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广东科技人才引进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11-27龙云凤

科技与创新 2021年19期
关键词:科技人才广东人才

苏 帆,龙云凤,陈 杰

(广东省科技创新监测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033)

1 研究背景

当前,创新成为全球综合实力竞争的焦点,关键核心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的竞争不断升级。国际科技创新的竞争实际是人才的竞争,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强调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无论是自主创新还是跨国创新,都需要大力引进和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变量,而人才智力的引进是提升科技人才数量和质量的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径。

受中美贸易战、国内“抢人大战”等因素的影响,国家对引才工作提出了的新要求。广东科技人才工作虽走在全国前列,但在新形势下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亟需优化调整引才方式方法,以应对更加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 当前国内外形势分析

2.1 亟需优化调整科技人才智力引进尤其是海外人才智力引进的方式方法

当前,中美贸易斗争愈演愈烈,国际科技人才争夺战趋于白热化。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实施加征关税、产品禁运、控制市场准入等手段,对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打压和封锁,并对中国海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采取拘捕、起诉、威胁、关停在美科技人才的实验室等多种压迫制约手段。出于自身安全等问题考虑,不少在美科技人才被迫中止在华开展的创新创业项目,即使在华没有项目的科技人才,也不敢轻易来华进行科技交流,尤其是华人华裔科学家[1]。与此同时,新兴国家如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曾经的人才流失国,纷纷出台政策吸引人才回流或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进一步加剧国际人才竞争,对中国引进和培养海外人才带来新挑战[2]。另一方面,美国移民政策、人才政策收紧,被美国政府吊销访美签证、访美受阻的中国科技人才也越来越多,甚至赴美留学的中国留学生也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中美科技人才流动陷入了新的困境[3]。

2.2 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印发文件,对进一步做好地方引才工作提出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内50 多个城市相继颁布了百余项人才新政,各省市人才争夺越加激烈,各种名目的人才计划在吸引、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帽子”过多过乱,引发的负面效应日益凸显,扰乱了正常的学术生态,加剧了学术界的浮躁学风[4]。为规范中国人才流动、优化人才计划结构、健全科技人才评价管理机制,国家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加强“从0 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优化整合人才计划,避免相同层次的人才计划对同一人员的重复支持;发达地区不得片面通过高薪酬高待遇竞价抢挖人才,特别是从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挖人才等规定,对科研人员和地方科技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引导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在引进人才研究方向上,从国家战略需求出发,围绕基础前沿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科学问题,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机制,创新人才评价制度,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在引进人才的方式方法方面,不得以头衔高低、项目多少、奖励层次等作为前置条件和评价依据,要加大对青年科学家的支持度,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多方引才引智,广聚天下英才等;在政府职能方面,要深化科研领域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强化用人单位人才评价主体地位,赋予科技领军人才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动权等[5]。此外,对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建立法律风险评估和审查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各地各部门要部署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安全工作[6]。

3 广东科技人才引进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引才现状

重大人才工程是“聚天下英才”的重要举措,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的引导下,广东为加快人才高地建设,于2009年启动省重大人才工程,面向海内外大手笔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和领军人才,在全国首创团队引才模式,在全国乃至国际均引发强烈反响,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广东科技人才总量居国家前列,但拥有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少,与北京、上海、江苏相比,高端创新型人才、基础研究人才相对匮乏。据统计,截至2017 年底,广东全职两院院士仅43 名,少于北京(815 名)、上海(182 名)、江苏(100 名)等省市;“973 计划”首席专家、长江学者等顶尖人才,也远少于北京、上海、江苏等省市[7]。截至2019年底,广东省基础研究人员仅占R&D 人员全时当量的3.75%,与北京(20.22%)、上海(14.73%)有着相当大的差距,甚至还远未达到全国(8.16%)水平,拥有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少,与人才强省战略要求不完全适应。

3.2 存在问题

在西方单边主义人才政策盛行、对中国海外引才聚才计划防御性大大增强,国内“抢人大战”方兴未艾、人才竞争日趋白热化大背景下,广东科技人才工作面临新的问题和考验。

一方面,中国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过程中缺乏风险意识和合规性评估程序,对人才来源国的相关法律缺乏了解、忽视了法律风险审查和合规性评估。中美贸易斗争中广东成为主战场,华为及其关联企业、云天励飞等创新主体相继被列入美国的制裁清单。不少在美任职的华人华裔科技人才陆续被辞退或起诉,来粤交流合作受阻,引才安全风险加大,此类事件的发生,对广东引才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此外,在人才引进过程中,不少政府部门或用人单位大肆宣传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为一些情报机构收集情报信息留下了可乘之机[8]。

