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本理念在初中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2021-11-27

山西青年 2021年20期
关键词:理念学校管理

孙 淼

(吉林师范大学,吉林 四平 136000)

目前我国普遍的教育管理的宗旨几乎就是为了考核学生的考试成绩,在这种功利性心态层面,一切的事物都在二元对立下分成了“有用”与“无用”,一切的校园活动都将在这种心态下导向提升学业成绩的功效的目的。在国家大环境背景下,尤其是在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提出后,我国从大规模发展经济的阶段迈入了更加精细化打磨阶段,对各个行业的要求开始以着重质量要求为主。所以,在初中教学和教育管理方面,应把以人本理念作为教育理念的核心,而只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只有以人为本,才能真正地做到高质量的教育[1]。

一、目前初中阶段教育管理中尚存的问题

(一)单一的传统型服从性管理方式

传统的教育思维认为,教育就是教书和育人,用先贤智慧使人聪慧与进步。学生们的学习环境在学生成长与成才的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必须严肃;出于对知识的尊重,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必须严谨,带有庄严的气氛;教师是育人主体,在学生面前要展示智慧、展示优秀的品质、展示做人的品德,他们必须是有神圣感的,以一颗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拳拳之心默默奉献着。在这种传统型的思维下,学校的教学管理方式是相对单一且呆板的,对学生、教师一切行为服从安排的僵化性的要求已不再适合今天这样意识多元化的社会。

(二)教学内容与生活脱离

初中阶段对于该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是身体发育、思想思维初步建立的关键时期。初中时间段的孩子尚未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在这个时期,学校、教师与家长对于孩子的良性引导非常的重要。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就像一块干涸的海绵,滴上多少水就会全盘地吸收。知识的积累速度堪称人生中最快速的时期,这样关键的阶段,教学内容一定是要注重质量的。

目前我国的教育观念以及内容模式等虽然相应地发生了一些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型教学思维下对于古板理论文化的刻意灌输,但传统意识仍未完全失去力量。受应试思维的影响,还有很多学校的学习氛围是“啃书本”“重理论文字”和灌输型教学为主,却未将使学生易于理解的生活知识与课本联系起来。

当教学内容与生活脱离时,学校与老师对于学生的管理方式也往往是不适合学生的需求的,这样容易导致学生逆反心理,其教学质量堪忧。

(三)对人本理念的忽视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事物的发展进程相对比较粗放,很多方面尚未注意细节。教育就是一块忽视了以人为本的意识的领域。在升学率的指标要求下,学校、家长都对于如何培养成“高分数”的人才想破了脑袋,此时,学生的天职已然成了考取更高分数的学习技术,而不是在人生仅有一次的青春中修身养性提升自身素质。

另外,对人本理念的忽视也同样存在于教师的工作方面。对分数功利性的追求心态下,对分数提高的自然是学校和家长心中有用的科目,而对分数提高没有直接作用的自然归属于无用。所以“有用科目”的老师非常辛苦与受重视,而“无用科目”的老师则清闲且不受重视。这样的工作环境也极大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与生态平衡。

我们必须认识到,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学习的主体也是学生,所以虽然不能一味迎合学生的口味而教学,但教学也绝不能完全忽视学生的人性与智性。

二、初中教育管理中应用人本理念的意义

(一)人本理念是对学生的一种爱护

学校教育对象是学生,而学生则是学习生活的主体。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决定学习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人本理念势必是围绕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而展开的,如果忽视了学生的需求,那么教育的目的也将难以实现。

人本理念下的教育管理本质上是服务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要用心关注学生的真实所需,注重他们的心理变化和学习态度的改变。若是学生轻慢了学习,教师则应进行提醒和激励;若是学生状态不佳,教师则可以加以关心与情绪疏导,用关怀和谈心等方式,帮助学生走出阴霾;若是学生在生活上遇到了困难,应及时联系学校和家长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总之,教育管理中融入人文理念是对学生的一种爱护,体现了教育的人文关怀政策。

(二)人本理念是对老师的一种尊重

教师是教学管理中的责任主体,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活动进展的引导者,在教学和管理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由于每个学校的风气不同,教师在学校育人工作时所受到的待遇有所差别。

