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调查研究
——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11-27郑素晓王力伟
郑素晓,王力伟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214206)
1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学生职业适应能力,服务就业创业,紧贴地方经济发展需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为实现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针对大一学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课程,大三学生中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共38 学时,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同时在大二学生中开设创新创业网络课程,共32 学时。针对对创业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学校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合力开设了SYB 创业课程。课程以创业活动为主线,把握相关学术领域的知识体系和内容,结合中国在过去三十年开展的创新创业活动的实际,讲授创新创业活动领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让学生从创业的视角,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社会运行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则,增强创业意识、训练创新能力、培养创业精神。
在课程实施上,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校通过开展教学督导、学生评教、教师评教等来保障教学质量。为支持毕业生创业,学校对毕业年度有创业意向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提供每人1 500 元的创业补贴,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在取得的成效上,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在2019 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立项35 项,2018 年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训练、创业实践项目结题40 项,2019 年院级“大学生创梦广场”立项项目108 项,2019 年“武进人才杯”江苏省第十四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一等奖1 项,二等奖1项。2019 年“创响无锡”全市大中专院校创业能力大赛一等奖1 项,三等奖1 项,2019 年江苏省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1 项。
2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问卷调查
2.1 基于学生视角
2.1.1 问卷设计及调查过程
选择在校生及毕业两年内的学生进行调查。本次问卷共实发放200 份,回收189 份,有效问卷189 份,有效率为94.5%。其中,男生100 人,占比52.91%,女生89 人,占比47.09%,参与调查的学生主要以经管专业和陶瓷专业为主,分别占46.7%和35.8%。
2.1.2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2.1.2.1 创新创业课程的目标分析
人才培养目标的制订不仅要为教师在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实施方面提供依据,而且还要向目标学生传达教学期望,学生能够通过人才培养目标了解到课程学习能够为他们带来什么。
根据调查结果,学校38%的学生基本了解创新创业课程的目标设置,45%的学生不了解,仅有17%的学生对课程目标比较清晰。可见,学校在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前,要先让学生了解课程目标,以提升课程开设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1.2.2 创新创业的课程内容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选择了解创业的完整流程和各地区创业扶持政策的占32.5%,选择如何获取资金的占19.2%,两者加起来超过调查样本一半的人数,因此,学校在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的时候,课程内容的设置要注意包含创业的完整流程、各地区创业扶持政策,另外还要有资金获取渠道的讲解,可以进行典型案例讲解,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1.2.3 创新创业的课程实施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52%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创新创业的课程在大二下学期,应该贯穿大一到大三学期,面向全体学生,也有31%的学生认为创新创业的课程只需面向具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因此,超过半数学生具有创业意识,学校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应该贯穿大学三年,并且要加强宣传,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面向有具体创业想法的学生,帮助其创办企业,还要对所有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
2.1.2.4 创新创业课程的困难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48.1%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实践课程较少,学校提供的实训平台没有被较好利用,教师还是停留在理论讲解层面,关注技能比赛的成绩,没有将创业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提高放在首位。31.2%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能力有限,指导教师虽然理论经验丰富,但是很少有创办经营企业的经验,真正合格的创新创业教师寥寥无几。
2.2 基于教师的视角
2.2.1 访谈过程
选取了3 位担任就业创业课程教学的教师进行访谈。访谈提纲设置了六个问题,主要内容涉及创新创业课程的目标设置、内容、实施效果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等。部分问题的回答如下。在问题“您觉得创新创业课程目标设置有什么问题吗?”的回答中,教师A 认为课程目标的定位不清晰,学生不知道通过这门课程能够学习到什么,往往只有第一节课还是兴致满满。教师B 认为课程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他认为课程目标设置应与学生的专业课程相融合。教师C 认为课程目标设置应根据不同学院的专业特色进行设定,比如陶瓷学院的创新创业课程目标就应该是适合宜兴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在问题“您是如何上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课程的?”的回答中,教师A 是根据学校发的教材,自己在网上再搜一点案例,纯粹讲理论学生没有兴趣。教师B 是根据已有的课件教授,然后讲解一下创业计划书的制作,说实话创业计划书怎么写他自己也不十分清楚。教师C 是跟其他教师要的课件,然后网上搜了一些热门地区就业创业的政策进行讲解,学生比较感兴趣。
2.2.2 访谈结果分析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数量缺乏、专业水平不高,缺乏丰富的创新创业知识和实战经验,教学方法单一,内容设置不合理。
3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问卷和访谈结果可以看到,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在取得创新创业成效的同时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如下。
课程目标方面,定位不清晰,不能将各二级学院的专业特色与地方经济发展相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未与专业课教育融合发展。
课程结构方面,课程设置的深度不够,创业创业课程开始在大二下学期,没有贯穿大学三年,虽然大一学期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分网络课程和实践课程,但对网络课程的监督不到位,在线答疑环节未启用,学生只是为了得到学分,实践课程的学时较少,所以创新创业课程设置的深度不够科学。
课程实施方面,创新创业课程为网络理论学习课程,虽然开设了针对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际运用能力的SYB课程,但覆盖面小,全校近2 600 名毕业生,参加SYB 培训的学生仅近300 名。依托创新创业竞赛为载体,真正参与的学生也是少数。
课程教学方法方面,因担任创新创业授课教师的是辅导员,大部分辅导员不仅没有相应的学科专业背景,而且没有经过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他们进行授课依据教材讲授为主,缺乏创办经营企业的经验,对各地区创新创业政策不了解,无法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政策咨询。
4 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议
4.1 明确课程的培养目标
创新创业课程应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各专业在制订人才培养目标时要将专业课、实训课的目标细化分解,融入创新创业的内容。
创新创业课程目标应立足于地方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地方产业特色,根据市场变化进行教学活动,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人才。
4.2 优化课程结构和内容
学院应针对不同年级开设不同层次的创新创业课程。大一年级开设相关的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如“创业基础”“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特别是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要重点培养,可以开设一些“企业运营管理”“创业风险防范”的选修课。
4.3 丰富课程的形式
在理论课程学习方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可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翻转课堂等,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在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方面,学校要加强对专业课教师的培训,监督教师企业下厂实践真正到位,积累企业经验,能够将创新创业有关的政策、实践案例、企业运营管理、风险防范等内容融入专业课程的讲授中去。
在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方面,定期邀请优秀的企业管理人员、创业校友讲解创业实战经验、企业风险防控以及企业管理经验。邀请工商部门的专家作就业创业方面的政策解读。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创新创业和创业训练项目申报,利用好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在真实的情况下提高创业能力。
4.4 完善课程保障体系
从高校、政府、企业三个方面保障创新创业课程的有序实施。设立专项资金,加强创新创业教师的在岗培训,只有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才能保证课程实施的效果,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新创业教研室要起到实质的监管作用,具体负责创新创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设定,加强课程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加强校企合作,学生可以到企业实习,提高创业素质,教师到企业锻炼,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