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实践研究
——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11-27何荣军
何荣军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重庆 402260)
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服务经济转型升级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15]3 号)等文件提出,高职院校必须打造成技术技能积累的重要资源聚集地[1,2],要发挥职业院校在技术技能积累和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3,4],大力推进职业院校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服务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能力。
一、总体思路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根据服务重庆区域经济的需要,结合学院优势及特色,制定了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建设方案,建设的总体思路为: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政行企校”协同深化技术技能积累管理运行机制;坚持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为引领,校企共建高水平技术技能积累平台;坚持面向行业企业开展应用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引领行业企业转型升级;持续提高教师的服务能力,广泛开展企业职工培训和社会教育,全面提升学院社会服务能力。
二、具体的举措
(一)深化“政行企校”协同创新技术技能积累管理运行机制
1.技术技能积累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依托“政行企校”协同创新联动平台,围绕重庆市6+1 支柱产业和江津区五大产业群对技术技能的需求,与江津区政府、江津区四大工业园区建立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长效机制,服务行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技术服务激励与评价机制。通过协同创新联动机制的建设,加强政府、行业企业及学校联动,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提升政府服务能力、企业转型升级能力和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政行企校共建新格局,不断积累技术技能,实现育人和社会服务功能;通过科技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鼓励师生积极开展技术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技术技能积累,为技术技能工作的有效持续开展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2.技术技能积累管理运行机构建设
学院在科技职能部门成立“政行企校”协同创新合作办公室,设立专职人员,落实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各主体的责权利,促进“政行企校”协同创新联动机制长效运行;组织一年一次科技对接洽谈会、技能大赛、招聘会等;以项目化运行方式进行校企合作,协调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深入调研,不断完善技术技能积累的制度。
(二)院士专家工作站为引领的技术技能积累平台建设
1.技术技能积累平台建设
将“刘仁怀院士专家工作站”申报并建成重庆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以院士工作站为平台,积极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加强基础领域研究;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与重庆能源投资集团、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等企业合作,建设校企合作工程应用推广中心、公共实训平台、科研示范基地,积极拓展技术服务范围和领域;积极推进企业“教授工作室”和“博士工作站”建设,发挥教授、博士的科研、技术优势,广泛开展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工作;建设木雕、剪纸、汽车外观设计等“技能大师工作室”,传承和开展技术技能创新。吸引社会各界力量共建技术技能积累平台;通过平台抓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将重大科技项目工作与平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强化管理,明确平台功能定位,明晰与合作方之间的职责权力关系;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实现科教融合,不断拓展合作形式,深化合作内容;向社会开放平台,积极发挥平台的作用,实现平台资源共享。
2.技术技能积累平台管理机构建设
设立院士专家工作办公室,校企合作理事会等组织机构,负责平台建设整体规划和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工作,对平台建设重大问题进行协商和协调,保障平台建设规范、有序地开展,形成齐抓共管的新格局;建立校企共同投资、共建、共享的合作机制。
(三)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行业企业转型升级
1.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以服务社会地方经济和行业企业发展为目标,选择行业企业急需的技术课题,发挥学校多学科优势,与企业联合申报重大研究课题,形成校企共研长效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推广与服务。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资源利用、企业重大技改项目及社会事业发展中寻找科技创新点、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开展煤矿井下无人机开采、餐厨垃圾处理及核心配套产业化装备线等行业企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拓展对外技术服务行业和领域,开展对外技术服务,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提升学院对行业企业转型升级的贡献度。
2.建立学校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
修订和完善《科技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等制度和办法,在现有的基础上按不低于20%的比例逐年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到2020 年后各种科研资助经费每年不低于200 万元,以此激励老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应用技术研究,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技奖励,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整体提高学校的技术社会服务能力。
(四)开展新技术培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1.广泛开展“企业定制、满足个性需求”的技术培训
广泛开展各级各类职工培训和社区教育,提高对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服务能力。不断创新培训模式,采取企业定制方式,充分满足个性化需求,依托各培训基地和培训中心,面向相关行业企业开展企业员工和行业从业人员的新技术、新知识培训,开展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认证。开展各类面向社区的技能培训,建立健全社区教育网络,推动各类学习型组织与学习共同体建设,加强社区教育;主动承接政府和社区组织的社区教育项目,在双福、德感社区设立在线学习系统、面对面学习讲堂,挖掘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社区居民体验基地,增强市场意识和服务能力。
2.建设优质继续教育课程教学资源
根据企业需求提供职工继续教育课程资源订制服务,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和移动学习平台,开发继续教育数字资源课程,面向企业职工开设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和在线培训项目。结合西南地区煤炭行业、建筑行业及其他行业发展需要和学校特色,开发《自动化线安装与调试》《计算机网络基础》《矿井火灾防治技术》等优质继续教育数字课程资源。
三、预期效果
(一)“政行企校”协同创新技术技能积累管理运行机制成为校企合作的范式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技术服务激励与评价机制,形成“政行企校”协同创新联动机制,“政行企校”协同创新技术技能积累管理运行机制成为校企合作的范式。
(二)院士专家工作站为龙头的技术技能积累平台引领行业企业转型升级
建成重庆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建成2 个工程应用推广中心、2 个科研示范基地、2 个公共实训平台、20 个教授工作室博士工作站。发挥平台的示范引领作用,成为同类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平台的排头兵。
(三)企业定制式职工培训和社区教育充分满足行业企业新技术应用需求
建立起行业特色继续教育模式与机制,搭建起基于行业标准的“政行企校”合作型技能培训体系,构建起行业从业人员、技术人才接受继续教育的“立交桥”,打造“工程职训”品牌,社会满意度99%以上,进入全国继续教育品牌高职院校50 强,提升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四、结语
通过不断地发展,学院完善了“政行企校”协同创新技术技能积累管理运行机制,提高了科研管理水平。搭建了一批引领行业企业转型升级特色鲜明的技术技能平台,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研发能力显著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在同类高校中领先。大力拓展社会服务领域,广泛开展企业职工培训和社区教育。打造了一批全国一流,行业影响力大,能引领行业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科研和技术服务创新团队,成为新时代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