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提升城市科技人才吸引力的对策研究

2021-11-27李久佳许优美

科技与创新 2021年19期
关键词:科技人才吸引力科技

李久佳,许优美,杨 雪

(天津市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天津 300011)

科技人才是提高城市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建设者。如今,中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人口红利逐渐向人才红利转变[1],使各大城市形成了对科技人才的巨大需求。为提升对科技人才的吸引力,国内众多城市出台了相关政策,引发一系列城市间的“抢人大战”[2]。科技人才总体呈现出“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不均衡分布[3],说明城市对科技人才的吸引力存在差异。在把握科技人才特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借鉴典型城市在引聚科技人才方面的经验做法,对提升城市科技人才吸引力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 科技人才的内涵

1.1 科技人才的概念

“十三五”国家科技人才发展规划明确科技人才是指“具有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具备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从事科学技术创新活动,对科学技术事业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劳动者。主要包括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科技创业、科技服务、科技管理、科学普及等科技活动的人员。”其中,包括了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人才、从事技术发明创造和利用的技术人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以及提供科技管理和服务的其他人才等。

1.2 科技人才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将科技人才划分成不同的类别。根据科技人才在经济社会中所处的层次以及在科技活动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可划分为基础研究型、应用研究型、技术开发型、成果转化型科技人才[4];根据科技人才的年龄阶段,可划分为青年、中青年、中年、老年科技人才;根据实际人才工作的需要,可以划分为顶尖、领军、高端等不同层次的科技人才;根据科技人才所在产业(行业),还可以划分成农业科技人才、高技术产业科技人才等。总之,科技人才分类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合理划分。

1.3 科技人才的特点

不同学者对科技人才的特点进行了不同的研究。李宜馨[5]认为科技人才具有探索性、创造性、精确性等特点,具有很高的系统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际操作能力要求;王通讯[6]认为科技创新人才具有一些共性,也有其个性,甚至有着明显的人格缺陷,并指出这种怪异的表现源自于“脑力极端化”的结果;韩利红[7]从心理、素质能力、行为、绩效四个方面研究了科技人才的特征;李慧敏[8]、田起宏等[9]、牛珩等[10]分别从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高层次科技人才等不同类别进行了科技人才特点研究。科技人才的特点可以从科技人才的优势和劣势两个方面进行归纳。一是优势方面。科技人才普遍呈现出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自我实现愿望,这也为其提供了持续科学研究和技术创造的源动力;具备深厚的知识沉淀、合理的知识体系、过人的知识见解和敏锐的洞察力,为其开展创新创造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具有较强的执行力、抗压力和挫折承受力,为其实现预期科研目标提供了能力保障。二是弱势方面。科技人才也呈现出弱人际关系、异于常人的行为习惯、独特的人格特点,需要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构建利于其成长的体制机制。

2 科技人才吸引力影响因素

从科技人才个人角度来看,影响其选择城市进行生活和工作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包括预期收入、就业机会、发展前景、离家距离、配偶就业、子女教育等。从科技人才这个群体的角度来看,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政策环境、科研环境、社会生活环境、公共服务水平、城市科创文化等对科技人才的吸引力具有重要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科技人才吸引力的首要因素。这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通常也是收入水平较高、就业机会较多、科研投入力度较大的地区,更容易满足科技人才的预算收入和个人发展。政策环境、科研环境、社会环境是影响科技人才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并且其重要程度正在逐步加强。这是因为各大城市在认识到科技人才对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影响后,加大了政策供给和改善科研环境的力度。另外,一线城市的高房价、高工作压力、高生活成本刺激了科技人才的外溢,在一定程度上对二线及其他城市吸引科技人才具有正向作用。公共服务水平和城市科创文化是影响科技人才吸引力的潜在因素,也是影响城市创新发展是否可持续的内在因素。这是因为具有良好的公共服务水平,开放包容、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城市文化,符合科技人才实现自我价值的工作环境,更能提升科技人才对城市的认同感。

3 典型城市吸引科技人才经验

有研究显示[11],北京、上海、深圳位居全球城市科技创新突破的期望值排名前三位,对全球科技人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研究其吸引科技人才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是立足全球,强化科技人才引聚能力。北京实施“海聚工程”,举办“海外英才北京行”等活动,大力吸引国际高层次人才落户,积极建设国际人才社区、国际学校、国际医院,构建国际化科研环境和生活环境,旨在打造国际一流人才高地。上海围绕“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构建“海聚英才”人才计划体系,发布“4+1”海外人才系列新政,提高海外科技人才“落沪”热情,旨在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圳持续实施“孔雀计划”,形成了海外高技术人才“人才+团队+项目+机构”的一体化引进机制和支持模式,并大力开展国际人才管理改革,构建国际化的人才评价和服务保障体系,全力推动国际人才集聚高地建设。

