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笑隐大欣的生平事迹——兼论与日本五山禅僧的交游

2021-11-27车才良

萍乡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交游龙山日本

车才良

笑隐大欣的生平事迹——兼论与日本五山禅僧的交游

车才良

(井冈山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9)

笑隐大欣品行高尚、文才出众,交游广泛,通过史料可考察其生平经历和事迹。笑隐大欣与入元的日僧龙山德见和无文元选有过交游,笑隐大欣是入元日僧中岩圆月的师叔,入明日僧绝海中津的师祖。中岩圆月归国后讲解笑隐大欣的《蒲室集》,并对集中的诗歌做了注释。绝海中津则在归国后身体力行传播“蒲室疏法”,对日本禅林四六文产生了重要影响。

笑隐大欣;生平事迹;日本五山禅僧;交游

笑隐大欣是元代临济宗大慧派禅僧,是元代禅宗重要人物之一,对元末明初佛教、文学均有较大影响,但是学界对笑隐大欣的关注却并不多。日本学界大多在论述日本禅林四六文时旁及笑隐大欣《蒲室集》中的疏文,未见有专门研究①。国内的研究成果主要论及笑隐大欣的诗风、书画美学思想、佛学思想、交游关系以及《蒲室集》的版本等②。对于大欣的生平交游,韦德强、郑星辰等从笑隐大欣的释道交友圈、文士官吏交友圈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地考察。但是,对于笑隐大欣与日本五山禅僧的交游情况却鲜有触及。本文依据史料论述大欣的生平事迹,兼及大欣与日本五山禅僧的交游。

一、笑隐大欣的生平经历

笑隐大欣(1284—1344),“欣”原作“訢”,后多用“欣”字,族姓陈,字笑隐,号蒲室,世籍江州(今九江),为九江义门唐尚书陈操后代,后迁徙至南昌。大欣自小天资聪颖,对佛有亲近感,志于佛道。大欣九岁依伯父云上人于本郡水陆院,十七岁受戒,后至庐山参一山了万,然后又至百丈山参晦机元熙,受其器重,被任命为书记。在参学过程中,大欣表现出出众的禅悟能力和慧定之力。至大四年(1311),大欣住湖州乌回寺,并在此居住三年。后归净慈寺,此时与中峰明本有过交游。后迁杭州大报国寺,后又迁中天竺寺,住大报国寺和中天竺寺期间,主持了寺院修缮工作。明代虞集撰《元广智全悟太禅师太中大夫住太龙翔集庆寺释教宗主兼领五山寺笑隐訢公行道记》(以下简称《行道记》)载:“至大辛亥,初受请住湖州之乌回,祝香之次,诸山咸叹晦机之得人矣。大报国寺者,因宋故宫而为之,延祐庚申灾,诸刹尊宿,共迎师起废,未从也。赵公为亲作疏以请,既至,大作新之。”[1]明代黄溍撰《元太中大夫广智全悟大禅师住持大龙翔集庆寺释教宗主兼领五山寺訢公塔铭》(以下简称《塔铭》)载:“出世住湖之乌回,遂以瓣香,为师法嗣。居三载。去游江浙间。后归净慈。一时大尊宿。在父师行者。咸与为忘年友。……凤凰山大报国寺,以灾毁,而法席偶虚,行宣政院倚公起其废。公既至,栋宇为之一新,而规制有加于昔。土田为豪民所据者,悉取而归之。丞相脱欢答剌罕公,领行院事,雅知公。迁主中天竺,而寺亦以灾毁,不一年尽复其旧。”[2]263

天历元年(1328),天子以金陵潜邸,作大龙翔集庆寺,任命大欣为该寺开山第一代住持。天历二年(1329),大欣被任命为太中大夫,赐三品文阶,赐法号广智全悟大禅师。天历三年(1330),与蒋山昙芳忠一起,受召至京师,入见奎章阁,为皇帝说佛心要,深契上旨,受到优厚赏赐。《行道记》载:“师之器量,久在渊衷,命为太中大夫,号曰广智全悟大禅师,为开山第一代。师怪弘鬯达,汎应无滞,伟然江海之上,舒卷自在,不偏于空寂。又明年与蒋山昙芳忠,俱召至京师。(中略)日召对奎章阁,赐坐,说佛心要,深契上旨。馆于太禧宗禋院,敕设伊蒲妙馔,赐貂裘金衲衣,及诸金币,皆内府珍异。上尝知师所为文,曰蒲室集者,命昭孝寺大司徒法洪取进,法洪亦博洽内外无,深为诵达。”[1]

