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宜机化”建设现状与建议
——以榆树市为例
2021-11-27裴海河王成尧
高 飞,裴海河,王成尧
(1.榆树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吉林 榆树 130400;2.榆树市环城乡综合服务中心,吉林 榆树 130400;3.榆树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吉林 榆树 130400)
0 引言
高标准农田“宜机化”建设是指通过田网、路网、水网、电网、农业科技、后期管护等配套设施的建设,通过集中治理“巴掌田、鸡窝地”等不规则地块和农业设施配套,实现土地平整、集中连片、消除死角、小并大、弯变直、机耕路通达等农业设施完善配套,能够适合大中型农业机械下田耕作、播种、管护、收获,进一步提升了高标准农田农业科技应用和全程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了高标准农田与先进的农机、农艺完美结合,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条件[1-2]。
1 高标准农田建设基本情况
榆树市从2011年开始高标准农田建设,共建成田间路1 809.6 km,土地治理0.72万hm2,江河堤防438.95 km,堤防上有穿堤涵洞106座、机电排涝站24座,松花江堤防有老干江防洪闸1座,共建灌排沟渠360 km,灌溉机井7 500眼,机电配套设施5 500多台套,截至2020年完成治理面积11.6万hm2。尽管基础设施在不断加强,但目前全市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只有三成。2011—2018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分别由发改、国土、财政等多部门共同实施,建设侧重点各异,没有统一规划设计,造成对土地大小并整、机耕路通达等“宜机化”统一配套设施方面设计内容严重缺乏。2019年以后按国家要求统一由农业农村局完成,虽然加入了部分“宜机化”建设内容,但依旧缺乏高标准农田“宜机化”建设详细指标,导致大部分建成地区依旧生产方式粗放,先进的农机化措施贡献率较低,全程农业机械化“最后一公里”依旧没有打通。
2 高标准农田建设“宜机化”存在的问题
2.1 高标准农田建设缺乏“宜机化”建设内容
由于缺乏高标准农田建设“宜机化”建设指标,建成后高标准农田交叉路口缺乏喇叭口、转弯半径不足、田块间缺乏过车道等农田建设与农机农艺措施需求不相适应的现象依然存在。大中型农业机械入地转场、过沟翻坎、转弯难,有些地域还出现建设好的田埂被移除、衬砌沟渠被填埋拆除等现象,极大地浪费了建设资源,所以高标准农田“宜机化”建设标准制定迫在眉睫。目前,农业部相关部门正研究,把高标准农田“宜机化”建设内容纳入到高标准农田建设重要考核指标之一。
2.2 有地无机、有机无地情况比较严重
目前,建成后高标准农田适宜机械化基础条件发展滞后,“有地无机、有机无地”问题十分突出。农机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还不充分,适用于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农机装备有效供给不足,机具的可靠性、适用性较差,有待进一步提升。农田、农机、农艺融合不够,高标准农田“宜机化”建设和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各项指标适应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2.3 土地流转不规范、难度大,统一规划设计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土地作为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 流转现象日益普遍, 流转方式不断创新。从农村经济长远发展形势来看, 土地流转已成为大势所趋, 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问题, 例如:农民对土地依赖性太强、估价太高、对业主不信任、流转收益得不到保障、流转程序不规范等现象依旧存在。土地大规模流转严重受限,一家一户分散式经营的土地早已不适合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严重限制了高标准农田对土地的整体规划设计和利用,也阻碍了整村、整镇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极大地延缓了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规模化的进程。
2.4 农户认识不足,建设工作难度大
由于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缺乏宣传,个别乡镇干部,特别是农户对此一知半解,大部分农户一直认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就是修路、修桥,认识十分狭隘,导致有些农户在是否占地,给多少补助上纠缠、谈条件,不同意纳入统一规划治理,工作很难开展。加之粗放经营和过度依赖“小农思维”的生产方式,农机农艺先进技术应用十分滞后,新品种、新机具、新科技得不到大面积推广应用,科技贡献率低,严重影响到了农业提质增效,阻碍了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延缓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
3 对策和建议
3.1 把“宜机化”内容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指标
全程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高标准农田“宜机化”建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解决方案,科学合理地制定“宜机化”建设指标是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全程机械化工作的关键,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统一划归到了农业部门,同时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统一规划布局,统一设计实施,统一建设标准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这样更有利于整合资金,建设精品,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要求,农业农村部正在加紧制定一些相关“宜机化”建设的技术内容和执行标准。使工作人员在今后的规划、设计、实施中,能够严格统一执行建设标准、依例而建[2]。
3.2 改地宜机、改机宜地,快速推进农机制造产业升级
探索具有榆树特色区域建成高标准农田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改变农机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不全面、农机装备有效供给不足、机具可靠性、适用性差的现状,要着眼于建成高标准农田对农机装备的新需求,优化农机具补贴种类范畴,加大适宜高标准农田的高端机具、智能机具的研发,快速推进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通过改机宜地、改地宜机,使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农机和农艺完美融合,进一步推动建成高标准农田全程机械化高质高效的发展。
3.3 加大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高标准农田统一规划
大力推动土地有序流转,是实现高标准农田统一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必须按照农户自主、市场引导、政府主持、共同获利的原则,走出一条有利益保障、有利益共享的流转办法,进行土地流转。通过不断探索土地互换承包权证变更登记,“确权确股不确地”的承包权证登记方式,快速推动土地集中连片和整村整乡推进农田宜机化建设。只有破除一家一户的分散式经营,把大片土地统一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布局,实现土地集中连片,机耕路通达,更适宜大型农机进田作业、转运,才能有效促进农业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3.4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群众认识
要加强媒体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宜机化”必要性的宣传力度,通过媒体播放国家政策导向,以及浙江等一些先行省市的建设成果介绍,吸引群众,改变因循守旧的观念。提高农户接受新农业发展趋势,大力推广玉米、水稻、马铃薯、“三辣”等特色经济作物的农机新技术,补齐在节水灌溉、秸秆全量还田、机械收获等方面的农业机械作业的短板,加快推进全程机械化、高质高效进程,提高群众对高标准农田“宜机化”建设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
总之,探索具有榆树特色的区域建成高标准农田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成全程机械化、高质高效工程,就要坚持高标准农田“宜机化”建设,确保在规划、建设、监管等各方面都达到较高的标准。通过高标准农田“宜机化”建设高质量建成,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民稳产增收,实现农业全程机械化,为实现榆树市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打下扎实的物质基础。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