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经济背景下三峡库区工业生态化发展路径研究

2021-11-27庞菡君贺萍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邮电大学

品牌研究 2021年35期
关键词:三峡库区生态化工业

文/庞菡君 贺萍(.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邮电大学)

一、国内外工业生态化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

(一)国外工业生态学的演变

当传统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破坏,工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一系列矛盾愈发凸显,人们开始思考和反省。由于西方工业化进程较快,率先开始研究并提出解决工业生产引发环境问题的措施。

1969年美国学者艾尔斯在进行物质材料流动研究时,首先提出了“工业代谢”的概念,之后于1972年提出更具划时代意义的“工业生态”概念。“工业生态学”一词首次提出是1977年在美国地球化学家克罗德的一篇会议论文中。而1989年工业生态学和工业生态系统在罗伯特·福布什与尼古拉斯·加罗布劳斯的论文《制作业发展战略》中正式提出,被认为具有重要的意义。工业生态学作为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获得了很多的关注,人们愈加重视起来。采取了定性、定量等多种方法开始对工业生态学进行深入的研究,涉及多个领域,相关理论和实践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

(二)国内工业生态化相关研究

国内的工业生态化研究相对起步较晚,相关理念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提出。我国学者从多个方面对工业生态化进行了研究阐述。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冯之俊等人(2008)基于国内外生态工业园的发展现状和系统科学理论,提出在循环经济范式下的三类生态工业园的发展模式:自组织单一共生模式、自组织网络共生模式、自组织虚拟共生模式,然后分析了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发展模式的特性。袁增伟等(2004)建立了基于社会子系统、环境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资源子系统四位一体的生态工业园区复合生态系统结构框架,提出了生态工业园生态系统效率取决于系统结构协调度、系统功能流畅程度。吴伟等(2002)在其《略论工业生态系统的运行和控制》的论文中,根据生态与经济双重存在、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三种新思维的时代要求,提出工业生态系统应是由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子系统有机结合而成的三维复合大系统。

(三)三峡库区生态产业发展研究

国内近年来对于三峡库区,特别是有关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产业的发展研究非常重视。牟文琴(2015)通过分析三峡库区城镇化、工业化和三峡库区之间的关系,提出要秉承“求同存异”的发展原则,实现三峡库区的城镇化、工业化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整体健康发展。要采取加强小城镇建设、强化产业支撑、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措施。黄磊(2017)认为,三峡库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短期内与生态环境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矛盾的对立面,但长期可以实现协调发展的局面。文传浩(2019)深入探讨了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关系,他认为两者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体现出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同样重要且相互成全,为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协同互动指明了方向,二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可以构造一个生态产业体系,既有产业生态化又有生态产业化,利用现在的新兴领域创新技术,例如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改善传统的生产、组织、管理方式,重新配置资源,升级产业结构,使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

(四)三峡库区工业生态化相关研究

关于三峡库区工业生态化的相关文献较少。袁晓文(2005)认为,三峡库区工业经济发展比较滞后,必须建立能够促进生态、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工业生态经济体系,以资源和市场优势为指导建立绿色食品加工业、卷烟及其配套产业、林纸一体化产业、水电矿冶产业、药材医药化工等五大支柱产业,加快设计和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周芳(2007)分析了重庆乃至三峡库区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提出要从企业层面、区域层面、社会层面着手来建设重庆市生态工业的体系。

二、三峡库区工业发展及面临的困境

(一)三峡库区工业发展现状

三峡库区位于东经106°16′—111°28′和北纬28°56′—31°44′之间,国土面积达5.77 万平方公里。研究区包括湖北省宜昌市所辖的夷陵区、秭归县和兴山县,恩施州所辖的巴东县,重庆市所辖的巫山县、巫溪县、奉节县、云阳县、开县、万州区、忠县、涪陵区、丰都县、武隆县、石柱县、长寿区、渝北区、巴南区、江津区及重庆核心城区(包括渝中区、北碚区、沙坪坝区、南岸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和江北区)共 26 个研究单元。

2009 年三峡工程全面竣工以来,重庆三峡库区进入了“后三峡时期”。经过10年的后续发展,在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就。例如,重庆三峡库区 GDP 由2011年的 4 000.01 亿元增至 2019年的9153.23 亿元,增长 128.8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 2011 年的 18 939元增至 2019 年的 49 802 元,增长162.96%;全域森林覆盖率由 2011年的 23.78% 增至 2019 年的 40%。

一直以来,政府对三峡库区的建设发展非常重视,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扶持和帮助,库区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获得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一些关键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发展经济的同时带来的生态危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资源丰富珍贵,但近年来却遭到破坏;经济结构不合理,工业结构中高能耗行业和重工业比例偏高,高附加值企业较少;乡镇企业无序发展,工业污染严重等问题突出。在国家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的背景下,发展生态工业,推动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共融,建立健全工业生态化长效发展机制,是新时期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符合三峡库区经济、资源、环境的发展战略。

(二)三峡库区工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1)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

三峡工程自开始建设起就受到全世界的注目,对于它成败的关键,一是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二是百万移民搬迁的问题,这两个关键问题也得到许多的关注。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由于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资源丰富,并且有许多稀有资源,包括稀有动植物,以及丰富的水资源;但库区生态环境脆弱,随着传统工业的发展,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库区的水体污染问题十分突出,主要源于城镇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长江、船舶流动污染以及沿江堆放的固体废弃物在高水位期进入长江等方面。巨大的废水排放量,使得水资源污染严重超标,处理率低,导致问题愈发突出。要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类水质标准的要求,难度非常之大。