至元二年(1336),加号释教宗主,兼领五山寺,在禅林享有崇高地位,成为当时佛教领袖,这期间的主要事迹和功绩是校订《禅林清规》。《增集续传灯录》卷四载:“天历元年,文宗以金陵潜邸为大龙翔集庆寺,妙东名德开山首膺其选,号曰‘广智全悟大禅师’,我开山第一代住持。厥后驿召赴阙,入见奎章阁,赐座咨问法要,对扬称旨,赐貂裘、金衲衣。及顺帝御极,待遇益隆。有旨,命百丈山东阳德辉,重编《禅林清规》,仍命师校正,遂定为九章,四方咸取以为法。以老病求退,御史大夫撒迪公以闻优诏,不许,加号释教宗主,兼领五山寺。勅外台护视,使安居终老。”[3]至正四年(1344)五月一日,大欣作书请守忠昙芳代为住持大龙翔集庆寺,退居广智庵。五月二十四日作偈而逝,世寿六十一,僧腊四十六。

二、笑隐大欣品行高尚

首先,笑隐大欣是一个至孝之人。大欣很早便失去了父亲,受请住报国寺时,母亲去世。大欣对母亲至为孝顺,在《蒲室集》卷一《瞻云亭诗有序》中,他写道:“予幼以亲命学佛,而不能弘其道,忝居官寺。比乞退,欲效古人织履为养,未获所请。视古体微显有间,而所感则同也,作瞻云亭诗。”[4]从该诗序中可知,大欣曾想要效仿古人织履为养之举,赡养母亲,但未获准许。对大欣而言,弘道和孝母是他一生中两件最为重要之事,在《答族弟陈宗南道士书》中,他明确表示对物质生活并无太多需求,所忧的是道未明和母老家贫两件事,对于未能效仿陈睦州织履养母而深感负罪,希望有朝一日能完成此愿,他说:“一本缽随处就食,一囊衣粗给寒暑,不求华好赢余,所忧者道未明与母老家贫,欲效陈睦州织履供养而未能,负罪于天,何时买地缚屋,毕此志愿。”[5]

大欣的诗文集《蒲室集》题名之由来,也与其对母亲的孝有关。“公以母年高,阙于觐省,每自谓,有愧于睦州编蒲奉亲,爰以蒲名其室。因以名其稿云”[2]265。“目其文曰蒲室者,所以识宗家睦州织鞋为养之故事也”[1]。“织鞋为养之故事”,是指唐睦州陈尊宿之事,此人俗姓陈,讳道踪,后世多作道明,浙江睦州人,为黄蘖希运门人,后来住在开元寺,自己织蒲鞋鬻养母亲,卖给过路行人,以所得薄财奉养年老的母亲,时人号为陈蒲鞋。历史上留下了睦州织履供亲之说。织履养母之事的记载,最早应该是见于《吕氏春秋》卷十二《齐有北郭骚者》,其文曰:“齐有北郭骚者,结罘罔、捆蒲苇、织履,以养其母。”大欣以此来表达对母亲的孝心。虞集赞大欣“故其为文,为人子言,必曰孝。为人臣言,必曰忠。为朋友之交言,必曰信。”[1]

其次,大欣克己节俭、奉公无私。《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九载:“明年(按,天历三年,1330)诏入奎章阁,设高座,阐扬大法,出貂裘金衲赐之,欣终不以示人。然自奉俭薄,衾衣常十数载不易也。频躬烧香,浴以给众,身外之役,不以劳人。至于名教节义,则感励奋激,不知有己。”[6]皇帝赐以貂裘金衲,但大欣却并没有向人炫耀,而是“终不以示人”,可见其并非贪图富贵享乐的浮华之人,而是如文中所说“自奉俭薄,衾衣常十数载不易也”,可以说对己极其克制和节俭,但对于明教节义,则是努力追求。大欣克己节俭之外,还奉公无私。“两朝赐以金币等,尽以付寺僧,俾营万佛阁,以报国恩”[1]。“属其徒以累受赐金帛,作万佛阁,上报国恩,余一无所及,遂书偈而逝”[2]265。可知,大欣在示寂前,将两朝皇帝所赐的金币等财物悉数捐赠给了寺僧,以营造万佛阁,以报国恩,这种作为和精神是值得赞赏的。

