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飞行学员订单式培养模式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及措施
2021-11-27杨琸之
杨琸之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四川 广汉 61830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又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对外开放事业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民航事业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波音公司针对中国市场进行研究所发表的《飞行员与维修技师展望》显示,中国民航事业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所需要的飞行员需求量高达10万名以上,然而我国现阶段的各大飞行院校每年仅能输送合格飞行员2000名左右,由此充分显示出民航人力资源的缺口问题。基于国家民航事业的发展需要,飞行学院不断提升招生数量,同时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充分结合航空公司的经营理念进行针对性的人才培养[1]。同时在培养费用方面也获得航空公司的支持,已使更多学员能够加入民航院校进行飞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通过这一培训模式,既解决了学子因飞行员的培训费用高望而却步的现状,同时也满足了飞行学员的就业需求,从多方面提高了飞行人才的培养效率[2]。因此订单式培养模式是现阶段飞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也是契合时代背景的必然发展趋势。
一、飞行学员订单式培养模式对学生管理工作所产生的影响分析
(一)优秀学风建设难度大
对飞行学员进行订单式培养,是指学校与航空公司进行合作,然后基于教育主管部门对飞行学院的招生指标,进行飞行学员招收与培训,学员在入学以后便与相应的航空公司签订委托培养合同,而所进行的飞行学员招生、培养、境外飞行训练等多项费用都由航空公司承担。相应的飞行学员完成学业,按照要求获得相应的证书,符合航空公司的用人标准便能够进入航空公司就业。因此在订单式培养模式下,飞行学员一旦进入学校便有了“金饭碗”。然而也正是这一培养模式使得很多飞行学员在进入学校以后,因自身专业的优势,容易浮躁骄傲,迷失自我,影响了学生的进取心和学习动力[3]。俗话说“动力来源于压力”,没有压力,其动力就会大打折扣。也正是这一原因,使得飞行院校学生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很难养成,学风、校风建设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困难重重。校风建设难度大既影响到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同时也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成绩。因此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应基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改善,以促进飞行学员综合素质的进步,全面提升飞行院校的管理水平和质量。
(二)管理效率低
在飞行学院订单式培养模式下,飞行人才属于定向培养。然而不同的企业对于飞行人才的使用需求各不相同,无论是在人才培养目标,还是人才的日常管理方式方面,均有其自身的特点。面对不同的企业,对于同一批学生就需要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程序。这使得飞行院校在进行飞行学员管理时其效率较低。例如在一个培训中队的学员隶属于多个航空公司,因此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基于相应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进行人才培养。再如,培养程序方面,有的航空公司要求学员在完成理论知识学习以后便可进行国外上机培训,而有的航空公司则要求相应学员在完成理论知识学习之后,需要获得相应的私、商、仪、执照考试,才能够准备出国上机训练[4]。在不同的航空公司要求下,教师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面对着学生的不同状态,既要指导学生进行执照考试,也要为学生的出国训练进行准备。学校飞管部门需要结合航空公司的具体要求分批次建立学生档案库,采集学生信息。针对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措施,无法达成统一的标准进行管理。这就使得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校管理效率低下。
二、飞行学员订单式培养模式下学校管理改善对策
(一)完善学校规章制度
基于现阶段飞行学院在进行学员培训过程中所采用的订单式培养模式,我们在进行学校管理时既要发挥出订单式培养模式对人才培养所带来的优势和有利的一面,也要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来预防这一管理模式下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因素。基于订单式培养模式所造成的“金饭碗”学习环境,我们应通过学校规章管理制度的健全,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风气和环境[5]。既能够注重学生的职业性角色特点,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显著提升与进步,同时也应注重“学生”这一本质身份,在教学和育人方面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先培养优秀的学生,再为航空企业培养优秀的技能型人才。
首先,学校规章制度的完善应涉及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后期的职业生涯等各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需要制定出量化评价模式,通过量化评价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压力和紧迫感,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完善制度,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只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和良好的行为表现,才能够有能力胜任航空公司的工作任务,才能够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通过这些制度和管理措施的完善,使学生即使在订单式培养模式下成长仍然能够拥有积极的进取心,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良好的飞行院校学习风气。
其次,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的人才培养具有强烈的指向性,那么如何才能够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呢?学校的日常人才管理方法应与航空公司进行有效对接,将航空公司的用人要求和人才管理方法应用到人才培养模式上。在满足所培养出的人才符合航空公司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求基础之上,同时能够达到对航空专业人才的育人目的,以打破传统管理模式下“只管用人不管育人”的不良局面。通过与航空公司的沟通和交流,从学校到公司层面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以学生的在校表现作为学生的入职基础,针对学生在学校的日常行为进行有效监控,对于学生的优秀表现进行公开表彰,对不良表现进行惩处。对于不服从学校管理,不按照要求完成学业的学生,可接受航空公司的解约。以在飞行院校建立警示作用,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充分认识到即使给了“金饭碗”的平台,但也需要自身的不断努力,只有足够优秀才能够真正获得“金饭碗”指标。
(二)开展精细化管理
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进行飞行学院的管理,应充分基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基于飞行学员的基本学习情况与状态,开展精细化的管理。精细化的管理将使各项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细节化,这种细节化并不仅仅体现在管理对象的细节,同时也体现了管理人员的精心安排与精致服务。基于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特点,以不同航空公司为方向进行学员分类,这样有利于各项管理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不会出现交叉复杂的情况,使管理工作能够得到快速落实,并能够有效提升管理效率。而同一航空公司的学员同步进行日常学习、生活以及流程安排,有利于学员之间彼此探讨、共同学习,也有利于在教学的过程中构建更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构建竞争的氛围,激发学生的进取心。精细化管理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6],通过细节化的管理工作使师生之间能够构建和谐的关系,进而结合学生的学习与培训要求,发挥管理员的诚心、精心、细心,在学生各项事务管理的过程中寻找最佳的切入点,以更准确把握学生的基本情况,能够针对性的结合学生的学习要求进行引导,将使飞行院校的管理效果与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三)深入本质,强化教育职能
基于订单式培养模式下飞行学员的教育现状和相关问题,我们能充分认识到订单式培养模式的优势,但是也要认识到人才培养的本质。学校并不等于工厂,我们所培养出的飞行学员并不是航空企业的产品,因此在按照航空企业的要求进行定向培养的过程中,应进一步强化教育的职能和本质,使学校仍然能够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这一方向不容偏离。在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认识到,教育开展的主体仍然是学生,只有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与发展,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与进步,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才是最终目的。因此,既要从理论知识方面全面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从技能方面满足社会对人才的使用需要,使学生的基本能力满足现实需要,也要进一步加强德育教育,充分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目标。使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飞行院校在满足人才培养实效性的目标下,也能够充分践行德才兼备人才的培养指标。因此应进一步凸现教学的本质,进一步深化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强化学校的教育职能,即使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也能够向企业、向社会、向国家输送出技术过硬、综合素质良好的合格人才。
三、结语
在飞行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虽然大量的人才缺口使得我们不得不注重飞行人才培养的效率,但是我们也要充分尊重教育的本质,应结合教育管理的基本职能,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未来应进一步完善飞行院校的规章制度,以消除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也要以细节化的管理理念,全面提升飞行院校的管理效率,为国家航空事业的发展培养大量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