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

2021-11-27戚百旺

山西青年 2021年20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心理学心理健康

戚百旺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凯里 556000)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当代大学生数量不断上升,近年来因为大学生自身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各种不良现象频频发生,使得国家和社会各界开始不断关注和重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结合时代发展背景以及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其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困惑或问题,运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和疏通,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起着重要引导作用。积极心理学对于提升大学生心理综合素质起着重要促进作用,将其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可以更好地推动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一、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一)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更加明确的目标

传统教育理念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常针对的是具有一定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其教育工作对象具有局限性,缺乏全面性。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新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成了其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内容,对其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也有了更加全面的发展,将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交际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恋爱心理、学习心理、就业心理等方面的指导,纳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中[1]。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心理素养,及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疏导和调节起着重要的引领性作用。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可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实现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和健全,通过更加明确的教育目标才可实施更具针对性的教育策略。

(二)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内容

传统教育工作中主要是对于大学生消极心理方面进行的干预、指导和治疗,解决的是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个体。积极心理学的应用更多的是对大学生个体潜在能力的激发和积极心态的培养和引导,培养其更加积极的心理品质,包含学生积极的情感、思想、品质等。通过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在处理实际困难过程中运用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运用积极的方式去解决[2]。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积极心理学的教育使其有幸福感,促进其实现自身价值,具有更加积极的品质实施自我心理调整,提升其心理承受能力,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得到了极大丰富。

(三)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念的创新

积极心理学的应用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念得到了创新,其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好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对其进行心理品质提升的引导,端正生活态度,增强学生幸福感,以正确面对和处理其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提升其个人品质,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具创新性。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课程教育体系存在不健全现象

近年来很多高校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较多的不完善和缺陷问题,使得教育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是缺乏健全的课程教育体系,使得部分高校对于国家政策要求落实不到位,存在未开展相关教育课程现象,造成教育工作的缺失。部分高校虽然按国家规定开设了相关课程,但是缺乏完善的课程教育体系建设,比如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体制等的建设不全面,理念和方法落后,进而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果欠佳。

(二)缺乏社会教育资源的大力支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特点的重要教育活动,若是单单依靠高校实施单一性的教育很难取得最佳教育效果,因此需要借助更多的社会教育资源、家庭教育支持,才可更好地提升教育效果。但是在当前实际工作中,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通常以传统形式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结合开设相应的心理咨询活动室的方式来进行,缺乏与学生实际需求和日常学习等方面的融合,使教育工作缺乏实际联系性[3]。同时,高校忽视了社会教育资源和家庭教育功能的开发和利用,进而无法利用更多的教育资源来促进高校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实施。除此之外,随着部分高校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度的提升,部分学校也加强了社会、家庭等方面力量的结合,但是因为缺乏科学的工作机制,使实际教育效果与预期目标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三)心理健康咨询及辅导机制欠缺

很多高校在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虽然设有心理咨询及相关的辅导机制,其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提升教育效果。但是,实际实施教育活动中,存在着诸多机制不健全的现象,比如缺乏更加专业性的心理素质评测机制、缺乏科学信息档案的建立、教育对象不全面等问题,使得实际教育工作开展效果得不到有效保障。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策略研究

(一)加强课程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以积极心理学为切入点,实施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注重课程教育体系的健全和完善。一是,使课程教育目标得到更加明确,以提升课程教育的科学性及有效性。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对于学生实际需求有着高度关注性特点,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心理诉求,结合其实际情况,开展更具指导意义的心理引导,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紧密结合学生实际,需要包含学生的日常生活困难、婚恋理念、就业需求等通过积极心理学教育知识的应用,提升学生的自我肯定程度,增强其自信感和幸福感,对于其今后遇到实际困难时的心理承受能力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减少其消极思想带来的负面影响。二是,丰富课程教育内容。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关注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和全面性,结合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状况,将其思想认知、情绪管控、意志提升等作为提高其综合心理素养的重要教育内容;还需要加强当代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团结合作意识的引导等促进其心理障碍得到有效跨越。三是,运用更加创新的教育方式。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个性化发展特点,因此可以通过创新教育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比如将自我教育、互助式教育以及体验式教育进行融合,运用更加科学和创新的教育方式,促进教育效果的提升。

(二)加强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建设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教育资源的共同参与,才可使其教育效果得到不断提高。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对于家庭教育的关注度较高,认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其家庭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高校可以通过与学生家长实施更多沟通和交流的方式,来提升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视性,使学生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来,良好的、温馨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对于学生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信息资源对于学生的成长起到了极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可以通过构建更加良好的信息平台等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更加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4]。高校还可以充分发挥其沟通桥梁作用,与社会相关企业、单位等共同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育工作,使学生在实践中吸取到更多的社会正能量,利于其自身积极心理素质的提高。

(三)加强积极心理学教育功能的渗透

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渗透作用,将积极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教育逐渐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可以营造更加良好的教育氛围。一是,在开展专业学科教学过程中,通过营造更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心理处于更为舒适的状态,以更为积极的心理来应对学业的压力。还可以运用更具体验感受的教学方式,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对于其自身健康心理的发展可以起到促进作用。二是,营造更为浓厚的积极心理教育氛围。比如通过建设相关的高校文化,在各种文化活动的开展和实施过程中渗透积极心理学知识,实现学生积极心理素质的培养。还可通过创建更加美丽、舒适的校园环境,加强积极心理教育的宣传等,使积极心理学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更深层次的传播和渗透,进而不断促进学生心理向着积极方面转变。

(四)加强积极心理咨询教育工作的开展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其更加注重对学生积极思想和品质的培养,通过激发学生更多的正能量潜力来促进心理治疗实现最佳效果。因此在高校实施心理咨询教育工作中可以充分利用积极心理学知识,来促进学生实现更多正向价值观的培养和建设。使心理咨询教育工作的对象面向全体学生,并建立相应的信息数据档案,为今后开展教育工作奠定基础。还需使心理咨询教育工具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特点,实施全程追踪教育制度,给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教育服务。

四、结语

本文主要分析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存在的现状问题,并研究具体的教育策略。通过本文内容,可以看到,通过加强课程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可以使高校的教育工作更具规范性、全面性、科学性;加强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建设,可将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提升教育效果;加强积极心理学教育功能的渗透和将其应用于心理咨询教育工作中,可以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具有广泛性且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发展历程具有更强的掌握能力,有效促进教育工作效果实现更好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关系着其整体综合素质水平,对学生自身发展、学校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以及我国社会的进步等都有着重要联系,因此深入研究积极心理学的应用策略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心理学心理健康
“没有用”的心理学
心理健康
育见未来共创美好——2019未来学校行业年会暨教育资源交流会圆满落幕
跟踪导练(二)5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