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诗词为媒介,传承传统文化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为例

2021-11-27包婷婷

魅力中国 2021年31期
关键词:敬老古诗词诗词

包婷婷

(象山县高塘学校,浙江 宁波 315700)

一、古诗词教学问题分析

古诗词是诗人通过借景借物或事件描述来表达情感,传达自己对人生、对客观世界、对生活形式、对生活环境的看法和感悟,是需要通过不断的朗诵来体会意思和意境的,但是小学语文教师对古诗词的教学仍然是“讲解+背诵默写”的模式,对诗词大意进行讲解后再让学生背诵默写,就算完成了诗词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使小学生停留在了对诗词的表面意思的理解,根本无法充分理解诗词涵义和情感。

二、古诗词的功能

古诗词集各大家之所长,诗词内容贴近生活、表现时代特征。各大家的诗词中,有表现习俗的、有体现服饰特征的、有描述战争的、有表达生活情感的……,可以说古诗词描绘了我国历史特征,体现了古人智慧,简洁的词语表达出了不同的深厚情感。古诗词就是中国历史的缩影,语文教师要深刻地认识到古诗词的功能和特点,发现教学中的问题,通过古诗词向学生传达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以诗词为媒介,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

(一)让学生了解学习古诗词的意义

在现代幼儿教育中,从孩子会说话开始,不少家庭已经让孩子接触了古诗词,虽然说只是语句内容的记忆背诵,但也让小学生在正式开始小学教育阶段学习前,已经对古诗词有了基本的概念和印象。因此,小学教师在诗词教学中,要扩大教学内涵,让小学生不仅是记忆背诵诗词语句,还要让小学生理解诗词意境,了解学习古诗词的意义。古诗词通过简洁的文字可以展现出宏伟的场景、深挚的感情,通过古诗词可以感受中华文化的含蓄雅韵,让小学生接受古诗词文化熏陶,体会传统文化美德。

(二)符合小学生理解能力,亲近传统文化

小孩子的学习、理解和接受能力不是一促而蹴的,特别是古诗词的学习和理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收放得当、当放则放、当讲则讲”。诗词的学习有两个层面,一是诗词语句层面,让学生通读词句,学会朗诵、背诵,二是内涵层面,通过诗词传达文化,在这一层面教师就要收放得当,当放则放,当讲则讲。例如部编版一、二年级的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有《咏鹅》《江南》《悯农》《小池》《小儿垂钓》《村居》等,诗词风格活泼一些,诗词内涵浅显易懂;高年级如五、六年级的教材中古诗词有《枫桥夜泊》《从军行》《过故人庄》《长歌行》《石灰吟》等,诗词内容涵义更加深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结合学生特征,当讲得讲,让古诗词的理解与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相符合,这样学生才能更加贴近历史,亲近传统文化。

(三)诗词联系生活,渗透传统文化

古诗词的创作源于生活,将古诗词表达的事件或情感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可以加深学生对创作情感的体会,增进诗词内涵理解。例如,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元日》《清明》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三首诗,《元日》是北宋诗人王安石的作品,描述的是过新年时“爆竹”“新桃换旧符”等场景,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我国春节时有贴对联、吃年饭、拜年等传统习俗;《清明》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清明时,我国有祭祖扫墓、郊游踏青的习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教师可以告诉学生重阳节是感恩敬老的节日,有登高祈福、祈寿的习俗。通过诗词,让学生体会我国传统文化、习俗、美德,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四)创设诗词情境,传承传统文化

古诗词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播放视频、音频,形象展示诗词描绘的情景,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冲击,让学生对诗词意境有一个直观的体验和感受。例如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游子吟》等,这些诗词通过描述儿时情景来表达作者对儿童时期的怀念,表达父母长辈对子女的关爱。在进行这些诗词的学习时,通过情境创设,以诗词为桥梁,教师可以进行“敬老爱老”“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教育,中国“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自古延绵至今,是长辈们的勤劳、努力和智慧建设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让孩子们自觉行动,传承“敬老爱老”的光荣传统。

结束语

古诗词凝聚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蕴藏丰富的传统思想精髓,小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能够领略到古诗词悠久的历史文化,体会传统文化精神。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加强了古诗词的选编,注意诗词题材与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匹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古诗词内涵,注意教学方式方法,提升小学生古诗词的认读、理解能力,实现语文素质培养的同时,渗透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敬老古诗词诗词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拗九敬老
篆刻
“葡萄哥”的敬老情
敬老爱老防跌倒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