一些家长能很好地理解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能够很好地配合教师将学生的课业成绩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但有些学校的氛围不佳,不能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的尊重,教师的辛苦付出不能被很好地理解,也无法得到应有的肯定和中肯的评价,这些都是在忽视人本理念下产生的恶果。

可想而知,不尊重教师则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进而也影响教学质量,同时,对教师的不尊重也会导致学生和家长对教师的不信任,从而破坏人与人的和谐关系。所以,在教学管理中必须充分理解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对教师的尊重心理是息息相关的,珍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付出的辛劳。

(三)人本理念是教育与社会同步的体现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提倡人性化管理,给予人权充足尊重的大环境下,初中教育的管理工作者更要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初中教育管理工作与社会上其他领域的管理工作有着相同之处,同为管理工作,其运行过程都要经历“PDCA”的步骤,即目标制定、实施、检查、运行四个阶段,管理的核心任务都是为目标的实现进行的增值服务。但教育管理工作也有其不同之处。不同的是,其目标并不赤裸裸呈现于人们心目中,并没有具体的跃于纸面的目标制定。

所以学校的教育管理是以服务学生和教师的需求为主要目标而存在的。那么人是管理的主要对象,所以积极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教育管理工作特殊性的需求,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性工作。人本理念的运用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保证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是与社会同步发展的体现。

三、初中教育管理中人本理念的应用策略

(一)素质培养差异化

在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政策下,义务教育的普及使初中阶段的生源数量激增。人本教育应该是以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因材施教,教学目的不仅要保证整体学生文化水平的提高,也要有针对性地管理,更要赋予与普遍性有所差异的学生成长和提升的空间。

在我国践行新课改的过程中,教育部提出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念,这对应用人本理念的教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国内外许多专家也倡导教师重视个体需求与差异,要注重学生情感方面的管理,挖掘学生的特长与优势,为多元人才的培养优化人本管理效益[2]。初中教育管理人员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激励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产生,为构建一个满足教学任务与目标并能够受到学生欢迎,同时可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平台而努力。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目前常见的教学模式是由校领导在对国家政策的理解下,结合当地情况,与教师代表共同研制与制定的。其参考内容更多来源于上层的声音。融入人本理念的教育管理要在这个基础上,听取更多下层的声音,开发学生的话语权。初中阶段学生处于特殊的青春懵懂叛逆期,他们不喜欢被强制,不喜欢被动接受,而期望主动选择,如果过于压抑学生的这种天性则难以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如果一味地以主观视角去填塞学生的思维,学生终将成为缺乏自主思考能力的人。这样的结果都不是我们希望产生的,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段的心理特征优化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喜爱兴趣改善教育管理工作内容、形式和方法。尝试将理论型的教学内容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化内容,将枯燥的知识授课转型成为对学生身心健康皆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作用的课程。

(三)教学方式与时代发展同步化

我国新的五年计划告诉我们,我国正向着追求质量为上的发展目标而进步。这说明了在更多的领域,不仅仅是向前发展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精细化的质量的追求。所以在教育领域,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必须与时代的发展要求同步化[3]。这里指的是不仅仅是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使用这种形而上的方式,更重要的是以人为核心教学质量提高的要求。虽然目前建构完全脱离考试要求的教学体系有些不切实际,但我们仍然可以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打破过于重视文化课而忽视了德、智、体、美、劳等素质培养的局面,最终培养出满足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

总而言之,初中阶段是学生在花季青春期较为重要的学习阶段,在这个时期,学生们将完成人生中重要三观的基础塑造。认识到这一点,对于负责学生教育的管理工作来说十分重要。只有以关怀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己任,才能真正算作在教学和教育过程中融入了人本理念。此外,学校要在国家的政策下,发挥管理与组织的积极作用,对学生加强育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的同时,一定要给予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充分的尊重。在建设学习型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的同时,加强理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的探索,以人本理念的前提促进高效学习环境的塑造。

猜你喜欢

理念学校管理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方传芸舞蹈创新理念拾微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学校推介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管理的另一半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