生一定的变化。教学中如果缺少实战比赛情境的创设,学生就容易“会学不会用”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重视情境的创设,将游戏或者比赛带入排球课堂中,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于技能的运用,又能丰富课堂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在技能提高的同时,体能也能得到相应的发展[7]。

体育技能的教学,关键在于学生对技能的掌握,但离不开体能这个基础。所以教师注重体能和技能的协同发展,以创设合适有效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体验中学习技能,发展体能,感受体育的魅力。

三、小结

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前应该对技术和体能发展点进行挖掘,使技术和体能两者能够协同发展就是优先发展体能的体现。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体质提升更为重要,体能的发展也是为了更好地为学生的运动技能形成服务,为运动能力素养的培养服务。

猜你喜欢

素质技能运动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不正经运动范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