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群体:智能时代下农村老年人数字化阅读问题研究
——以浙江省部分农村老年人为例
2021-11-27娄炜利张馨王嘉懿
娄炜利 张馨 王嘉懿
(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浙江 宁波 315000)
随着我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智能化服务得到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了社会治理和服务效能。但同时,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快速增长,不少老年人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在出行、就医、消费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便,无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以及精神层面的满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
一、浙江老年人数字化阅读调查分析
我们研究团队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研究方案,以发放问卷的形式,调查了浙江省5 个区域(浙南 浙中 浙北 浙西 浙东)内38 个村庄里老年人数字化阅读的现实情况,浙江省农村老年人数字阅读接触率较低,数字阅读普及工作还待进一步落实。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老年人对数字化阅读认知不足
1.智能手机使用较少,对数字化了解不足
老年人未使用智能手机的情况,占到总调查人数的64%。不知晓数字化阅读的老年人总数占调查总人数的49.5%,占近一半比例。而很了解数字化阅读的老年人比例连1%都不到。另外,仍有70%的老年人只使用老年机或者不使用手机。而这也恰恰是老年人与数字化阅读之间始终存在的问题。
2.文化程度较低
在老年人的职业方面,大部分老年人的职业仍然是务农、工人、个体户占到绝大多数,分别占比总人数的49%、29%、14%。当地老年人的学历多分布在小学及初中,人数占比高达79%,没有上过学的老年人占比也达到了9%。
正是由于这些客观条件的局限,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模式便也基本固定,不再发生变化。
3.关注和侧重点单一,信息闭塞
多数老年人使用手机不超过1 个小时,占到调查总人数的45%。而从另一方面来说,手机使用时长的较少,便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老年人所获信息量的稀少。
4.拒绝付费阅读,固有守旧思想浓厚
老年人在面对知识需要付费这一理念的时候,一些老人并不愿意进行付费阅读的老年人比例占到了94%,而有过付费阅读体验的老年人则是0。可以说,在绝大部分老年人的传统观念中,付费阅读是比较难以接受的。
5.信息获取途径单一
在数字化生活的今天信息渠道早已多元化但对于农村91%的老年人来讲看文字和看视频就是数字化阅读的形式,但其实目前很多人也在参与“有声阅读”。只有9%的老年人认为听声音也算是阅读。并且,在农村超过半数的老年人是通过微信和短视频渠道获取信息。
(二)影响浙江老年人数字化阅读的内外部原因分析
1.内部原因分析
⑴身体机能的退化
据2016 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联合发布的《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报告显示,我国老年人患慢性病比例较高,达到75.23%,因此,老年人,由于自身机体能力的限制,很难长时间有效地参与数字化阅读过程中来。
⑵信息安全感缺失
数字化时代下,信息冗杂,媒介信息过载,很多老年人缺乏信息的安全感。在占总调查人数的70%不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中,有23%的老年人因为害怕被骗而拒绝使用智能手机;在30%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中,有62%的老年人同样因为害怕受骗而拒绝进行付费阅读。
这一现象充分体现出农村老年人为防止被骗而采取的极端手段。
⑶社群:“两堵墙”守卫信息之门
时代发展迅速是第一堵墙,新媒体时代,信息变化之快难以想象。青年人以最快的时间掌握了新技术,享受一切便利。而老年人则不同,多种因素的限制使得其接触信息存在严重滞后,时效性得不到保证。
群体内部的认知趋同性是第二堵墙。在老年时代,群体对于社会需求有其基本框架,在这个框架之中,不可否认是大部分老年人的生活中里仍旧以物质需求占据主导地位,精神需求辅之。这就使得愿意接受是精神需求的数字阅读的老年人少之又少。
⑷意见领袖:从众心理,“引路人”的缺失
在老年人群体中也会出现类似的部分“优先学习者”,而在农村中,这一角色多半是由当地的“乡贤”“乡绅”所担任。
然而现实却不尽如人意,乡贤变成了所谓的代号,绝大多数并没有承担起相应的传播先进文化的责任,也就是所谓的“意见领袖”没有发挥相应作用。
2.外部原因分析
