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唢呐演奏技法及伴奏效果的改进提升
2021-11-27王洪杰毕节歌舞团
□王洪杰 毕节歌舞团
唢呐是我国历史独特的悠久、流行广泛、技巧丰富、表现力较强的民间吹管乐器,它声音开朗豪放、高亢嘹亮、刚中有柔,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和欢迎。唢呐在我国的京剧表演中运用较为广泛,其是一种特有的民族文化。不论京剧还是唢呐,都有独特的演奏形式和演奏技巧。
一、京剧唢呐的表现形式简述
写意和虚拟性是京剧的基本特征之一。传统京剧舞台的基本布置是一桌两椅,一块幕布,根据剧情需要进行虚实变化,进而引导观众通过想象来感悟戏曲的内涵,这样,舞台上下共同成就了戏曲的空灵之美。京剧唢呐曲牌种类繁多,内容广博。绝大多数的京剧剧目要用唢呐曲牌来烘托、渲染舞台气氛。京剧唢呐曲牌主要是由昆曲而来,也有一部分是从地方戏曲、民间乐曲借鉴而来。经过多代艺术家的尝试、磨合,这些艺术形式已经有机地融入京剧之中,并成就了我们今天所听到的京剧唢呐曲牌。
曲牌具有强烈的灵活性,一个曲调可以运用到很多京剧曲目中。戏曲乐队常用的唢呐有两种:一种是高音唢,另一种是中音唢呐。高音唢呐也叫小唢呐或海笛,小唢呐一般在唱腔或伴奏音乐中使用;中音唢呐俗称大唢,常配合武场(打击乐)演奏吹打曲牌。由于京剧曲目很多,所以其伴奏也会有所不同。
唢呐在京剧中的使用情形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作为戏曲(主要是京剧)演员演奏的主要伴奏乐器,另一类是在戏曲的曲牌演奏中使用。一般来说,京剧的传统伴奏方式多用京胡伴奏,京胡指的是高音二胡,这是人们所了解的。由于京剧曲目繁多,伴奏乐器也不仅局限于京胡,所以就添加了唢呐,使京剧更加富有感染力。因此,唢呐为京剧舞台和音乐气氛增添了不少艺术效果。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艺术的要求也有了变化,推陈出新成为各种艺术的发展趋势。唢呐演奏者只有提升自身的演奏技巧,才能演奏出更受人们欢迎的作品。
二、京剧唢呐的技巧及改进方式
当前,唢呐在京剧乐队中不仅要演奏曲牌,还要演奏幕间音乐、特定的音乐片段、唢呐独奏,甚至还要演奏特色音效,如马嘶、鸡鸣、婴儿啼哭等,这就要求演奏者具有一定演奏水平和掌握高超的演奏技巧。笔者认为,演奏者如何在京剧伴奏中提高唢呐伴奏能力和演奏技巧,应从唢呐演奏的三个要素进行改进。
第一要素是气。我们都知道,学习唢呐演奏时,要根据音乐的情绪、乐句的长短、节奏的快慢、感情的表达有意识地进行呼气和吸气,气息的正确与否影响着后面的演奏效果及音准音色的表现、技巧的表现等。在演奏唢呐时,要想做到让气息平稳而正确,我们就要多做呼吸练习法,从而能够随着剧本表达的情感不同吹奏出不同的音乐。
第二要素是唇。唇是保障唢呐音色、音准的重要一环,现在的唢呐演奏口型一般为“嘟”形,即演奏时口型发“嘟”,这种口型增加了唇肌厚度,使发音饱满浑厚、富于弹性。京剧唢呐演奏中,演奏者大多是唇“包”着哨片演奏,甚至不用气盘。这种演奏口型的双唇过于往里收,唇肌紧张,发音响而不美、松而不柔、亮而不脆,弱音不易控制。唢呐俗名“响器”,其以声音大、穿透力强著称。因而“弱音”的控制是唢呐演奏中较难掌握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衡量演奏者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弱而不虚,强而不燥”是唢呐专业演奏者追求的一种境界,也是演奏好乐曲必须攻克的“堡垒”。如果基本功较薄弱,演奏者在演奏曲牌的过程中就会过于谱面化,演奏出的旋律就呆板、机械。要想改变这种现象,演奏者就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训练。
第三要素是手。手是旋律进行的基本保障。“手”指的是手指和手腕在唢呐演奏中的运用,旋律的连贯流畅、乐曲的风格表现、不同调式指法、部分唢呐演奏技巧等,都和手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手在演奏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灵活的手指、正确的手型,是旋律流畅、技巧充分发挥的基本保障,因此,唢呐演奏者的手指要灵活自如,并能随心所欲。
以上三个要素就是学习和提升唢呐技巧的基本操作,为了提升唢呐的演奏效果,演奏者需要在这三个要素上多加练习。
随着时代的变化,艺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京剧唢呐也要借鉴民乐唢呐的演奏技巧来丰富自己的演奏技巧,提高伴奏水平。通过气、唇、手的有机配合,演奏者不仅能营造奔放雄浑的气氛、欢快热烈的场景,也能表现出悲切的情感,充分体现京剧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