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20世纪小提琴演奏技巧及音乐表现力的发展
2021-11-27沈阳音乐学院
□吴 丹 沈阳音乐学院
小提琴被誉为“乐器之后”,其音色明澈、清亮,并且具有很强的歌唱性和浓厚的音乐感染力。小提琴演奏是非常精确、细致而灵活的,是需要高度演奏技巧的创造行为。演奏者要想将小提琴最好的音色展现出来,带给听众美妙的音乐作品,就要将自身高超的演奏技巧与音乐情感相结合。因此,探究小提琴演奏技巧及音乐表现力的发展十分重要,其不仅能够帮助演奏者总结前人的演奏经验,还能帮助演奏者发现小提琴演奏技巧的发展趋势。
一、小提琴演奏的起源与发展
小提琴是一种具有独特演奏风格的弦乐器,相传其起源于意大利,前身是维奥尔琴(viol),声音柔和文雅,仅用于宫廷。中世纪,小提琴进入欧洲的音乐领域,一般用来为宗教音乐伴奏或为民间歌舞伴舞,并没有什么独立的价值。从17 世纪开始,小提琴的作用和价值逐渐得到重视,随着小提琴奏鸣曲的出现,人们开始探索小提琴的演奏技术,如合理的运弓、颤音及高把位演奏等,除了扩大了小提琴的音域及对装饰音进行运用,还发展了弓法、双音与和弦,同时,演奏者在演奏慢板旋律时也会用到揉弦[1]。
到了18 世纪,小提琴制造工艺不断完善,琴颈与指板的加长扩大了演奏的音域,而且指板倾斜度和琴马弯曲度的增加,使琴弦的张力加大,音色更明亮且具有穿透力。同时,小提琴演奏家们的思想也有了新的变化,他们开始加大对音色的控制、力度的变化幅度,对丰富的音乐表现力也有了更多的追求。
19 世纪,音乐演奏进入更为重视情感表达和演奏技巧的浪漫主义阶段,小提琴演奏中高难度的技巧展示与优美的音乐旋律相融合,使得小提琴一举成为乐器中的“皇后”。这一时期的小提琴演奏体现了对巴洛克时期小提琴音乐文化的传承,并丰富了小提琴在音区、力度、音色等演奏技巧上的运用,同时拓展到了跳弓、泛音、滑奏等细节。一些浪漫主义时期的小提琴演奏大师,在其创作的作品与演奏中敢于突破音区的限制,并使用复杂的和弦、飞速跳跃的弓法,将小提琴乐器的性能和艺术表现力推向了极致。该时期的集大成者帕格尼尼被誉为“小提琴之王”,他在演奏中使用抛弓、连跳弓、双泛音等高难度技巧,凭借自己高超的技艺让小提琴艺术得到世人瞩目,也让小提琴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20世纪小提琴演奏技巧的创新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20 世纪的音乐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作曲家对音色的追求愈发强烈,声音成了作品的核心要素。“好听的声音”已经无法完全满足作品的需要,因此,许多作曲家开始尝试使用各种不同的“噪音”音色,这使得小提琴的演奏有了新的技巧,如弓杆击弦等发出的特殊音响得到了现代作曲家的青睐,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有了创新性的发展。
(一)小提琴演奏的右手技巧
弓杆击弦,顾名思义,就是指按照乐曲的节奏用弓杆敲打琴弦,以发出新的声音,这种音色与原有的“乐音”形成对比,制造出与“乐音”不同的“噪音”,因其新奇的色彩而受到作曲家们的青睐。这种演奏方法的音量比较轻,所以一般不会在独奏中使用,如巴托克的《第四弦乐四重奏》便使用了弓杆击弦,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和冲击力,同时体现出其音乐风格。
马后奏法是指在琴马后拉奏,也就是在琴马和系弦板之间演奏。这种技法在演奏中会发出一种不确定的高音,以此产生一种新奇感,为听者带来不一样的体验。而且,在琴马后演奏进行的弓子的摩擦能够产生特殊噪音的效果,比正常的演奏更加集中、强烈,从而为音高增加了非常强烈的色彩。
系弦板上奏法主要指利用运弓在系弦板上有效拉奏。演奏者用弓子与小提琴的一些系弦板进行强烈摩擦,会发出低沉的“嗡嗡”声,产生一种全新的音响效果。不过由于系弦板的类别不同,有些系弦板不会发声。德国当代作曲家JornAmeke 在其作品《Fo-lie》中多次运用了“系弦板上奏法”,产生了奇特的效果。
巴托克拨弦是指用手指伸到琴弦里面,把弦拉高,再轻轻松开,通过强烈的弹力让琴弦打在琴板上,从而发出一种类似打击乐一样猛烈而富有弹性的声音。这种拨奏被巴托克用在其作品中,后广为人知,而巴托克拨弦也成为现代作曲家常用的拨奏,其富有敲击性的特殊音效使得现代作品斑斓多彩、耐人寻味。
