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教师积极情绪的探析

2021-11-27段修竹

山西青年 2021年20期
关键词:消极情绪积极情绪心理学

段修竹

(吉林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一、积极心理学概述

2000年,美国科学家塞利格曼和契克森米哈赖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积极心理学导论》是积极心理学的标志。积极心理学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找出个人、群体以及社会得以良好发展的因素,并利用这些因素来改善人类的健康和幸福,这是一门致力于研究人类积极心理品质的科学。塞利格曼确定了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三大支柱:积极的情感体验、积极的人格和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通过培养人的积极情绪和品质来预防心理问题,促进个体健康发展[1]。

二、积极情绪的理解

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积极情绪主要是指积极的心理态度或状态,是个体对待自身、他人和事物时积极的心理倾向。本文将积极情绪定义为个体因为需要的满足而产生的伴有愉悦感受的一种情绪。

教师的情绪有不同的表现:

教师积极情绪的表现:语言生动形象,表情自然多变,精力充沛,口齿清晰,会经常表扬学生,能够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与情感交流。

教师消极情绪的表现:语言死板枯燥,面部表情单一,精神涣散,有气无力,语调缓慢且口齿不清,不表扬学生,自顾自地讲课,不与学生互动。

因此,教师积极情绪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

三、积极情绪的影响因素

(一)主观因素

第一,教师的性格特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性格开朗乐观的教师能够冷静应对,采取恰当的方式解决问题。消极悲观的教师容易不知所措,不能理智的分析问题,不能找到合理的应对方式,无法解决问题。第二,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好的教师,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冷静分析自己所处的情况,选取合理的应对方式,有效解决问题,而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教师会一直处在消极情绪当中,无法判断自己所处的情况,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第三,教师的能力水平。首先教师如果能够深入把握教材,就能处于一个积极的心理的状态,从而可以积极地应对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其次是调节情绪水平高的教师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积极地面对,采取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而调节情绪水平低的个体不能积极地面对,也无法采取有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2]。

(二)客观因素

第一,社会的期望。人们对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教师的责任就越来越重,身上的压力也越来越重,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工作,教师很容易崩溃,产生消极情绪。第二,学校环境。学校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给予教师尊重与关心,提供公平公正的职位竞争与教学培训,这样教师就会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第三,学生的学习态度。如果学生能够及时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师生讨论以及同学互动,就可以给予教师很大的鼓舞,使其产生积极的情绪。

四、教师积极情绪的重要性

(一)提高教师心理适应性

教师心理适应性的高低会影响其适应环境与解决问题。心理适应性高的教师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沉着冷静地应对,努力思考解决办法,选择有效的解决办法使问题得到解决。心理适应性低的教师在遇到问题时容易不知所措,不能理智的分析问题,找不到合理的应对方式,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3]。

(二)有益于教师自身的健康

消极情绪影响人们的免疫系统,从而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一些生理上的疾病都与消极情绪有关,例如经常有负面情绪会导致胃部的不适,还会导致失眠多梦、乏力,从而导致个体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当人们处于积极情绪的时候,很少会出现失眠多梦的情况,精力旺盛,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使教师能够保持健康的身体。

(三)提高教学效率

弗雷德里克森在关于积极情绪的研究中提出了拓展和建构理论,首先,积极情绪能拓展个人的思维和视野,增强个人的创造力;其次,积极情绪能够建构健康的身体、帮助人们拓展人际资源和增强心理韧性等。积极地情绪可以使人心情愉悦,有利于身体健康,在遇到挫折时能够积极地应对,发挥其品格优势及心智习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积极情绪有助于学生拓展思维对课程产生兴趣,进一步挖掘知识,从而增进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

(四)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两个对立统一的主体,教师的情绪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通过交往所建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积极的情绪状态可以扩展教师的心智视野,做到包容和理解学生,学生也会尊重老师,从而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积极情绪能够使其思维更具创造性,脱离消极的思考方式,充分发挥教育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五)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情绪

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其思想、行为和情绪等各个方面都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具有积极情绪,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在学生的情绪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中产生积极影响。

