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策略
2021-11-27张延芹
张延芹
(山东省海阳市第一中学,山东 烟台 264010)
在教育持续改革的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逐渐被社会淘汰,现代化技术在教育工作中的运用逐渐成为常态,成为教师优化教学流程、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工具。然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于信息化教学缺乏认识和实践经验,不能将它有效地运用到课堂上解决实际问题,“教师教、学生听”的本质并未发生改变,教学效果提升不明显。基于此,文章就如何改变这种流于形式的融合,真正促进互联网技术与生物教学深度融合进行探讨。
一、互联网技术与生物教学融合的优势
首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动机。高中生学习压力大,很多学生对学习存在抵触、排斥、畏惧心理,而生物知识本身是一门比较枯燥、抽象的学科,高中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不高。有机融合互联网技术和生物教学,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将抽象、复杂的生物知识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学生获得良好的视觉体验,会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1]。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介入可以拓宽学生学习资源,开阔其视野,这对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和动机有积极作用。
其次,有利于降低学生理解生物知识的难度。高中生物涉及到的知识多是微观世界的,对高中生来说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现,学生能够快速理解并掌握。究其根源,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技术将学生无法看见的或者难以理解的知识以直观、立体、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他们通过视觉就可以获取信息并内化,所以能够显著降低他们理解生物知识的难度[2]。
最后,有利于打破师生与生生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壁垒,增强互动性。互联网技术之所以在现代化社会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与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有关,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不需要面对面,即使两者之间横亘着空间、时间这些障碍依然可以交流、沟通,这也是它被用到教育领域并且助力教育工作的原因之一。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技术与学生跨时空互动,学生之间也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交流,这可以提升师生、生生互动性,有利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二、互联网技术与生物教学的融合路径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讲解抽象的知识,突破教学重难点
高中生物知识比较复杂,而且有很强的抽象性、微观性,学生不容易理解。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水平、生物基础、接受能力等制作多媒体课件,运用视频、图片等形象生动地呈现生物知识,以此降低学生理解难度。相较于乏味、枯燥的文字,借助多媒体技术呈现的教学内容更容易唤醒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刺激他们的多重感官,使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更积极的参与性,达到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3]。除此之外,高中生物是一门涉及到诸多实验的学科,其中很多实验因为缺少设备、操作难度大或者现象不明显等无法在课堂上演示,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呈现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直观地看到实验的结果以及详细的操作步骤,这有助于他们了解物质变化规律,甚至看到一些无法用肉眼看到的微观现象,达到深度学习的目标。
例如,在给学生分析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时候,由于这个杂交实验的操作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教师无法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带领学生完成,而且单纯的口述讲解不容易让学生理解,甚至让他们产生畏惧心理、抵触情绪。这种情况下,多媒体技术就能发挥出显著的作用,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缩短实验的时间,通过短小精悍的视频展现出豌豆从选种到杂交再到长成后的样子,使学生有效掌握整个实验过程。通过这个视频播放的杂交实验,学生清楚地了解并掌握杂交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果,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离定律、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知识点,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促进学生消化和吸收。
(二)利用微视频构建翻转课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强调教师和学生地位的翻转、课内与课外的翻转,这一教学模式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而受到普遍推崇,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将网络教学资源分享给学生,要求他们提前根据这些学习资源预习课本,通过自主探究、思考和操作等方式有效掌握学习内容[4]。相较于传统教学中教师在应试教育影响下直接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知识而且在课后采取题海战术的方式,这可以锻炼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并且让他们更好地吸收知识。究其根源,翻转课堂将学生真正放在主体地位,由他们掌握学习主动权,不仅有效拓宽其学习深度,还能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关于激素调节的知识点之前,由于这些生物知识贴近人们的生活实际,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吸引力,而且也在他们的探究能力范围内。基于此,教师可以提前一至两天从网络上搜集相关的资料并编辑成视频或幻灯片,然后通过钉钉、微信群公告等途径进行发布,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深入了解并掌握促胰液发现过程、血糖平衡基本原理和调节方式等知识点。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设计学习任务单,即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如“促胰液素是如何被发现的?怎样用它去调节血糖平衡?”等。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并结合学习资源预习课本并展开思考,记录下困惑或者不懂的问题,以便上课的时候向教师请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再检测学生的课前预习质量,然后收集学生的问题并组织他们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确保所有学生的疑惑、问题都能在小组讨论以及师生互动中得到解决。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突出学生主体性,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探究能力,又能提升生物教学针对性,使课堂教学取得更大的成就。
(三)借助合适的学习软件给予辅助,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随着手机、电脑、iPad 等电子设备的不断性普及和广泛性应用,市场上也相继出现各种学习软件,这些学习软件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广泛青睐,对于学生学习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5]。信息化时代,教师应有与时俱进的意识,不能墨守成规,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善于运用新技术,比如利用以手机为主的网络设备交互性、即时性强的优势进行教学,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调整学习进度以及学习内容。例如,在课后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听课质量和他们的生物基础布置分层复习任务、作业等,帮助学生攻克薄弱环节,在有效掌握生物知识的基础上实现自我性突破。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的优势建立线上交流平台,让学生每天在平台上打卡、提问、讨论、交流,从而实现共同进步,还可以互相监督、学用结合。
例如,在给学生分析“遗传因子的发现”有关知识点后,教师可以借助学习软件的智能性系统和庞大的习题库组织学生课后有针对性的复习,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能力选择合适的题目去做,如学困生可以选择关于自由组合定律、分离定律等基础性的题目去完成,中等生选择一些拓展性的题目去做,而优等生可以选择关于运用分离定律分析复杂遗传案例等拓展类、开放类的题目去做,从而帮助学生查缺补漏,最大化满足其学习需求。
结论:综上所述,在当前这个数字化时代,高中生物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意识,将互联网与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借助互联网技术灵活地创设教学情境,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同时借助微视频以及相关学习软件辅助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的学习行为真正发生,最大化满足其学习需求,使生物教学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取得更大的成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