(二)小提琴演奏的左手技巧
小提琴演奏的左手技巧在20世纪以后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左手拨弦是较常见的技术,它在左手手指力量及手指独立性的练习中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手段,也是增强现场音乐表现力的一种有效且较为独特的演奏技巧。在20 世纪,小提琴演奏者将拨弦与琴弓敲击相结合,表现出小提琴双声部的点状音色,或以拨弦与琴弓拉奏相结合来展现小提琴点与线相结合的音色,为右手增加了节奏线条[2]。
滑音是指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利用手指在两个音之间进行来回地滑动,使得音乐整体变得更加和谐、流畅。滑音抒情性强,变化的形态也比较多,演奏者若能合理运用,便可以增强乐曲演奏的层次。在现代音乐中,滑音主要是改变了滑动的速度,通过不同的速度来追求音乐丰富的色彩和表现力。
揉音是小提琴美化音色的重要手段,其最具时代意义的创新源于克莱斯勒,他在演奏过程中即使是经过句,也能加入快速且连绵不断的揉音,使揉音成为最有力的表达手段,给演奏增添了灵动,并使演奏充满了激情,同时赋予了音乐极强的连贯性和歌唱性。在现代音乐中,揉音的使用变得更加多样化,有的作品如科普兰的小提琴奏鸣曲的某些段落中就明确标出不用揉音,而在巴托克的弦乐四重奏中也有揉音和不揉音交替使用的体现,这使得揉音技巧在20 世纪以后的作品中变得更加夸张和生动。
三、小提琴音乐表现力的发展
在小提琴演奏中,演奏者不仅要正确地将作品的音符演奏出来,还要将作品所要表达的音乐情感传递给观众,使观众感受到音乐的感染力,以及音乐作品所包含的强大生命力。在此过程中,演奏者需要通过运用小提琴演奏技巧及音乐情感的表达,将观众带入自己的音乐世界,进而展现出音乐的魅力[3]。
20 世纪,随着小提琴演奏技巧的变化,观众对乐曲的感受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些变化很大程度上源于小提琴所传递的感情更深入人心,更能带动人们的情绪转变。但是,音乐表现力属于主观因素,它会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代而异,所以,音乐表现力的发展在有相对价值的范围之内。
20 世纪是现代音乐起步时期,人们对小提琴演奏的审美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演奏技巧的创新发展给听众带来了不一样的音乐体验,现代作品如巴托克的弦乐四重奏中,对不协和音甚至“噪音”的大胆使用,加上丰富多彩的对位手法、小二度狭窄的旋律等,使音乐产生了超乎以往的演奏效果,而且使用弓杆击弦、巴托克拨弦等演奏手法将作品的表现力推向了顶峰,也使得现代音乐充满了震撼力。在此过程中,人们对现代音乐也有了新的认知,电子小提琴便在此时产生,人们最初是受到电子吉他的启发,通过在传统小提琴上加装了抬音器而制造出电子小提琴。20 世纪50 年代后出现了Fv-l 型电子小提琴,其以传统小提琴外形为依据,通过两个按钮来控制小提琴的音量及音色。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小提琴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与研制,其给观众带来的音乐表现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使观众在视听上有了新的感受。
结语
综上所述,20 世纪小提琴演奏技巧及音乐表现力与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不仅小提琴演奏技巧方面有了创新,其音乐表现力也有了明显的增强。演奏技巧直接影响着音响外化的质量,而新的音响在增强了小提琴演奏中音乐表现力的同时,对演奏者把握左右手的技术及对音色的控制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演奏者需要熟练掌握近现代演奏手法,创造出更丰富的音响效果和音乐色彩,并通过高超的演奏技巧来完美诠释音乐艺术,充分展现出小提琴艺术的价值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