再次,大欣积极培养弟子,门下名僧辈出。“至语其徒,脱爱网,离无明,直指本性,以悟为则。诱掖以进之,激昂以发之,奋迅以决之,机用迭发,政令独行,其门人以所得。各有记可考也”[1]。大欣门下名僧辈出,觉原慧昙、全室宗泐、懒翁庭俊、用贞辅良、清远怀渭等人即是其中代表,尤其是全室宗泐深受明太祖朱元璋信任和器重,成为明初佛教领袖,其诗文成就很高,是明初最有名的诗僧之一。

三、笑隐大欣文才出众

大欣擅长诗文,文才出众,有几个例证足以说明。一是大欣的《蒲室集》第十二卷中的《永嘉江心寺一山了万禅师塔铭》和《金华智者寺云屋闻禅师塔铭》,均有注曰:“代佛智师作”。佛智为大欣之师晦机元熙的法号,以上两篇塔铭实际上是大欣代其师晦机之作。《行道记》亦载此事:“晦机著万一山塔铭,属师代作,请文敏公书之。公一见大惊异,以为真得古文法。公为杭州僧,作显教院记,亦属师代之,及成,不易一字,署己名以书。”[1]大欣之师晦机元熙为一山了万撰写塔铭,晦机命大欣代写。塔铭撰写完毕,其师晦机见后大为惊讶,认为大欣之文真正得古文之法。晦机为杭州僧时,作显教院记也叫大欣代笔撰写,大欣写成之后,晦机对其文完全认可,一字未改,就署上自己的名字加以使用。

另一个例证是,大欣的《蒲室集》第九卷中的《杭州路金刚显教院记》、第十二卷《金陵天禧讲寺佛光大师德公塔铭》均有注曰“代赵魏公作”,可知当时的大文人赵孟頫也曾假手于大欣,请其代笔。由此二例可知,大欣之诗文在当时受到认可。虞集评其诗文“老于文学者。不能过也。”明人徐一夔在全室宗泐的诗文集《全室外集》序中提及大欣,曰:“时广智禅师欣公,学贯儒墨,肆笔于文事,卓然成一家言,施之著作之廷而无愧。天历、至顺见光膺帝眷,说法金陵官寺,缁素向往,得其片言只字以为秘宝,驰骋出入以应其请,如群饮于河,各满所欲,声誉赫然。”[7]

大欣的诗文在其师辈的基础上进一步世俗化,一变山林蔬笋之气,不沦于空寂。如黄溍在《塔铭》中所言:“其所为文,无山林枯寂之态,变化开阖,奇彩烂然,而论议磊落,一出于正。未尝有所偏蔽。……初魏国赵公孟頫,未识公,得其文,叹赏不已,即命驾访之。一时贤士大夫,咸慕而交焉。”[2]265《钦定四库全书总目》称:“……然其五言古诗实足揖让于士大夫间,余体亦不含蔬笋之气,在僧诗中犹属雅音。”[8]虞集评大欣诗文“铿宏轩昂,感历奋激”,以雄杰为特色。

四、笑隐大欣与日僧龙山德见、无文元选的交游

大欣博通内外学,能文善辩,交游范围非常广泛,与当时大多数名士有交游。关于这一点,已有韦德强、郑星辰等人进行了细致考察,故不再赘述。下面仅就目前学界关注较少的大欣与日本五山禅僧的交游问题略作考述。

