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构建方式

2021-11-27南杰卓玛

魅力中国 2021年31期
关键词:学习效果数学知识记忆

南杰卓玛

(黄南民族中学,青海 黄南 811399)

数学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三大学科之一,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中数学是高中学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过数学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数字的敏感、问题探究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而这些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然而,就当前的教学现状分析,很多教师都非常注重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有效课堂目标的实现。但是,所使用的教学方式过于单调,如,“讲授法”“灌输法”等,仅让学生对知识进行重复性记忆,缺乏生动体验与灵动性。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学生不会主动与教师进行思维互动,兴趣难以得到有效提高,积极性不强,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教学质量变差。因此,如何让学生自觉学习,实现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就成为当前数学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高中数学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中教师对情感的忽视

对于教学过程来说,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共同探究,一起掌握知识的过程。但是,大部分教师都会认为教学过程是自己将知识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强化记忆的过程中,认为自己是知识的传授者,忽视情感的激励作用,没有充分尊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谈能够停留在问题的回答与提问中,导致学生惧怕教师的局面,不利于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与沟通,会降低学生学习效果,影响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虽然教师都经过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和学习,但是没有进行深层次解读,也没有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依然使用较为单一、传统的学习方式,会选择机械式、重复性的记忆方式,导致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体验中,缺乏对知识的生动理解和有效记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教学质量。

(三)缺乏课堂教学反思

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既能够更好地帮助自己提高专业能力,还能实现自己反思性教学的有效开展。同时,在课堂教学反思与评价中,还能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问题的改进。然而,我国大部分教师缺乏对课堂教学的反思,没有对自身数学教学活动进行反思评价,这会降低教学效果。

二、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构建方式

(一)设计预习指导,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预习的重要性非常明显,对整堂课是否能够顺利开展具有关键性因素。当学生经过有效的预习,能够对知识进行提前掌握和有效理解,会及时跟上教师的节奏和教学进度,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在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面对的数学知识更加抽象、难以理解,如果不进行有效预习,学生将难以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对知识点有生疏感,不容易记忆和理解。而设计预习指导,给学生一种预习的学习方式,既能够让学生准确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还能让学生在预习中,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教师就为学生设计预习,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记忆效果,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也为有效教学的构建打造基础。例如,在学习“函数的基本性质”这部分数学知识的时候,本节课需要学生掌握函数的基本性质、从形与数两方面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以及判断或证明函数的单调性等数学知识。在预习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当前比较热门的微课,通过制作微课,帮助学生进行预习指导。经过微课生动的视频、有效的预习问题以及及时的反馈后,既能够帮助学生很好的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方便教师掌握学生实际,从而改进教学策略,实现有效教学。

(二)引入趣味情境,带动学生兴趣发展

我们都知道,学习的过程是一件枯燥的过程,想要对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和有效记忆,不能缺失学习动机、动力与兴趣。况且,对于高中数学的概念来说,数学概念既抽象,由不容易学生理解和掌握。而情境教学是一种生动的学习体验,它能够将知识进行有效转化,将抽象知识转变为生动的动画,成为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记忆。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趣味情境,将学生最常见、最熟悉的生活案例带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自由的想象与体验中,丰富自己的学科情感,让学生产生想要深入了解知识、探究知识的愿望,从而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和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任意角和弧度制”这部分数学知识的时候,本节课需要学生掌握将0°到360°范围的角推广到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还要用集合来表示终边相同的角等数学知识。在情境的创设中,教师可以找一些学生身边最常见的案例,让学生在生活情境的学习体验中,逐渐产生想要了解数学的愿望,让学生自觉加入到学习活动中,推动学生兴趣发展,从而为有效教学打造基础。

(三)设计问题思考,深入探究知识理解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当学生面对基础性知识的时候,需要教师重视学生终身学习数学的愿望、科学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问题创新能力的培养,对这些能力的提升,而教学中有效的问题设计是最直接的土建,是发挥教师主导地位以及学生主体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对于问题教学来说,问题的产生可以是学生对知识深入理解的手段,让学生在不断对知识产生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与意识,有助于实现自己思维的有效构建,也为自己数学知识体系的建立打造良好基础。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设计问题思考,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能够实现学习的深度化和探究化表现,帮助学生更有效的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同样也教学的有效性打基础。但是,需要教师注重的是,在问题的设计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难度适中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基本不等式”这部分数学知识的时候,本节课需要学生探索并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以及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等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设计难度适中的问题,既能够让学生在完成题目后,产生成就感,树立学习自信,又能为有效教学的构建打造基础。

(四)开展分层教学,尊重学生学习个体

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不是一样的存在,经过不同教育环境的影响下,出现不同的学习能力。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这样的分层是非常明显的。数学具有其独特的特点,要想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实现有效教学的构建,不仅要花时间在数学知识的记忆中,还需要教师通过开展分层教学,为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难度,以便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体验中,提升自己的能力与价值。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困难,部分学生难以解答,会出现对学习的厌倦,不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想要提高的学习也得不到提升。因此,分层教学,设计不同难度的学习问题是恰当且适合的。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的概念”这部分数学知识的时候,本节课需要学生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代数表示,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正弦,余弦,正切概念以及利用单位圆模型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等数学知识。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综合成绩、平时的课堂表现等多方面进行整合,掌握学生的实际,并组织开展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设计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回答。这样既能够巩固学生的基础能力,又能实现学生的有效提升,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构建,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认知,让学生以数学思维来看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能力,还能有助于学生兴趣的发展,学生会自觉进行知识的深刻记忆和有效理解,有助于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如何构建高中有效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对于教师来说,教师要设计科学的教学目标,找出学生的兴趣点和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对材料的灵活、创造性使用,充分挖掘教材的价值,还要选择多样性的教学手段,以此来推动学生的兴趣发展,增强学生的自主性。而学生要改变惯性思维,充分意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构建高中数学有效教学。

猜你喜欢

学习效果数学知识记忆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莲心宝宝有话说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记忆中的他们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儿时的记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