二是聚焦顶尖,加大科技人才创新投入。北京中关村对世界级顶尖科技人才及创新团队,可给予连续5 年,每年不超过2 000 万元的资金支持,助力其开展基础研究和前沿颠覆性技术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上海实施人才高峰工程,推出“量身定制,一人一策”“高峰人才全权负责制”等政策,并为高峰人才创设新型工作机构,不受行政级别、事业编制、岗位设置、工资总额限制,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事业发展平台。深圳实施高层次人才奖励补贴项目,给予高层次人才每年不超过120 万元,总额不超过600 万元的人才补贴,还设立100 亿元人才创新创业基金,助力科技人才创新创业。

三是加强生活保障,促进科技人才安居乐业。深圳出资1 000 亿元成立人才安居集团,专责筹集建设人才住房,优化人才住房制度,强化人才安居保障,并在落户、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多方面给予支持,营造了良好的科技人才就业环境。上海积极推进政府主导的公共租赁住房体系,规定保障房在商品房项目中的配建比例,支持产业园区、大型企事业单位新建人才公寓,并建立市级人才租房补贴制度,鼓励各区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

四是优化服务,构建城市科技创新文化。北京建立优秀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为“千人计划”“万人计划”“海聚工程”“高创计划”“高聚工程”等国家和本市重大人才工程入选专家、重要科技奖项获奖人直接办理引进,提高引才效率。深圳持续优化人才服务,留学回国人才、博士后入户及其配偶子女随迁等多种人才引进业务类型实现“秒批”。深圳还出台《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通过立法的方式规定每年11-01 为“深圳人才日”,促进全社会营造尊才爱才的良好氛围,在人才软环境等方面进行法制化规定,为建立现代法制化人才法规体系打好基础。

4 提升城市科技人才吸引力的建议

第一,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城市经济发展,增强创新资源引聚能力。从历史经验来看,经济发展越好的城市,其对外开放程度越大,在国际或区域所集聚的资源越丰富,对科技人才的吸引也越强。一是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立足城市地理区位、产业基础、创新资源、文教底蕴、城市功能等自身条件,找准自身定位和站位,通过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打造成为“两个循环”的战略节点和枢纽城市,提升全国乃至全球科技人才吸引力。二是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构建人才链,积极推动多链融合。大力提升产业和人才匹配度,强化产业引才能力,促进形成人产协同的的良性循环。三是培育高质量创新主体。加大科技型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培育力度,积极推动创新能力提升,为科技人才提供良好工作平台和就业机会。四是加强城市创新资源引聚力度。主动承接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积极承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推动更多重大任务落地。构建完善的科技金融生态体系,增强城市资源集聚能力。

第二,优化政策环境,为科技人才提供充足保障和扩大自主权限。构建良好的科技人才政策体系是提升城市吸引力的有效手段。一是健全科技人才引进支持政策。构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体系,实施高层人才引进项目,建立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奖励机制;加强科技人才财政支持力度,引导企业、社会资本加大研发投入,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资金保障。二是持续拓展科技人才引进渠道。建立健全科技人才需求征集机制,持续优化海外科技人才引进协作机构布局,实施国内机构推荐制度、“以才荐才”制度,强化城市引才能力。三是给予科技人员更多自主权限。探索将更多权限下放至科技项目承担单位,实施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对符合条件的项目负责人,可根据科研活动的实际自主决定使用项目经费,合理取消科目比例限制。四是实施科技人才安居工程。完善科技人才落户机制,健全科技人才公租房体系,提高科技人才住房补贴标准,并加强医疗、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方面的支持,让科技人才心无旁骛,安心研究。

第三,完善创新生态,打造符合科技人才发展需要的城市文化。城市文化是城市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高度概括,良好的城市创新文化对提升科技人才吸引力具有深远影响。一是树立科技人才品牌。依托城市科技创新发展需求,构建科技人才引进计划,建立科技人才需求清单,并定期发布;积极举办各类科技人才高峰论坛、对接交流会、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推动形成多方叠加优势,放大城市科技人才品牌影响力。二是大力营造科技创新城市文化。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摆到城市发展的核心位置。牢固树立人才第一资源理念,加强科技人才法治建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涵盖科技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等各环节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科技人才权益。加强科技创新文化宣传,塑造尊才爱才的社会氛围,促进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城市文化。三是建立健全科技人才荣誉制度。设立科技人才工作成就奖,依托城市公园和道路,打造科技人才公园和荣誉大道,构建长期性人才激励机制。四是优化城市服务水平。深入开展放管服改革,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提供符合科技人才预期的城市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

科技人才吸引力科技
人力资源会计视阈下激发河北省科技人才创新活力的薪酬体系研究
中芬科技产业园:科技人才与产业技术的“强强联合”
完善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全面增强科技人才活力
吸引力1
吸引力2
科技助我来看云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
跟踪导练(三)4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