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危机干预融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研究

2021-11-27王嘉琪白冬青

山西青年 2021年7期
关键词:沙盘突发事件危机

王嘉琪 白冬青

(沈阳大学,辽宁 沈阳 110044)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备受关注。许多学校开始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突发事件近年来成为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和学校安全稳定的一个不稳定因素,所以将危机干预融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非常重要。

一、危机干预活动融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必要性

(一)突发危机事件

2007年1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将突发事件界定为: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治安事件[1]。

(二)学校突发危机事件

学校突发危机事件可以分为两类。一种为突发性危机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例如自然灾害、重大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第二种为个人难以应对的冲突性生活事件,例如考试失利、亲友离世、家庭纠纷、校园暴力、网络成瘾、性侵犯等。

近年来,学校突发性事件时有发生,如学生因学业压力大自杀事件、学生因父母离异坠楼身亡事件、池塘游泳溺水身亡事件、因感情问题自杀、因家庭问题出走、校园暴力事件、交通安全问题、诈骗事件等,给学校的正常运行、常规管理带来较大影响,而且会给学生带来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创伤,影响家庭的幸福美满。

(三)危机干预活动融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必要性

在面临自然、社会或个人的突发的、重大的事件时,中小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特点的影响,无法依靠自己进行调控。进而可能会出现身心失衡,最后产生严重的心理危机。一般表现为失眠、头痛、易怒、暴力、严重时可能会出现自残甚至自杀等行为。

突发危机事件近年来成为影响中小学生健康发展,威胁学校安全稳定、师生安全和健康的重要因素。受突发性危机事件影响,遭受损害的不仅仅是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安全稳定,对群体或者学生个人的心理危机影响更为深远、破坏力更持久,因此重视和加强学校突发性危机事件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迫在眉睫。

二、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形式

(一)心理危机的定义

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

(二)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危机的类型和表现

1.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危机的类型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是指中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由于身心发展和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依靠自身能力无法承受危机事件所带来的冲击,从而出现身心失衡,进而发展成为心理危机。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可分为两类[2]。一是突发性危机事件。例如洪水、地震等;二是个人难以应对的冲突性生活事件。包括丧失问题,涉及人员、财产、地位、尊严等的丧失。如亲人离世、钱财丢失、班干部调换、考试失利被老师批评丢失颜面等;适应问题:如新生入学不适应、年级发生变化、搬家、转学等情况,多指对新的环境或状态要重新适应的心理应激;矛盾冲突:面临各种急需作出决断的矛盾及长期的心理冲突等状况。如退学、家庭纠纷、网络成瘾、内心价值观激烈冲突等;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紧张或者是持久的人事纠纷都会导致心理危机。如同伴关系僵化、校园暴力,霸凌、性侵犯等。

2.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危机的表现

中小学生在面临突发危机事件时,由于身心发展特点的影响,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控调,进而表现出各种失衡的状态。这种失衡在身体方面表现为失眠、头痛、紧张、消化不良、疲劳、头痛恶心等。在情绪方面表现为一些持续低落甚至是崩溃的情绪,如焦虑、紧张、恐惧、易怒等。在认知方面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价值观混乱、错误认知等。在行为方面表现为哭泣、咒骂、指责、暴力行为、离家出走甚至可能出现自残、自虐和自杀等严重行为。

三、学校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

(一)危机干预的定义与目标

危机干预是一种通过调动处于危机之中的个体自身潜能来重新建立或恢复危机爆发前的心理平衡状态的行为。可分为预防性危机干预、补救性危机干预和治疗性危机干预。危机干预的目标为防止过于激动的行为,如自残、自杀或攻击行为;鼓励交流,鼓励当事人自由自在地袒露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境界,鼓励其自信心和正确的自我评价,并提供适当的建议,使当事人所面临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必要时提供适当的医疗帮助,及时处理当事人因过度激动造成的昏厥或休克等状态。

(二)学校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的现状

1.对心理危机干预重视不足

突发事件发生后,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有的学校将处理事件本身,维护学校安全秩序和稳固教学等放在首位,却容易忽视了处在非明显状态的受害人及相关人员,忽视了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辅导和心理危机干预。