⑴政府宣贯不到位
首先,政策实施与民众需求错位。在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问题上,各级政府部门往往还存留传统观念,将政府意志作为长期主导,严重偏离民主意愿。其次,城乡供给不平衡。真正用于农村文化建设和文化宣传的人才也相对匮乏。最后,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重视和认知还不够深入,缺乏一定的文化自觉性。
⑵经济收入较低和消费结构单一
大部分老年人因生活背景和固有的节俭消费观念的影响下,使得他们本能排斥接触付费阅读。此外,人数占比78%的老年人退休前的工作为务农、工人。对于农村老年人来说,可支配收入相对有限。因此,老年人的经济收入来源单一,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老年人的消费观念。
⑶媒体“报喜不报忧”
首先,部分媒体报道失实。其次,新闻媒体缺乏相应的监管作用。媒体在报道过程中缺乏发现真相的“眼睛”。新闻内容传递不够真实。
⑷拟态环境:虚拟与现实的脱节
事实上,老年人群体在当今社会缺乏基本的话语权。这些年来,老年人在社会公众中的印象,已经越来越受到网络媒体的影响,进而开始逐渐形成了公众对于老年人的主观映像。然而我们调查发现,将近一半样本老年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数字化阅读,甚至有70%的老年人还没有智能手机。
二、浙江老年人数字化阅读问题改进建议
(一)政府加强舆论宣传,并从产业和经济方面支持
1.发展产业,建立专业机构,实现数字脱贫
今后浙江省委省政府可以鼓励有能力的企业积极参与,如以相关政策优惠推动企业团体建设或投资老年人数字化阅读项目,促进更多适应老年人数字化阅读的设备、软件、功能等出现,从而形成产业集群。
2.强化社会宣传,推广和普及数字化阅读
今后浙江省委省政府可运用多种渠道、宣传老年人数字阅读应用、优势等,树立标杆及典型案例,联合媒体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在区域范围形成老年人想学能学好学的社会风气。还可以动员在浙企业、高等学校、研究机构等多方力量,共同推动信息无障碍的持续发展。
3.经济支持,促进老年人数字化阅读体系建设
今后浙江省委省政府可合理规划政府财政预算,有的放矢,设置老龄产业专项资金,坚持放活市场,鼓励企业、高校等各方很积极参与,以多方的共赢合作,促进市场的可持续化发展。
(二)社会各界携手共同推动适老化建设
1.企业:智能终端产品适老化改造
当前适合老年人的应用数量、设备较少、功能不够完善,而普通智能应用功能过于复杂而不适合老年人使用。相关互联网公司可以开发以老年人为主要群体的手机、APP,如智能老人机、健康检测、听书老人版等,提升性能、简化页面,同时设置关怀模式,从设计上符合老年人实际情况,此外,由于老年人自身存在的差异不同,进行差异化模式应用,方便不同人群。如滴滴在2021 年,正式上线“滴滴老人版”,内设多种老年人服务,同时支持移动支付和现金支付,为智能适老化提供了可能。
2.高校:志愿者团体适老化探索
做好志愿动员工作,承担起一定的公共责任。可充分利用在浙大学生资源。以大学为单位划分志愿者教学区域,以一所大学承包一块区域,进行针对性、便捷性的老龄化教育。
3.专业机构:开设深入学习课程
“目前我国大部分老年大学的课程以休闲娱乐类为主要内容。”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社会文化所所长李晶曾公开表达。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老年人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学习需求日趋多元,对于教育的种类和品质都提出更高要求。老年大学等专业性机构可根据本地区老年人的特点,适时适度适量地开设深入学习类课程,引导老年人进行高质量学习,从而构建老有所学的终身学习体系。
(三)结合老人实际,克服畏难,以促带学
1.克服畏难情绪
根据实地调查的数据我们得知,老年人不使用智能终端产品和进行数字化阅读的一大主要原因觉得麻烦,主观上产生畏难情绪。这种情绪不利于其拥抱数字化阅读,因此自身要做出改变,相信自己有赶上数字时代的能力,主动克服技术阻碍。
2.提升自我安全防范意识
众所周知,老年人是电信诈骗的主要对象之一,因此,由于害怕被骗而不愿使用智能终端产品的老年人数量也是十分众多。对此,老年人需要提升自我安全意识,包括不相信网络上陌生人的汇款信息,当接收到涉及资金的信息及时和亲人确认等。
3.意见领袖的带动作用
群体间平等交流学习可能可以促使老年人更加愿意学习。因此,我们倡导以“老年人”来教“老年人”,从而使整个老年人群体参与到数字化阅读中,增加了传播力度和传播深度。在老年人群体中,优先发展知识层次更加高,接受能力更加强的老年人,以促带学。
浙江省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部分,老年人口数量较多,老年人口素质较高,可以作为全国推行老年人数字化阅读的示范点。希望借由我们的论文能对改变老年人数字化阅读的现状有所借鉴,也希望有关方面通过有效统筹社会各界力量,从而帮助浙江老年人真正融入数字化阅读,提高眼界,满足其对精神诉求,进而为全国推行老年人数字化阅读提供良好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