资料显示,大欣与来华的日本五山禅僧龙山德见、无文元选等人有过直接交往。龙山德见(1284—1358),日本临济宗黄龙派,初讳利见,后改德见,道号龙山,下总香取人,俗姓千叶氏。元大德九年(日本嘉元三年,1305),龙山搭乘商船入元,在四明(今浙江宁波)登陆,时年二十二岁。直到至元十年(日本观应元年,1350)六十六岁时,龙山才归国,在元长达四十五年。入元之初,龙山参谒太白山天童景德寺东岩净日,东岩甚为器重他,将其法讳利见改为德见。后因官府追捕日本僧人,天童寺首当其冲,龙山和十多名日本僧人一同被船运至大都(今北京),还被迫落脚于洛阳白马寺。不久获宥免,回到江南,但天童寺东岩净日已归寂,竺西怀坦继东岩担任住持,龙山在竺西会下任烧香侍者,职满后游吴门,抵达虎丘山云岩寺。当时云岩寺的住持是东州寿永,古林清茂正在守该寺内的虎丘绍隆之塔,龙山得以参学古林,受其喜爱。此后,龙山的足迹还遍及江西,由疎山、仰山到黄龙山,登庐山,驻锡庐山东林寺,任藏主,职满后到豫章、分宁。后龙山受推举担任绍兴府兜率寺住持,至此,在元多年的龙山曾一度打消了归国的念头,但是终归难以抑制思乡之情,不久辞去兜率寺住持,来到江东,寄寓金陵大龙翔集庆寺(后来的天界寺),龙山与笑隐大欣的交游即在此时期。当时,大欣任大龙翔集庆寺住持,因为与龙山生年相同的缘故,大欣对龙山有亲近感并厚遇之。《本朝高僧传》载:“谢事寄客大龙翔集庆寺笑隐欣公,下榻待遇,宁俗频乞,再归兜率,及返本朝,岁六十六,当贞和五年也。”[9]399《真源大照禅师龙山和尚行状》载:“晚有东归之固,谢兜率事渐至江东,客寄于集庆龙翔寺,笑隐以固庚相喜,以远来相接,乃下榻对谈。既而兜率专使进师令还,再镇旧治,无几归心犹动,飘然而起,买舟昆山以至博多。实日本贞和五年岁次己丑,时师六十六岁也。”[10]353此后,兜率又派传使来让龙山回去担任住持,龙山迫不得已一度再住兜率寺,奈何归心犹动,于是回到日本。

日僧无文元选在元时与大欣也有过交往。无文元选(1323—1390),讳元选,号无文,元亨三年(1323)生,年及小学便入山寺读内外书。十八岁至建仁寺,礼明窗鉴和尚为大僧。日本康永二年(元至正三年,1343)入元,日本观应元年(元至正十年,1350)归国,在元7年,足迹遍及浙江、福建、江西等地,转益多师。康应二年(1390)寂,世龄六十有八,僧腊四十有九。无文元选未有著述传世,只遗留下数首禅诗。关于无文元选在元时见笑隐大欣一事,《深奥山方广开基无文选禅师行业》记载:“又见笑隐大禅师,顶上涌舍利无数,年八十有霜(按:此处“八十”应当是记载有误),值其卧疾扶起相有云,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即今铭心胆,不及征诘,便休去也。”[10]660《本朝高僧传•无文元选传》载:“永康(按:当为康永之误)二年南询,(中略)见笑隐欣和尚于龙翔寺,隐年八十余(按:此处“八十”亦有误),顶上涌舍利无数,示以生死事大。至正十年将东归,与义南菩萨、碧岩璨首座,发船着博多,本朝观应元年也。”[9]490《日本禅宗年表》康永二年条记载“无文入元,参龙翔寺笑隐。”[11]

五、笑隐大欣与日僧中岩圆月、绝海中津之关系

除了上述与日僧的直接交往以外,笑隐大欣与日僧中岩圆月也有所交集。中岩圆月(1300—1375),临济宗大慧派,法讳圆月,道号中岩,别号中正子、中正叟、东海一沤子。中岩擅长汉诗文,学识渊博,著述有《东海一沤集》《中正子》等。中岩于元泰定二年(日本正中二年,1325)9月,二十六岁时入元,来到中国江南。中岩在元7年,主要经历如下:泰定二年(1325),与旧友全珠侍者入浙西嘉兴府,于天宁寺参灵石如芝。泰定三年(1326),赴金陵,于凤台山宝宁寺参古林清茂,在江西洪州西山云盖山度过夏天。此年冬,抵云岩寺(虎丘),挂搭在济川若檝会下。当时日僧龙山德见寓居该寺单寮,中岩朝夕参叩龙山。泰定四年(1327)秋,于保宁寺再次参谒古林清茂。泰定五年(1328),在湖州道场山护圣万寿寺度过夏天。秋,赴净慈再参该寺住持济川若檝。天历元年(1329)欲归国赶赴福建,未成,回到江西云岩寺,再访龙山德见并度过夏季。当时与中岩一同入元的日僧友人不闻契闻遭难入狱,为救友人赴武昌,到武昌时不闻已获赦免,故再回江西,于庐山东林寺第三次参古林清茂,冬日抵达百丈山。翌年至顺元年(1330)在百丈山大慧派东阳德辉(晦机元熙法嗣)会下任书记,为刚落成的法堂“天下师表阁”撰上梁文。此年冬在该寺任秉拂,后再回庐山,过鄱阳湖,在永福寺参竺田悟心。至顺二年(1331)到金华,寓居双林寺、智者寺。至顺三年(日本元弘二年,1332),赴净慈寺,与日僧大辨正讷上径山,访幻住庵。此年夏,与日僧一峰通玄下浙东,搭乘日本船归国。