2.心理危机干预专业教师缺乏

由于看轻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学校专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教师过少,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大多都是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不能满足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尤其是学校突发事件处理的要求。

3.心理危机干预教师专业能力不强

目前大多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依靠的是非专业的教师队伍,很多教师大多都不是心理学专业,心理学理论知识贫乏,当然也就更不具备从事专业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的资格。

4.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工作的落实尚待继续提高

当前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基本还停留在表面和文件上,因此就造成了事前工作做得少、事中工作做得被动、事后工作滞后的局面。

(三)学校突发危机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原则

学校突发危机事件心理危机干预有四大原则[3]。协同性原则,心理危机干预作为学校突发危机事件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部分有着紧密的联系,必须同时进行考虑;普遍性原则,学校突发危机事件后心理干预的对象应该包括所有的当事人以及受到突发事件影响的个体或群体,甚至还要包括处理事件的人;科学性原则,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项专业性要求极强的工作。因此从事心理危机干预的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心理学专业基础和丰富的心理咨询工作经验,另外这些教师必须要端正科学的态度,使用科学的方法;综合性原则,学校突发性危机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是系统的,需要将心理危机的前期预防工作、中期处理工作和后期治疗工作相互结合、共同推进。

四、危机干预背景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对策

(一)中小学危机干预教学课程的教学模式

1.预防性危机干预课程

在学校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向学生渗透安全保护意识。在课程教学时应多增设一些游戏、绘本或音乐辅导等来培养学生的压弹力,提高学生对突发性危机事件的适应能力[4]。教给学生情绪调适的方法,保持心理平衡。同时训练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优化人际关系。

2.补救性危机干预课程

在学校已经发生突发性危机事件后,一方面要对当事人(学生)和受到突发事件影响的个体(同学或教职工等)进行危机干预辅导,即治疗性危机干预课程。另一方面要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进行补救性危机干预,即通过团体辅导或团体沙盘等形式来进行危机事件后的补救性工作,让学生可以尽快从心理危机中走出来,恢复学校正常教学。

3.治疗性危机干预课程

治疗性危机干预课程则主要是对心理处于不良状态或心理出现问题的中小学生进行专门的咨询和治疗,对其进行专业性的危机干预,使之恢复正常状态。

(二)危机干预活动内容融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具体活动

1.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活动,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和群体心理过程的方法。在危机事件背景下,运用角色扮演进行实际的演出和讨论,让学生回到真实的危机事件情境中并学会适当的解决方法,反思自己的行为模式。如在校园霸凌事件背景下,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通过对情境中角色行为的模仿,充分体会到角色的感情变化和行为方式,暴露出自己或角色在校园霸凌事件中情感挣扎、内心冲突等问题,然后通过体验和观察,进行分析讨论,从而让学生得到教育,摆脱危机事件带来的影响。

2.团体沙盘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运用团体沙盘,以达到危机干预的目的。团体沙盘作为一种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的技术,常被用于特殊人群心理问题的解决。如在疫情背景下使用“向往的生活”主题沙盘。通过第一次团体沙盘结果分析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严重性并进行干预,随后进行第二次团体沙盘并进行分析比对,查看干预活动是否产生效果。如若不行,则需再次干预,随后进行第三次团体沙盘并分析结果。活动的最后可使学生摆脱危机事件带来的影响。

3.团体辅导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运用团体辅导,以达到危机干预的目的。如在学生跳楼身亡背景下使用“告白与告别”的团体辅导,让学生正确对待并合理处理悲伤、焦虑以及紧张等消极情绪,学会用积极的思维去看待身边事物,并从中获得心灵的收获,学会珍惜身边人并要懂得热爱和珍惜自己的生命,善待自己。

猜你喜欢

沙盘突发事件危机
奇妙的沙盘游戏
ERP电子模拟沙盘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
沙盘活动设计、实施和反思——以武夷山一中沙盘活动开展为例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拒绝入侵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声”化危机
突发事件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