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措施
2021-11-27任飞
任 飞
(喀什大学 新疆,喀什 844000)
乡村振兴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现阶段,国家及地方区域政府对农村建设发展问题愈发关注,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关键。由于受外界客观环境影响,使得我国农村经济、文化、教育水平有所缺失,难以顺应社会发展需求。高校思政教育作为必修科目,通过思政教育能够充分发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自身所具备的优势特征,所以高校开展思政教育振兴乡村战略发展的必然趋势。
1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现状
高校教学任务更偏重于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对其进行优化与创新,任飞教师对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采取文艺方式开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也可以借助高校思政教学课堂的开展,提升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掌握与理解,使学生增加对思政课程的学习兴趣,了解学习思政知识的重要作用,从而提升高校思政课堂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为高校教学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提供新思路,能够有效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深入探索与研究,且对优化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具有较为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为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科学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对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与开拓教育视野具有学术意义,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
2 开展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指导,并在实践应用中实现价值理性与技术理性的统一。高校以培养有利于国家与社会发展的全面型优秀人才作为主要教学目的。高校开展学生思政工作的宗旨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高校的学生管理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妥善落实至关重要。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核心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及意愿,从根本上了解学生管理及思政教育的相关政策规范,掌握学生的成长特点。在学生管理体系中融入学生思政教育理念,并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管制度,最终以实现高校为社会主义发展培养人才的教育目的[2]。
3 我国乡村发展现状
现代化社会主义新时期,在科学技术不断优化创新的基础上,加速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产业结构转型的前提下,也从根本上提高了经济效益的增长。现阶段,工业作为推动社会经济的重要因素,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料,导致生态环境发生严重破坏。由于政府对城市内部建设格外重视,忽略了乡村建设,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城市居民对农村建设也缺乏重视,甚至对农村居民存在偏见。因此,乡村基础建设水平难以提升。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及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城市居民对于住房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各区域政府为加快当地城市化建设,大规模开发房地工程建设,大肆占用乡村用地与水资源,将建设重心放于城市发展中,对乡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缺乏关注。再者,城乡规划受到短期利益的影响,地方政府为提高经济效益,缺乏对乡村合理建设规划,制约了乡村振兴发展[3]。
4 乡村振兴的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中所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新型资源配置方式,在互联网科学技术支持下,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保障,能够有效提高资源要素流动,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数字经济不仅对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进行了优化与改革,为农业生态发展提供了新方向,从根本上推动了乡村经济建设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保障。
5 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方法
5.1 高校要有“大思政”格局的意识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整体与意识是完善与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保障。不仅需要高校思政教师及辅导员进行配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思政观念,还需要增强高校全体教职人员的思想政治素养,使其加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落实到高校中。为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任飞教师通过引进课外教学资源,以强化学生的思政素养。
5.2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高校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中,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保证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被侵犯,教学开展工作以实现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及意愿。此外,高校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机融合,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规范与管理能力,建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使学生真正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优秀人才[4]。
6 依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措施
6.1 培养大学生帮扶乡村发展的高尚情操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不仅能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导向,还能够有效推动农村振兴发展。所以,为保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开展,任飞教师从我国实际运行状况以及历史出发,使学生掌握与了解各阶段指导思想的发展历程,将中国社会历史变化加以记录与呈现,以此提高高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动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为振兴乡村工作有效运行提供保障。
6.2 加强与农村委员会的交流
村委会在乡村振兴工作中主要起领导作用,深入了解基层组织运行发展状况,与农村委员进行深入沟通,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建设,一方面,可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身所具备的优势特征为乡村振兴培养优秀型人才,另一方面需要将马克思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6.3 引导和培养农村大学生成为马克思主义精神文化的宣传者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引导,准确的思想引导有利于建设合乎我国国情发展道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来讲,马克思现实主义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结合,为中国特色社会发展现实主义建设提供便利。它对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农村大学生中培养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宣传者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有利于大学生更好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6.4 培育具有乡村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核心,乡村文化可推动乡村振兴有序发展,能够满足乡村居民对文化的需求,具有特色乡村文化至关重要,通过高校思想政治建设有利于推动农村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持续发展,还能够提高乡村学生情感意识,为新时代城市建设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7 结束语
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态势下,在构建乡村建设时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寻找带动乡村振兴发展的科学道路。提高乡村经济建设,为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农业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提供保障。因此,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可持续进展,通过高校思政教育培养农村大学生作为关键方法。所以,应该对新时代乡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通过大量实地调研来探索出不同乡村地区的文化发展之路,以此推动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为早日实现民族复兴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