从上述经历,我们未能看到大欣与中岩的直接交往,但大欣与中岩之间仍存在一定的交集。一是中岩在元时嗣法的是大慧派的东阳德辉,东阳与大欣是同门师兄弟,均为晦机元熙的弟子。因此,大欣实际上是中岩的师叔。二是在元时期,中岩两度参学龙山德见,二人关系亲密,对于年轻后辈,龙山也多有提携。而龙山在元期间与大欣的交游前文已有论及。三是归国后的中岩有两件事与大欣有关。延文三年(1358)秋,中岩在天龙寺先照轩完成了《蒲室集》的注释,名为《插注参释广智禅师蒲室集》,现藏于日本足利学校遗迹图书馆。该书尽管只对《蒲室集》中诗歌部分进行了注释,却是目前《蒲室集》的唯一注释,具有很高的资料价值和研究价值。中岩在日本五山禅林第一个讲解注释《蒲室集》,中岩之所以讲解《蒲室集》,有几方面因素。一方面,中岩在元时参学的东阳德辉与笑隐大欣是同门,故中岩在《插注参释广智禅师蒲室集》序文中自称“侄中岩”,可以说作为大慧派的一种使命感是促使他做这件事的主观上的内在因素。另一方面,中岩当时正寓居在春屋妙葩所在的天龙寺,与其关系亲密,春屋之托,不忍推却。此外,延文四年(1359),中岩还在京兆万寿寺讲《敕修百丈清规》,此书乃中岩的嗣法之师东阳德辉奉天子之命所编纂,笑隐大欣奉命校订。

还有一位日僧则受笑隐大欣影响更深,他就是被誉为“日本五山文学的双璧”之一,被五山诗僧尊为“诗祖”的绝海中津。绝海中津(1336—1405),讳中津,原字要关,留明时期受其师季潭宗泐所命,易字绝海,号蕉坚道人,临济宗梦窗派法嗣,擅长汉诗文,有诗文集《蕉坚稿》存世。绝海于日本应安元年(明洪武元年,1368),和汝霖良佐、如心中恕一同入明,在明近十年。绝海与大欣的交集,是因为季潭宗泐。宗泐(1318—1391),字季潭,别号全室,临海人,明初曾先后住持中天竺寺、径山寺、天界寺,受明太祖朱元璋器重,官至僧录司右善世。宗泐是绝海在明时期师事时间最长的恩师,绝海入明不久,就在杭州中天竺寺师从刚升任住持的宗泐,被任命为烧香侍者及藏主,绝海还分别于洪武四年(1371)、洪武六年(1373),前后共三次参谒宗泐。而宗泐是大欣的得意弟子,因此,绝海实际上相当于是大欣的徒孙。