另一方面,随着国内新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加入“抢人大战”,各省市通过降低落户门槛、提供住房或生活补贴、加大项目经费资助力度等多种方式吸引人才,政策吸引力不亚于广东,广东的引才优势逐渐减弱[9]。此外,“不得从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挖人”“避免人才计划重复支持”等国家层面政策及文件精神的要求,使广东人才引进工作面临巨大压力。

与此同时,通过对广东省引进人才开展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科研硬件方面的差距已大大缩小,但在人才发展软环境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比较大。广东在人才发展软环境方面仍存在科研经费、学术荣誉等资源分配过于集中,考核评价导向不合理,政府对科研机构的财政经常性费用支持不足,科研人员在争取科研项目上花费过多精力,使用部分国外网站搜索学术资料存在困难,知识产权保护、外籍人员的医疗和养老保障制度需进一步完善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引进的人才难以潜心研究,无法心无旁骛地来粤创新创业。因此,创新科技人才智力引进工作模式,是广东应对新形势下人才智力引进工作竞争的迫切需求。

4 广东应对科技人才引进新形势要求的思路与对策

4.1 坚持人才资源的全球化配置,多渠道引进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

针对当前部分国家对中国海外人才引进与交流施加的限制,要更加坚定地对人才资源进行全球化配置,充分利用好广东毗邻港澳和祖籍广东的华侨华人众多的先天优势,并进一步关注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优势领域,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更大范围设立海外引才工作站,减少对海外人才来源国的依赖。采用吸引来华留学、访学、技术培训等方式,择优留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和有潜力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鼓励扩大高校、科研院所境外博士生招生及博士后入站规模[10]。

4.2 优化调整广东省级重大人才工程

加强广东省重大人才工程与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和重大科技项目对接,探索建立与科技部等国家部委联合资助机制,共同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建设重大科研平台,转化重大科研成果,集聚大批优秀团队。加强省重大人才工程与重大科技计划、各级人才计划协同,精简人才“帽子”,加快推进人才遴选和评价制度改革。围绕广东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充分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企业、重点产业园区、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全球范围内大力引进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青年人才以及广东急需的其他各类人才,区别人才必争领域与不争领域,形成具有广东特色的人才竞争策略[11]。鼓励人才自主选择科研方向、自主组建科研团队,开展基础研究和面向需求的应用研发,重点突破一批颠覆性技术和前沿引领技术。支持高层次人才(团队)参与全球性重大科技领域的科技合作与创新对话,聚焦理论前沿、技术前沿和产业创新前沿,提升广东原始创新能力。

4.3 实行人才安全背景和诚信审查制度

在引才过程中,将人才安全背景情况考查及预警作为规范性审查的必要环节,对申报人是否存在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签订竞业禁止协议、涉及原任职单位商业秘密、违反相关国家兼职取酬和科研经费管理规定等问题进行风险审查和评估,必要时由相关安全部门进行背景审查[12]。鼓励有意愿的高层次人才全职来粤,在广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4.4 规范引才宣传工作

尽量避免对引进海外人才名单公示及人才创新创业业绩的宣传,减少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的宣传报道,避免不必要的信息曝光。各地各部门开展引才工作成效、人才成果信息、海外工作站的公开宣传报道前须经主管部门审批同意,不公开发布具体“卡脖子”技术及高层次人才需求。

4.5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推进“人才高地”建设

从长远来看,应对人才流失风险,还须从人才发展环境入手,打造人才集聚“磁场”,让人才心无旁骛、全心全意在粤创新创业。广东应强化有利于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的环境建设,健全科技人才出入境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人才待遇的社会化、市场化机制,推进人才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高技术领域的产学研合作[13-14]。

4.6 加快人才安全立法,以法律加以保障

目前,中国还没有建立一项完善的人才安全制度,需对国家和企业的关键核心人才进行有力掌控。从国家宏观角度来讲,应制定相应法规规范人才流动,使人才安全管理获得法律制度的保障。一方面要制定人才安全制度,明确规定国家和企业安全人才的范围,保护承担国家和企业重要工程和科研课题的人才以及涉及重要机密的人才;另一方面,针对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应当制定“竞业避业”这类制度,用人单位与关键岗位上的特殊人才签订保密协议、全职到岗约定等,使人才流动合理、健康、有序[15]。

猜你喜欢

科技人才广东人才
Gardening is popular in schools
人力资源会计视阈下激发河北省科技人才创新活力的薪酬体系研究
人才云
中芬科技产业园:科技人才与产业技术的“强强联合”
完善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全面增强科技人才活力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
广东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