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防御技术》第49卷(2021年)主题分类索引
2021-11-27
·特约稿·
一种高超声速飞行器在线反馈滤波算法
高长生,王越欣,荆武兴,等(1-1)
定向能反精确制导武器作战效果评估方法研究
胡晓磊,赵宇(2-1)
临近空间目标跟踪与预报技术研究
李君龙,周荻,王冠,等(3-1)
纳卡地区冲突无人机攻防运用分析及地空反无人对策建议
吴静,蔡海锋,刘俊良(3-13)
基于Lyapunov方程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变结构控制
郭建国,杨胜江,鲁宁波,等(6-1)
·空天防御体系与武器·
基于层次化体系的武器系统大数据管理研究
高健,杨富学,汪保龙(1-8)
美国国防采办中的需求生成机制
宗凯彬,张承龙,薛晨曦(1-18)
深海安全问题的认识思考
武立军,胡鉴航,王旭,等(1-27)
未来深空安全问题的几点思考
武立军,王旭,王建斌(2-8)
基于OODA循环的反舰导弹作战效能评估研究
卜晓东,张军(2-13)
智能雷在特种作战中的应用
李欢,刘欣璐(2-20)
考虑时空因素的美航母作战体系技术贡献率评估方法
陈秋丽,罗承昆,刘颖,等(3-21)
水面舰艇反潜防御中无人潜航器兵力需求研究
戚学文,夏青峰,王相(3-30)
美国关键基础设施电磁脉冲防御政策简析
冯寒亮,夏良斌,王娟,等(3-38)
水面舰艇作战试验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研究
徐强,金振中,杨继坤(3-47)
基于模糊-ADC的反舰导弹武器系统效能评估方法研究
杨剑波,宗思光(3-55)
电磁轨道炮电枢前感应磁场特性及其受力分析
李天亮,殷大虎,陈烺中,等(4-1)
中大型无人水面舰艇及编队协同发展分析
王得朝,金霄,陈浙梁,等(4-7)
决策树集成方法在反舰导弹效能评估中的应用
姬正一,陈阳,沈培志,等(4-15)
军用直升机主动防御系统及其关键技术分析
史志富(5-1)
基于马尔可夫模型的多点源诱偏系统作战计算问题
任义冬,金家才,罗金亮(5-7)
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实战化改进模型
龚亮,王庆权,罗红吉(6-9)
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进展及防御策略分析
王鹏飞,罗畅,白炎(6-16)
·军事智能·
面向人机融合的C4ISR系统架构研究
张兆晨,毛晓彬,周光霞(1-32)
多武器跨域智能协同对空作战应用及关键技术
汤润泽,张承龙,李林林,等(2-26)
人工智能技术在光学对地观测领域应用探讨
姚保寅,毛磊,肖柯,等(5-26)
·飞行器技术·
导弹静电放电效应及其防护装置应用研究
张力,张家俊,李鑫宇,等(1-40)
子母弹结构特征对分离特性影响分析
黄阳阳,姜毅,李玉龙,等(2-35)
不同抽吸孔布局的进气道数值模拟机理分析
刘波(2-43)
含相变材料热结构拓扑优化研究
张晓亮,于江祥,刘昌洪(3-63)
弹架间隙对机载外挂振动响应的影响研究
刘相秋,刘凯,张红波(4-24)
基于谐振升压的小型超声波电机驱动器
徐浩桐,王三舟,黄伯超,等(4-28)
旋转舱体抛罩对其姿态影响的分析
李维洲,宋晓东,王帅(5-14)
杆式杀伤元可控飞散技术研究
张亮,毛川,李川,等(6-22)
两种充气碟形囊体结构力学性能比较研究
张清南,李昂,陈晓岚,等(6-29)
变体飞行器的运动学特性研究
吕铁钢,陈国光(6-36)
·导航、制导与控制·
线性二次型及模型预测控制编队控制研究
武梅丽文,王晓东,宋勋,等(1-47)
基于经典控制理论的制导系统校正方法研究
曹有亮(1-53)
可实现以期望角度过顶迂回打击的制导律设计
吴锟,陈东生,金岳(1-59)
一种单轴旋转的车载IMU/DTU组合导航方法
陈鸿跃,陈雨,赵晓伟,等(1-66)
多基地多目标无人机协同任务规划算法研究
潘楠,刘海石,陈启用,等(2-49)
柔性网空中联合组网参数配置优化算法
贾彦翔,邱旭阳,卞伟伟,等(2-57)
UKF滤波算法在两点边值问题求解中的应用
藏洁,刘升刚(4-35)
基于改进神经网络PID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研究
闫浩安,李建冬(4-43)
基于鲁棒H∞控制的无人机纵向自动驾驶仪设计
李勇,李树豪,党利(5-32)
分布式多无人机编队控制与博弈算法研究
马特,郑致远,赵军虎(5-45)
基于落角约束的偏置比例导引律的研究