大欣的《蒲室集》,尤其是集中疏文的写作方法“蒲室疏法”在日本五山禅林流传甚广。所谓“蒲室疏法”,即大欣确定的禅林疏文的体例和规范。禅林疏文是公文性质的文章,主要用于住持劝请、开堂说法、修造募施、斋会节庆等场合,按用途大致分为入寺疏、淋汗疏、化疏和道场疏等,通常用四六文写成。在大欣以前,南宋时期的禅林疏文没有一定的规则,被称为“草疏”。“蒲室疏”传入日本后,五山禅僧们进行极为细致的考证,逐字逐句详细注释,他们从中摒弃没有规律或规律特征不明显、不突出的草疏,将体例比较规范、统一的疏文作为比较固定的格式,在五山禅林中确立下来,称之为“蒲室疏法”。前文已提及日僧中岩圆月就曾在五山禅林讲释过《蒲室集》,并对集中诗歌做了注释。但是,真正在日本五山禅林传播“蒲室疏法”,并使其广泛流传的却是绝海。绝海入明从宗泐学习诗文,得宗泐之所传,而宗泐师承的是大欣。因此,绝海汉文的渊源关系,即为敬叟居简→笑隐大欣→全室宗泐→绝海中津。这一点,明僧古春如兰在其为绝海诗文集《蕉坚稿》所作的跋文中曾指出,其文曰:“……今观蕉坚稿,乃知绝海得益于全室为多。其游中州也,观山川之壮丽,人物之繁盛,登高俯深,感今怀古。及与硕师唱和,一寓于诗。虽吾中州之士老于文学者不是过也。且无日东语言气习,而深得全室之所传也。信矣。其疏语绝类蒲室之体制。其文缜密简净,尤得一家之所传,诚为海东之魁,想无出其右者。”[12]日本五山禅僧景徐周麟在《四六后序又诗》中亦云:“盖禅四六之盛行于世也,始于蒲室,蒲室出乎皇元之间,一手定其体格,整其句法,而自编其集,雅颂各得其所也,继于蒲室者曰季潭,曰用章,皆有家法,而季潭开阖关键可观矣,吾朝蕉坚蚤入大明,从之以游者,洎乎十年,故罄其所蕰以归,于是乎海东禅林,四六具体,而后登其门者,双桂太白昙仲为之头角……”[13]

“蒲室疏法”流传日本五山禅林的过程中,绝海起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讲解《蒲室疏》;二是确立日本五山禅林四六文的体裁并固定下来;三是运用“蒲室疏法”进行疏文创作;四是培养弟子和指导后学,指导其疏文创作,培养了众多擅长四六文创作的弟子,如景徐周麟文中提到的惟肖得岩(号双桂)、太白真玄、昙仲道芳等人,并通过他们将“蒲室疏法”一直传承。芳贺幸四郎认为:“绝海中津是本朝四六文流行的划时代的存在。”[14]玉村竹二指出:“绝海中津通过季潭宗泐继承了蒲室风的疏法回国之后,逐渐把绝海一人视为蒲室疏法传入日本的始祖,室町中期,产生了以绝海为派祖的传授思想。”[15]

六、结语

通过以上史料,我们考察了笑隐大欣生平经历和事迹,可知其历住湖州乌回寺、杭州大报国寺、中天竺寺和大龙翔集庆寺,有主持修缮寺院、校订《禅林清规》等事迹。他还被任命为太中大夫,受赐三品文阶,并受召至京师,入见奎章阁,为皇帝说佛心要,受到优厚赏赐。笑隐大欣被加号释教宗主,兼领五山寺,在禅林享有崇高地位。笑隐大欣品行高尚、文才出众,交游广泛。笑隐大欣与入元的日僧龙山德见和无文元选有过交游。笑隐大欣是入元日僧中岩圆月的师叔、入明日僧绝海中津的师祖。中岩圆月归国后讲解笑隐大欣的《蒲室集》,并对集中的诗歌做了注释。绝海中津则在回到日本后身体力行传播“蒲室疏法”,对后期日本五山禅林的四六文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岩圆月所作注释、绝海中津疏文对“蒲室疏”的接受,“蒲室疏法”在日本五山禅林的影响和接受等诸问题,都是颇具研究价值的课题,有待于深入探讨。

① 玉村竹二著「五山文学大陸文化紹介者としての五山禅僧の活動」(至文堂,1985年)对“蒲室疏法”有所论述。西尾贤隆的论文「日中禅林における疏から表への展開」(日本歴史,1997年5月)涉及到笑隐大欣的数篇疏文。饭塚大展的论文『「蒲室抄」について-「蒲根」「蒲孽」を中心として』(禅学研究,1994年3月)论及《蒲室集》的两种注释书。

