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风琴演奏技能的兴趣培养初探
2021-11-27卡丽比努尔米吉提喀什大学
□卡丽比努尔·米吉提 喀什大学
手风琴演奏过程中独特的艺术性决定了其所拥有的创造力,演奏者应将丰富的演奏技巧及浓厚的感情色彩与乐器完美融合。演奏家在抒发情感的过程中,应为听众搭建情感交流的平台。为达到这种目的,手风琴演奏者既需要有敏锐的音乐嗅觉、丰富的音乐想象审美经验,还需要有非常出色的动作技巧。但无论作品的艺术创造还是动作技术的构成,学习者都必须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思维过程。因此,本文从学习意念这个角度来对手风琴的艺术创作途径和演奏技巧的构成进行多元化的解析,提醒学生在学习中要遵循一些规律,使学生初步了解手风琴学习的完整过程。
一、培养过程中训练手风琴触键的重要意义
手风琴由三部分组成——键盘、风箱和左手的低音贝斯。左右手各有独立的排列结构和指法,由于其组合在一起有内在的三种技能和技能序列,所以是一种很难掌握的乐器。要想奏出优美的曲调,首先要有合适的坐姿,在演奏时把琴体放在双腿之间。坐在合适的位置上,人们不会觉得有太多的负重感。接下来就是弹奏,也就是手指下键,打开风门,风箱产生压力,致使簧片振动发音,这样人们会认为,听到的声音来自风箱,触键的力量也经常被认为只需要按压手指就可以了,并不需要任何力度,但实际上,触键时手指仍然应该拥有一定的力度,并处于放松状态。长时间接二连三地使用某些肌群,会导致肌肉疲劳、生硬甚至痉挛,进而影响音质和曲调整体意境的诠释。虽然触键动作需要很多关节和肌肉的配合才能完成,但真正重要的触键动作是手指在瞬间对琴键的作用力[1]。
二、对爱好者进行手风琴演奏过程中音乐感的培养
要想使一首曲子弹奏得恰如其分、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演奏者首先应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演奏者只有对作品完全了解后才能更好地去感触、理解它。从心理美学的角度来看,演奏者的理解能力就是艺术知觉才能,而在乐坛中,又被称为演奏者的“音乐感”。当我们融入音乐,身体各部分就会和谐,肌肉也会放松。各部分的和谐,就演奏而言是很重要的。为了做到这一点,演奏者必须从心理上着手,而专注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乐师只有在平时多思考、多练习,在练习中“手”“耳”“心”并用,才能深入理解音乐,从内涵上提升自己的音乐艺术修养,加深对音乐的理解[2]。
三、培养手风琴演奏的基本动作技巧
技巧性,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的常识经验,通过操练而形成坚实的、具有主动性的动作或智力活动方法的混乱系统。从技术的细部区别中,我们可以看出心理技术与动作技术的区别。但在日常生活中,动作技术与心理技术的协作构成人们的行为活动,也就是通过大脑的信息加工和神经系统的共同作用来分配肢体动作以完成任务。诚然,其在协同工作中所占的比例因技术组成的不同阶段而有所不同。
演奏的整个动作系统中,演奏者应将腰部、肩膀、手臂、手腕和手指等与演奏动作有关的一系列部位和关节进行连续不断的操练,进而协调一致。当学习者在学习弹奏技巧时,不同的学习方法或学习内容的不同,或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态度转变,都会使学习效果发生变化。
在手风琴动作技术学习的初期,学习者应通过具体的听教师对学习方针、学习内容和方法的讲解,仔细研究教师动作示范,把握动作方法,将清晰完整的动作表象输入脑中,为课堂练习提供参考。接下来,学习者可对演奏动作进行分析,将所要学习的杂乱动作整合成几个简单的分化动作,然后分别进行练习。根据手风琴的外形构造,学习者左手按键和右手键盘是分开的,很难对手指、手腕、手臂的转动轨迹及按键动作的方位进行详细的研究。因此,对弹奏动作起监督作用的并非视觉信息,而是依靠灵敏的肌肉和清晰的动觉来集中注意力,控制弹奏动作。练习这些分化动作时,学习者可以学习到以前的一些经验和信息,其动作也是建立在现已掌握的基本动作上的,因此往往能得到较快的发展。在学习弹奏技术的初始阶段,学习者通常以一种猎奇的心态、极大的热情来对待新技术的操作,这些因素都能使其学习进展更快。