五、教师积极情绪的培养

(一)保持积极的心态

保持积极的心态,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个体可以从正面思考,能够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在遇到问题时能够采取积极的态度,选取合理的应对方式,那么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同样,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扰乱课堂纪律时,教师有时候会情绪激动,这时,教师要像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一样,保持积极的心态,让自己冷静下来,克制住心中的怒火,学会包容和理解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构建良好的课堂环境。

(二)创设良好的环境

创设良好的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工作环境,二是心理环境。

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场所,使教师在教学和休息时都能够身心愉悦,从而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以饱满的精力和积极的情绪投入到每一节课当中,更好地教书育人。

学校要培养教师的积极情绪,管理者除了要为教师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还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在职称评定、评比、竞赛、奖励、表扬和评优时,坚持公开、公正、平等的原则,使广大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竞争,这样可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除此之外,管理者要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教师生活在一个和谐融洽的人际氛围之中,同事之间互帮互助、相互协作并且共同进步,当某个教师处于消极状态时,其他教师给予关心,能够使该教师恢复良好的心理状态。管理者给予教师良好薪资与待遇,并且重视对教师的情感投入,让教师没有后顾之忧,使教师感到温暖,增强了教师克服困难的信心,使其以积极的情绪投入到工作中去。

(三)学会调节消极情绪

教师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产生消极情绪的时候,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调节:

1.正确看待消极情绪

教师应该正确看待消极情绪,消极情绪是客观存在的,每个人都无法避免。在产生消极情绪的时候,应该积极面对它,思考其从何而来以及带给自己什么感受。

2.转移注意力

转移注意力主要通过分散注意力的方式进行,当教师出现不良情绪时,如果将注意力集中于此,这种情绪反而会加剧,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活动中去,如散步、打球、听音乐和看电影等,使这种不良情绪得到缓解,从而恢复良好的情绪。

3.合理宣泄情绪

日常生活中,教师在遇到挫折或不顺心的事时,如果把伤心、忧虑、烦恼等不良情绪都埋藏在心里,是不利于心理健康的,严重会导致心理疾病。教师应该合理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如大哭一场,找一个没有人地方哭出来,心里会舒服很多。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喊的方式排解情绪,去没有人的地方,把烦恼、生气和焦虑的事情都喊出来。如果通过哭和喊都调节不了自己的情绪,应该主动地寻求他人的帮助,可以找自己的父母和好朋友倾诉,严重的还可以求助心理咨询师,通过他人的帮助使自己的消极情绪得到排解。

4.学会控制情绪

控制情绪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自我调控,首先采取自我暗示的方法,通过语言对自己进行暗示,语言作为思维的工具和载体,它会通过对人们思维的影响来影响人的情绪,当自己紧张的时候可以对自己说:“你是最棒的!你可以的!我叫不紧张!”当自己生气的时候,我们可以对自己说:“心平气和、一切都会好的、不生气”,这样就可以防止自己在生气的时候说出伤人的话,影响人际关系。名言警句和标语也是一种暗示的方法,教师可以在自己的房间张贴一些标语,如:“快乐、乐观和开心等。”暗示自己,使自己能够积极面对消极情绪。其次采取深呼吸法,当我们处于焦虑紧张状态时,可以深呼吸,通过深呼吸能较多的吸进氧气,吐出二氧化碳,使血液循环加强,达到解除疲劳和放松情绪的效果。

(四)将教师心理素养作为教师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心理素养的培养,积极开展心理讲座及培训,举办校园心理活动,在校园、走廊及教室张贴宣传心理素质的海报,潜移默化地影响,引导教师养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使其保持积极的心态,更好地投入到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去。

(五)充分发展教师的自身优势

每个教师都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寻找与应用优势可以显著提高教师的积极情绪。首先,教师在寻找优势的过程中会不断发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其次,教师在应用优势时,会因为自身优势得到发挥而产生满足感,因此,学校应该实行发展性评价制度,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给教师提供多样的表现机会,帮助教师寻找和应用自身优势,使其形成积极情绪。

猜你喜欢

消极情绪积极情绪心理学
如何教孩子正确应对消极情绪
“没有用”的心理学
静心
仪式动作、象征意义和积极情绪增强控制感:双路径机制*
测试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跟踪导练(二)5
孩子的消极情绪需要用心疏导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