严鹏辉,刘刚,缪前树(6-43)
激光制导武器打击跨江海大桥的方式研究
陈利斐,宗思光,杨剑波(6-49)
·指挥控制与通信·
海上编队传感器管理架构研究
丁春山,何佳洲(1-75)
基于OKNN的目标战术意图识别方法
刘秋辉,崇元(3-73)
辐射风险和多目标跟踪精度约束下的传感器调度方法
安雷,李召瑞,吉兵(6-56)
·目标特性与探测跟踪技术·
光幕靶破片速度测量方法及误差分析
禄晓飞,易成龙,邹卫科,等(1-84)
IFM系统的双交叠信号分析及改进
王洪迅,王连河,王建,等(2-64)
递进型优化算法对相控阵天线阵列的波束优化
马小梦,何岷,张长革(2-72)
远程毫米波高分辨雷达系统关键问题研究
王洋,张宇,刘丹,等(2-78)
太空飞行器烟幕干扰遮蔽消光特性研究
张磊(3-80)
地面军事车辆主动对抗技术需求与应用
余慧娟,韦学中,刘相新,等(3-86)
一种PCNN和边缘检测协同的SAR图像分割算法
王彬,王国宇(3-92)
一种无人机辐射源调制样式识别算法
黄祥,徐静,都晨,等(3-98)
基于二阶Keystone的微弱运动目标检测
翟心蝶,杨刚,廉杰(3-105)
基于先验稀疏模型的光谱图像压缩采样检测
李潇飞,唐意东(3-115)
分布式2D雷达网的航迹关联方法
谭顺成,陈中华,于洪波(4-49)
相控阵天线物理和功能毁伤评估方法研究
周理,史健,张清博,等(4-56)
隐身飞机投弹对防空武器前置角误差的影响
刘明杰,王春阳,曾会勇,等(4-64)
固定单站无源定位可观测性及仿真分析
相飞华,王杰贵(4-72)
海洋环境要素探测仪采集处理器的设计与实现
冯剑锋,王俐纯,栾英宏,等(4-79)
异类传感器团目标同一性识别方法研究
张晓莉,薛树波,杜广洋,等(5-51)
大时空差条件下高超声速目标检测关联算法
薄钧天,王国宏,于洪波,等(5-56)
抗全向诱偏时序控制算法仿真研究
万鹏飞,付孝龙,李跃威(6-68)
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雷达杂波抑制方法
施端阳,林强,胡冰,等(6-74)
基于多源信息的舷外有源+烟幕协同干扰研究
智存,吕明山,王龙涛(6-84)
·综合保障性技术·
螺纹连接防松技术研究及试验验证
黄志强,郑旺辉,金景峰(1-91)
面向维和装备保障的模拟训练系统研究
康警予,刘晶,陈忠,等(1-98)
长周期服役系统可靠性与维修成本评估
祝华远,李军亮,王利明,等(2-86)
自行高炮可见光伪装对策研究
魏嘉楠,张振友,王树鑫(2-95)
导弹自然环境适应性综合评价方法
刘艳,刘艺,陈江攀,等(3-123)
导弹装备自然环境试验现状及建议
刘艳,陈江攀,刘艺,等(4-86)
基于组合赋权-改进灰色关联的导弹状态评估决策
李海君,徐廷学(4-91)
基于优化AHP的远火模拟训练成绩自主评定方法
姚恺,黄少罗,王晋生,等(4-99)
固体火箭发动机复合材料壳体健康监/检测方法
吴昊,杜鹏程,王华斌(4-107)
基于不确定性量化的装备抢修效能云模型评估
刘保军,李成,卿华,等(5-65)
地面电子对抗装备损伤结构模型构建方法研究
刘飞,苏周,姜思宇,等(5-71)
基于改进Grey-AHP的雷达装备维修性评估方法
张馨予,胡冰,张逸楠,等(5-78)
基于成本分析的装备维修调度优化模型
宋卫星,武婧婧,董志鹏,等(5-88)
基于区间贝叶斯网络的复杂系统可靠性分析
熊娜,梅天宇,李飞(6-90)
基于人为因素的航空装备系统效能评估技术
吕宝,刘钊,魏小根(6-98)
联储联供模式下装备维修器材储存数量建模
郑华颖,高崎(6-106)
·测试、发射技术·
固体火箭空间快速响应任务规划研究
蔡应洲,贺绍飞,谷振丰,等(1-107)
基于网络的导弹远程测试系统设计与研究
朱京来,冯梦琦,顾彬彬,等(2-101)
Ku波段功分放大3D-MCM设计
赵昱萌,凡守涛,韩宇,等(2-106)
压缩空气弹射在武器系统中的应用综述
赵芳,王太江,陈钦,等(5-95)
导引头瞬态冲击环境辨识与天地差异分析
苏华昌,孙颖,陈贵龄,等(6-112)
·仿真技术·
海空目标情报信息仿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龚博文(2-111)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雷达辐射源识别
牛浩楠,王文灿,刘清波(3-130)
低慢小目标复合拦截任务规划仿真分析
卞伟伟,吕鑫,刘蝉,等(5-104)
两种侵彻载荷下装药结构动态响应特性数值模拟
张立建,郭洪卫,吕永柱,等(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