在熟练掌握分化动作后,学习者将进入第二阶段的练习——测验前后连接的分化动作的连接。这种操练中,新的连接结构需要操纵大脑中与之相关的身体各部分的动作,因此,学习者应将动作连接时的触感、肌肉动感放在注意内容的首位。当然,在动作连结的初期,难免会出现一些不愿看到的现象——动作技能的不协调、僵化等。具体可能会表现为学员生理上的疲劳和心理上的恐惧,如肩膀出现酸胀、手指和掌关节过度紧张、过度操练导致情绪低沉、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等情况。在此期间,一些意志薄弱的学习者放弃了操练,但为数众多的坚强的学习者坚定了信心,经过千百次不间断的操练,最终建立了动力定式,形成了连通循环,并挣脱了“瓶颈”,之后不断前进。
学习者从根本上掌握了前后动作的衔接替换,就进入了动作技术构成的最终阶段,即自动产生演奏动作,也就是能够协调、自然、流畅地完成整套演奏动作。此时,学习者根据脑中清晰的动作表象来判断弹奏动作是否符合要求和准确度,如果有误,则及时分配注意力来调整弹奏动作和动作起落。随着动态刻画的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学习者的抗干扰能力也会进一步提高,即使是在生疏的环境中演奏,其也能自若地运用演奏技巧,从而达到更高的演奏效果。
四、培养手风琴的艺术创作过程
钢琴家霍夫曼曾说:“技巧就像是放在抽屉里的东西,精明的艺术家会在适当的时候,出于适当的目的,从它身上提取他所需要的东西,而拥有这些东西是毫无意义的,这种艺术直觉在什么时候和如何使用它们是真正有价值的。”分析手风琴演奏的本质不难发现:那些令人目不暇接、炫技的技巧表现就是手法,而反映作品的艺术内在、刻画明显的艺术意象才是最终目的。一些手风琴演奏者没有得到观众的充分肯定,除缺乏熟练的演奏技巧外,更重要的是没有与观众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当然,成功的演奏家不仅拥有引人注目的技巧,还对作品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艺术创造能力,即在理解谱面信息的基础上融入自身的情感体验,既能展现自身的风格特征和演奏特点,又能与作曲家的创作意图相匹配,达到对作品进行创造性表达的目的。
谱子是手风琴手进行艺术创造的起点,从琴手拿到谱子的那一刻起,其就已经踏上了艺术创造的道路。能否充分地理解曲谱上的各种符号,将直接影响演奏者对作曲家想要表达的音乐意象的把握。乐手应仔细剖析谱面上的各种符号,尤其对谱面上所标有的某些表情符号、音乐术语的体现意义和演奏方法,应深思熟虑,以免产生认识错误。就像俄罗斯著名音乐教育家根·齐平说过的那样:“作曲家写出的谱子所包含的内容远比谱子中的音符多得多,它包含了分句法(有时谱子里有延音连接线,有时没有特别标注),也包含了不同的发音方法(连音、断音、表情滑音等),还包括了暂停、音色-力度、细节划分及对专业演奏者来说非常重要的原创作者标记,在分析过程中所呈现的指法问题等,这些都应该像用放大镜一样,进行全面考查。”
手风琴手在深入理解谱号的含义后,对谱号表象信息有了较为明确的理解,但如果要进一步领会谱号丰富的内在含义,将谱号表象转换成活生生的音乐意象,就必须以自己的年历、艺术修养为根基,不单是重现原作品的音乐意象,还要以自己特殊的年历、艺术情感来重现原作品的丰富意象。因此,演奏者需要有详尽的观察能力、敏锐的领悟能力及丰富的情感,在表达情感的同时,要借助熟练的演奏技巧来表现美感,也就是借助手风琴风箱和触键的灵敏控制达到技巧与艺术统一的目的。
结语
归根结底,手风琴演奏的艺术特性决定了它的创造性活动,演奏者应将丰富的情感表达与对乐器的熟练操作融为一体,再深入解读作品的内在内涵,为听众和作曲家搭建情感交流的平台。为达到这种目的,手风琴手不仅需要有敏锐的音乐知觉、丰富的音乐想象等审美经验,还必须掌握熟练的动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