重庆的工业污染是三峡库区的主要污染源,直接影响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重庆作为我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门类比较齐全,以机械、化工、冶金、纺织、食品为主的重型化工业是重庆工业的主体。重庆的工业布局受到地理位置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的限制,主要沿长江、嘉陵江沿岸和铁路沿线发展,形成带状分布,造成部分地区污染严重;工业结构不合理,以传统重工业为主,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效益低下,技术产品竞争力弱,工业企业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20世纪90年代以来,重庆市政府已经实施了多项治污工程,虽然部分环境指标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整体趋于恶化。重庆是全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落后、环境污染最严重的直辖市,“三废”排放逐年增加,水污染和大气污染严重超标,自然生态破坏形势严峻。

(2)传统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竞争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企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化竞争中来。面对全球环境污染加剧,世界各国都制定了各种环境保护法,涉及针对国际贸易的环境条款,掀起了日渐高涨的绿色浪潮。而传统工业具有低附加值、高能耗等特性,已不能满足当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工业生态化,实现工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和谐共融已是国际大势所趋,也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企业生存和长足发展的关键因素。三峡库区经济较落后,要想在绿色浪潮下的竞争中立足,必须向资源合理化、废物减量化、对环境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方向发展,走工业生态化的循环经济之路。

三、三峡库区工业生态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三峡库区工业发展应遵循的原则

基于目前三峡库区经济的发展现状、工业发展出现的问题以及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三峡库区要抓住机遇、取得长足发展,必须走工业生态化的循环经济之路,实现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共赢局面。工业生态化,既要解决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也要从科技创新、改善工业结构等方面推进生态工业发展。

(二)政府层面

政府的大力支持,对三峡库区工业生态化发展起到宏观决定性的作用。工业生态化发展以库区现状,是一个难度较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层面进行统筹规划、综合决策。首先,应对工业生态化发展引起充分的重视,合理制定相关政策,形成科学的制度保障;比如制定严格的工业污染排放要求,鼓励向新型工业转型等。其次,在财政税收方面促进工业生态化,政府加大财政支出,通过绿色采购或财政补贴等方式促进工业企业转型绿色发展;对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企业提高税收,对环保型新型工业实行减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三)社会层面

应在全社会倡导循环经济理念,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力度,从人们观念的更新促进工业生态化的发展。用循环经济理论指导工业生态化,每年三峡库区产生的大量工业和生活废弃物,其中有不少可回收利用再生资源,充分利用库区的再生资源,形成新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库区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化,应着力推进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以政策、法规、规划、标准和信息服务为重点的环境建设,为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二是通过支持废纸再生、废旧家电处理、再生建材、家具再制造、汽车拆解等一批重点示范项目,发挥政策资金对民间资本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四)区域层面

如今,产业发展趋势呈集聚化、融合化和生态化,工业的发展应按循环经济和工业生态学的原理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组建共生企业,实现生态工业资源的集聚化和融合化,形成资源耦合共生的产业链和产业群。生态工业园区的地理布局应合理化,遵循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改变原来的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发展状况,通过引进高新技术,比如绿色制造、生态设计、互联网技术等,对造纸、冶金等传统工艺进行改造,开发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形成一个稳固、柔性的生态工业链网,将各条生态链做大、做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库区工业生态化发展。用循环经济理论指导工业生产,最大限度降低工业排放污染,节约资源。还应充分利用生态工业园区的工业企业集聚优势,加强各企业之间的联系,相互服务、相互促进,优化资源配置,在园区内发挥工业集聚效应,促进各企业协调发展、持续发展。

在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上,应以改造重构型发展模式作为库区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方向,针对不同类型,采取相应的措施。在现有经济开发区、工业小区或高新技术园区的基础上,对园区内企业的技术经济联系按照工业生态学原则进行重新整合或引进若干能够建立工业共生关系的企业,将现有工业区改造成为生态工业园,这样既有利于现有工业区的发展,又可以节省大量投资。

(五)企业层面

企业是工业发展的最基本单元,企业主要管理者应具备可持续发展理念,遵守工业生态化相关法律法规,重视工业生态化发展。主要通过改善管理、技术创新、产品优化、实施清洁生产等方式推动生态化建设。其中,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主要从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等几个方面来考虑。尤其是针对石化、电力、造纸、啤酒等高能耗、高物耗和高污染行业,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进行减量化与资源化,鼓励企业创造条件积极争取 ISO14000 环境管体系认证,达到清洁生产的要求。并适时引入循环经济的生产经营机制,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延伸产业链,将其建设成为绿色生产企业。

(六)创新层面

根据经济学领域的相关理论知识可以得到,经济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生变量就是创新活动,同样工业绿色生态化转型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产品和工艺方面的创新,其中主要包括了技术模仿、推广和转移三个层面。其中的技术模仿就是通过模仿发达国家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形成适用于本国目标工业和领域的生产技术,而在此之后所形成的全新的生产技术在日趋完善的状态下,可以进行相应的推广,从而及时将技术层面的创新转变为其他的生产资料,确保工业企业可以促进生产技术向着节能低耗的方向发展。而最后的技术转移则是技术创新工作中的更高阶段,同时也是整个技术模仿的全新起点。

猜你喜欢

三峡库区生态化工业
成都市第十八中学校 建民族共同体 促生态化发展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生态化培养研究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化研究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技术
三峡库区的动植物资源概况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2003:工业经济高速稳步增长
三峡库区雕塑遗存忧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