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赋能乡村旅游振兴路径探析*
——以广州市红山村为例

2021-11-27曾淳韩梓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品牌研究 2021年35期
关键词:山村数字化旅游

文/曾淳 韩梓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一、前言

(一)背景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近年来,党和政府陆续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乡村振兴和乡村文化建设的相关政策文件,为数字乡村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进一步加大推动力度,打造政策洼地,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步伐,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纲要指出,到21世纪中叶,全面建成数字乡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二)数字化对于乡村旅游业建设的意义

根据《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0年)》,2020年,我国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4乡村旅游智慧化水平大幅提升,短视频平台大大提升了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知名度,乡村旅游人才数字技术培训力度加大,形成了“数字文旅”“智慧旅游”等新型服务模式;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队伍不断壮大,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返乡入乡创业产业园、示范区(县)。数字化对于乡村旅游业建设的意义具体如下:

(1)乡村旅游智慧化政策环境日趋完善。

(2)网络平台提升乡村旅游村的知名度。

(3)金融服务支持乡村旅游智慧化建设。

(4)乡村旅游人才数字技术培训力度持续加大。

二、广州市红山村当下旅游资源现状

(一)旅游资源闲置

目前红山村的乡村土地规划建设中存在已有旅游资源闲置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在当地红山村红山墟内部及红山墟附近存在部分商铺关门、摊位闲置摆放、未充分利用。资源浪费的情况主要原因归属为该地旅游存在淡旺两季分明的情况,致使乡村旅游淡季时,即非油菜花等景观观赏时段,大部分红山墟商业店铺为减轻成本,选择暂停经营,关闭店铺,从而造成一定资源闲置情况。

(二)旅游区土地浪费

土地浪费的主要原因表现为农作物的种植存在一定的种植周期,景区无法做到一年四季观赏供应,需要取决于种植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因此在花期结束时会存在着种植土地浪费的情况,未得到充分种植利用,从而造成闲置与浪费;同时该地也存在着一定的土地规划不合理现状,存在有部分土地没有真正用到实处,实用价值与观赏价值不对等,如部分土地用于小路、河道、非景观经济类种植建设,在土地规划中处于被遗忘或不合理状态,造成一定的土地资源浪费。

(三)可供游客娱乐性设施少,吸引力度小

广州市红山村目前的旅游业存在着旅游景点吸引力度不大的情况,主要表现为红山村目前已建立的基础旅游观赏景点或设施只有夜晚灯光秀、农田小火车、文化长廊等基础性旅游设施,设施陈旧且形式较为枯燥单一,灯光秀的景点设立存在一定的用电安全隐患,超过一定的用电负荷将造成全村停电。除了基础硬件设施存在缺陷,在软装景点的设立中,红山村利用已有油菜花、荷花种植技术形成一定的旅游观赏点,成功吸引到一批定量的游客,但由于受到花期的限制,红山村旅游吸引力度减弱,造成乡村旅游业有明显的淡旺两季。当地旅游建设主力军年龄结构不合理,缺少年轻劳动力及人才。

目前广州市红山村留守老人、幼儿较多,现有常住人口年龄比例不均,大部分当地年轻人都会选择外出学习与参与工作,导致乡村的一部分年轻劳动力与创新、建设人才丧失。同时当地也存在着缺少外地人才引入计划与吸引力度。因此,为充分挖掘当地旅游业潜力,并激发其实施活力,只有进一步引入劳动力、人才、技术等新鲜血液才能够带动乡村旅游业的进一步可持续性发展与振兴。

三、广州市红山村当下数字化引入现状

(一)校地合作建立数据库

当地政府与华南理工大学进行合作,形成“基于知识服务的中国客家文化原创数据库建设”专项项目。但目前还处在规划建设阶段,未全面普及实施。

(二)基础数字设施普及

基本电信网络光纤的接入建设。同时当地已有建立相关民生数字化设备,如民生自主服务一体机等(银行卡、身份证、社保卡等合为一体使用,对于当地村民来说在医疗保障的使用上具有重要作用)。

(三)全息沉浸式灯光秀

首次引入智慧科技应用于旅游景点建设,360°全息沉浸式投影灯光秀带给游客极致的体验,但也存在着相关智慧硬件的引用不到位、未考虑到实际情况、容易造成乡村停电等紧急事件。

(四)基本网络宣传平台

对于红山村的相关商品及旅游景点在相应旅游APP等平台上均有介绍与推荐,能够吸引游客的到来。但是平台也存在着与实物不符、介绍过于简略、缺少游客口碑等基础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与开发。

四、融合路径

面对红山墟明显的淡旺季情况,我们借鉴湖南宁乡市,将“高科技”与农耕文化结合,将乡村旅游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以游客喜闻乐见的方式使其欣赏到农耕文化的精髓。我们尝试以红山墟为核心枢纽,盘活红山村最大型油菜花田周边的闲置资源,以明确的旅游线路导向和可供选择的路线方案,带给游客更加明确的出行方向,同时盘活村内主要旅游资源,将红山墟升级改造成红山村特色基地,该基地以积分制的模式刺激游客游玩和观览红山村。该模式简要介绍为:进入基地不设置门票,特色基地分为文化导览区、商业贩卖区和实践体验区和礼品兑换点。游客可根据个人特色和个人兴趣选择对应的游玩点,每个点对应不同的积分。积分打卡获得后,可到礼品兑换点进行礼品兑换。