② 参见:石观海、孙旸:《疏文的接受美学:矩矱森然,攒花簇锦——再论中国文学东传的中介“日本临济僧”》,《长江学术》2007年第4期;韦德强:《大訢诗歌交游考略》,《小说评论》2012年第5期;韦德强:《论释大訢“雄杰”诗风与雅集关系》,《语文建设》2013年第8期;皮朝纲:《笑隐大訢书画美学思想简论》,《宁波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凌幸安:《笑隐大訢及其佛学思想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2016;车才良:《〈蒲室集〉版本及其在日本的流传》,《域外汉籍研究集刊》2018第1期);郑星辰:《元代僧人释大訢生平交游考述》,《法音》2020年第6期;沈如泉:《釋大訢〈蒲室集〉叙録》,《骈文研究》第四辑,2020年12月;郑星辰:《释大訢〈蒲室集〉版本考述》,《泰山学院学报》2021第1期。

[1] 虞集.元广智全悟太禅师太中大夫住太龙翔集庆寺释教宗主兼领五山寺笑隐訢公行道记(有赞)[M]//笑隐大訢禅师语录附录.元至元刻本, 国家图书馆藏.

[2] 黄溍.元太中大夫广智全悟大禅师住持大龙翔集庆寺释教宗主兼领五山寺訢公塔铭((并序)[M]//李修生主编. 全元文第30册. 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9.

[3] 南石文琇. 增集续传灯录[M]. 出版地: 不详.

[4] 释大欣. 蒲室集[M]. 元至元刻本, 国家图书馆藏.

[5] 释大欣. 蒲室集书问卷[M]. 元至元刻本, 国家图书馆藏.

[6] 自融撰, 性磊补辑.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 卷九[M].(2019-07-22)[2021-07-31]. https://www.zhonghuadiancang.com/foxuebaodian/nansongyuanmingchanlinsengbaochuan/121285.html.

[7] 徐一夔. 钦定四库全书集部六全室外集[M]//.印景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1234册.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 2008: 786.

[8] 纪昀.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M]. 北京: 中华书局, 1997: 2222.

[9] 佛书刊行会编纂. 本朝高僧传[M]//大日本佛教全书: 102册[M]. 东京: 佛书刊行会, 1913.

[10] 塙保己一. 续群书类丛: 第九辑(下)[M]. 东京: 续群书类丛完成会, 1927.

[11] 森慶造. 日本禅宗年表[M]. 东京: 龍吟社, 1933: 102.

[12] 梶谷宗忍訳注.『蕉堅稿・年譜』[M]. 京都: 思文閣, 1976: 119–120.

[13] 景徐周麟. 四六后序又诗[M]//上村观光编. 五山文学全集: 第四卷. 京都: 思文阁, 1973: 442.

[14] 芳賀幸四郎.『中世禅林の学問および文学に関する研究』[M]. 京都: 思文閣, 1981: 343.

[15] 玉村竹二.『五山文学—大陸文化紹介者としての五山禅僧の活動—』[M].东京: 至文堂, 1985: 169.

Life Story of Xiaoyin Daxin——Also on Social Contact with Japanese Gozan Zen Monks

CHE Cai-liang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Jinggangshan University, Ji’an, Jiangxi 343009, China)

Xiaoyin Daxin, whose life experience and deeds can be investigated through historical materials, was a noble man with outstanding literary talent and a wide range of friends. Xiaoyin Daxin had social contact with Japanese monks Ryuuzan Tokuken and Mumon Gensen who came to China in the Yuan Dynasty. Xiaoyin Daxin was junior master of Chuugan Engetsu who came to China in Yuan Dynasty and grandmaster of Zekkai Chuushin in Ming Dynasty. After Chuugan Engetsu returned home, he expounded the collection ofby Xiaoyin Daxin, and annotated the poems in it. Zekkai Chuushin personally took on spreadingafter returning home, which had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four and six proses of Japanese Zen Buddhism.

Xiaoyin Daxin; life story; Japanese Gozan Zen monks; social contact

2021-07-3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YJC752001)

车才良(1980—),男,江西贵溪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日本文学。

B949.9

A

2095-9249(2021)04-0077-05

〔责任编校:吴侃民〕

猜你喜欢

交游龙山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简约现代风 绍兴龙山玫瑰园私人影院
浪淘沙·岳阳龙山行
《黄金时代》日本版
夏季从阿龙山开始
柳诒徵与镇江名流交游略考
浅谈刘禹锡交游与创作之间的具体联系
顾梦游与方文交游考论
清代辽东诗人戴亨交游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