(一)文化导览区

运用现代技术绘制红山村景点分区剖面图,并运用AI技术向游客讲解红山村整体状况,包括基础设施、游玩景点、美食饮食和客家文化。该区域下将与政府旅游办、村委会、各景点负责单位和愿加盟优质农家乐进行资源整合(加盟的优质农家乐可获得百分数的补贴资助)。如果游客对客家文化感兴趣,我们则运用数字导航技术,为游客引领至客家文化长廊,进行更详细的了解。如果游客对客家文化兴趣不大,则呈现给游客其他方面的选择。例如:东莞麻涌镇在推动智慧旅游建设上,依托当地旅游资源开发“智慧旅游”系统,以微信小程序和公众号为媒介,开通景区、酒店和餐饮预订、交通查询、景点介绍和旅游攻略等功能,为游客提供“吃住玩游购娱”一条龙服务,增强乡村的吸引力。

(二)商业贩卖区

我们借鉴五泄镇十四都村研学基地,利用已有的传统工艺、文化民俗,通过加强IP主题旅游活动策划、特色农旅产品文创包装、旅游达人直播带货、全媒体营销宣传组合等,促进产业发展。商业贩卖区在红山墟划分商业贩卖区,针对旺季淡季两种情况,我们设计出两套参考方案:旺季时,我们保持村内现有线下摆摊模式,沿用人气化销售,同时做好宣传记录监督等工作,为淡季线上运营收集资源。淡季时,我们则可以运用数字化技术,打造线上贩卖平台,建立“游客—商品”直接对接关系,引进信用分机制和完善产品补充制度,实现无人看守贩卖,节约人力成本。在美食店贩卖艾饼、粄等客家特色小吃;在文创店出售一些红山村明信片、钥匙扣、纪念本、红山娃娃等文创产品;蔬菜瓜果店售卖红山村的油菜花及其他乡土农产品。同时在每一样产品上都附上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商品制作过程。若是感兴趣,则可以根据数字导航移步至实践体验区参与制作。

(三)实践体验区

在农作物种植实践分区,通过AR技术实现可视化技术再现,向游客讲解劳作方法,展示油菜花、荷花等主要种植过程,再由加盟的农户进行现场指导,完成培训进度后,游客可进入种植实验分区进行实地操作,自我种植的花卉可由游客带回进行培养或加入原本村内种植花田。该模式在为当地提供额外就业岗位的同时,为当地游客带来实地体验,以植物的成长可视化增进游客对红山村的情感体验。

在美食制作实践分区,会在现场提供美食成品供游客品尝,同时用3D技术打印,通过数字虚拟人物讲解客家美食制作过程,游客参与美食制作后可直接将制作成果带走。

在文创产品制作分区,给每个游客提供数字化可视的红山村元素,由游客自发想象制作心目中的文创产品。若是产品有新意、被红山村选用后,可以获得精美小礼品一份。

在山歌体验分区,可以通过扫码听音频及现场感受体验,有兴趣的游客可以当场免费学唱,还可以录视频拍照留念。

在客家服装体验分区,通过数字化AR软件虚拟选择服装,在软件上选定服装后由村民拿出实体服装给游客,并引领他们至油菜花田拍照打卡。

(四)文化长廊

文化长廊现有基础设施为静态展示方式——KT版印刷,在建成时期,有效完成了宣传文化而普及文化的作用,但是在现在新媒体技术盛行的大趋势下,该方案需要进行优化。我们建议可通过电子LED屏配合音乐的形式,从视听两方面共同配合,给予游客了解红山村文化的新形式,创设利于红山村传播的情景,让游客更加直观地了解红山村客家文化。

该模式还将与政府文明办、旅游办等单位协商合作,与村委会沟通,将为游客展示客家饮食文化、客家人情文化和客家农作等文化风情。以文化集中展现的形式,为游客提供更为核心和本质的红山村核心形象,弥补现有村内文化核心现象不突出的局面。

五、建议

全面推进数字化赋能乡村旅游基地建设要引入适宜农村发展实际的数字化设备与技术,同时还需在人才智力条件的维护下推动数字化可持续发展,需要校企地协同发展,推动资源的协调与融合,共同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

(一)校地合作,搭建人才与产业之间的桥梁

实现数字化赋能乡村旅游基地建设,前提在于人,关键在于人,要结合人才培养与人才引入,利用旅游基地吸引人才落地扎根,在智力保障下推动数字化发展延伸至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红山村地处广州市花都区,靠近广州部分高校,通过地方政府与部分高校进行合作培养,将红山村旅游基地纳入毕业生实习基地中,一方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另一方面使红山村更直接更有效地对接人才资源,缩短学生与企业之间的磨合期,降低红山村当地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成本,有效地降低员工的流动性。

(二)校企合作,合作孵化科技成果

数字化乡村建设需要技术基础,但红山村数字化基础薄弱,运用程度低,基于红山村实际,校企双方可以共建实训基地,以红山村旅游基地为研究对象,依托实训基地的资源和设备进行数字化技术的实验和研发,打造成为高新技术孵化器和技术创新基地,为红山村数字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企地合作,提供资金和物质保障

红山村当地政府要积极与企业集团协同合作,为红山村当地旅游业发展打开合作通道,构建企地合作平台,发挥企业在旅游资源整合和一体化管理上的作用,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推动旅游基地的宣传推介与创新进一步完善与巩固,实现企业与地方的合作共赢。

六、结语

当今时代,数字化蓬勃发展,带来无限可能。笔者建议该模式简要介绍为:进入基地不设置门票,特色基地分为文化导览区、商业贩卖区、实践体验区和礼品兑换点。同时,应该把握时代机遇,积极推动数字乡村发展。以完善当地基础设施为根本,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并以此为突破口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既需要战略谋划,更需要精准施策、对症发力。

猜你喜欢

山村数字化旅游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山村日出
我请大雁落山村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山村之晨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山村晚归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