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科类高职院校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若干举措

2021-11-27吴和成黄凯峰罗浩林

山西青年 2021年20期
关键词:工科导师院校

吴和成 黄凯峰 罗浩林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工科类高职院校应该在我国的科技发展中展现出更大的作为,真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指导他们的创新创业活动。

一、学业的规划

学业规划的主体在于学校和学生本人。从学校层面上看,应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写入培养计划中,构建更为科学的培养体系。当前,各工科类高职院校都加大了实践教学力度,同时,开发了各类课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案,这有助于将抽象的理论学习与实际生产进行衔接,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起到了积极效果。尽管上述举措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但部分学生依然认为,在未来的工作中理论指导的作用微乎其微。然而,只有同时具备了较好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才可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形成创新思维。因此,讲好开学第一课,有助于他们对整个学业的科学规划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和发展,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一项重要举措。笔者曾在大学新生入学之初为部分班级讲授了一堂“大学和专业究竟读什么、怎么读”的开学第一课,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校文化、历史沿革、学科特色和未来发展愿景;还讲解了本专业的学科体系、发展趋势和就业创业前景。同时,结合校园生活和大学学习特点详细回答了怎么读的问题。通过回访和调查发现,这部分学生相比其他学生而言,他们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具有更明确的规划,以及更强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他们对事物的思考更具独特性。他们不仅在课堂上认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也在课下积极思考今后怎样运用到工作中,充分认识到了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相信,学校对学生开展的这些具体的学业规划措施,一定会促使学生本人对学业更为合理的规划,这将极大地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专业导师的持续跟进

大学生的生活和就业通常由辅导员负责,而辅导员很少具体管理他们的学业。通常,工科类的课程抽象性较高、课程知识层层递进,专业系统性较强。为了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有必要为各个教学班指定对口的专业知识扎实、系统,同时亲和力强的专业导师。专业导师具体可开展如下工作:一是可定期集中解答学生的学习困惑。大学课堂安排紧凑,如果不能及时给学生解惑,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热情会逐渐下降,甚至陷入迷茫,而如果他们的学习困惑能定期得到解答,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不会出现知识的断层,有助于他们的持续学习。此外,专业导师可开展专业方向的前沿讲座,让学生可以实时跟踪社会发展,了解未来的可为之处,并加以思考,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做好相关知识的储备。最后,专业导师可为学生提供更为科学的就业、创业指导。通过贯穿整个学制的专业指导,导师对所有学生的兴趣和专业素养具有较准备的把握,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导师可以就他们是选择升学、就业还是创业给出相应的参考意见。当然,对于人数较多的班级,也应适当增加专业导师的数量。总之,专业导师的持续跟进,一定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包括创新思维在内的培养质量。

三、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课堂教学在各层次的学生培养中都具有极为重要、不可替代的地位。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和教师永远的思考。显然,“满堂灌”和“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是新时代的大学课堂教学最好的教学策略,尤其是工科类高职专业的课堂。高职的学制通常为三年,最后一学期学生基本会走上实习岗位,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学校不仅希望培养出具备较好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更希望培养出具有较好创新思维的毕业生。因此,好的课堂教学尤为重要。结合笔者教授的机械学科,对课堂教学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做好调研,初步了解本班哪些学生更乐于接受理论知识,哪些学生更愿意实践操作,将这两类学生进行混合分组;然后采用项目式的教学手段,课前给各组分配设计项目,要想顺利完成这些项目不仅需要自学下堂课的主要理论知识,还要完成实体模型的绘制和样品的制作,当然,受条件的限制,也可以以运动仿真的形式呈现。其次,在课堂上让各组从专业理论知识(如所用的机构)、运动仿真和样品的制作依次进行讲解,讲解完成后由其他组的学生进行提问并指出不足之处,教师则根据涉及的理论、制作方法和应改善之处给出指正和建议。这一教学手段充分考虑到了每一位学生,让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并发挥自己的作用,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和思考热情,较好地做到了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项目式教学法显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科技创新与校企合作的丰富

科技竞赛是大学生参与科创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当下,职业教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职业类的各学科特别是面向工科类的学科竞赛和科创活动也越来越多,这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以往,职业院校的工科类学生参与科创活动往往是基于某一具体参赛设备的实际操作比赛,其形式大都是老师指导并培训学生备赛该赛事的相关作业,如设备的基本操作、故障排查以及编排作业工序等。这种类型的比赛可培养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设备故障检测与维修,设计合理的生产工艺来满足生产要求,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但是,这类面向职业类的竞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所起的作用并不明显。事实上,工科类职业院校的教师也可带领学生参与某一具体课题研究,让他们全过程参与某课题的调研、方案可行性评估和成果预期等工作。这可全方位地培养学生在未来面对某一具体问题时该如何分析并制定合理解决措施的能力。同时,针对富有价值的科技成果,还可申请知识产权的保护,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成果的价值,而成为发明人,本身对于青年大学生而言也是一种肯定和激励,这势必会增加他们对科创的兴趣。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工科类高职院校的师生应对一些不限定具体方向的科技创新竞赛予以重点关注,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这类科技竞赛没有特定的竞赛设备,也没有指定选题,以其中的科技发明制作类别为例,参赛选手可依据自己在生活和生产中发现的有待解决的问题,综合运用各类学科知识设计并制作,从而完成自己的小发明,在提交作品的时候还需要撰写调研报告,这既培养了学生“工”的能力,也提高了其“文”的水平,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全面的提升。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由来已久,其目的是进行产教融合,这是开展创新思维培养的有效途径[1]。学生在企业完成规定的学时,了解实际生产流程,直观地感受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校企合作增进了高校与企业间的交流,为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提供了有效途径。然而,随着新一轮的工业技术变革,各学科高度交叉融合,企业的生产和技术日趋复杂。显然,经典的校企合作模式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笔者认为,至关重要的是要由学校和企业联合制定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教材。企业可将生产过程中所用到的专业知识特别是交叉学科知识、复杂生产工艺流程和未来预期改进的地方先期告知学校,再与校企共同编写好教材。教师可在学生进入企业学习之前讲解相关交叉知识,学生在对生产工艺流程以及相关生产操作规程有了充分的认识之后,带着自己的思考进入企业学习并参与生产,并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同企业导师沟通。如此,既能够尽量保证企业的生产效益也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促进作用。

五、艺术教育与人文素养的加强

工科类高职院校的课程安排通常较为紧凑,且都是与专业方向紧密相关的课程,很少设置与艺术教育相关的课程。然而,艺术教育对工科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众所周知,工科专业都需要进行产品设计,而外观设计是产品设计的重要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直接关乎他们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2],这也是工科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一个最直观的表现。为此,学校首先应该引育一支专业能力、表现力和感染力强的艺术教育队伍,依据工科类专业的特点合理设置艺术教育课程计划,如:将课程设计与之融合,开设与专业相关的艺术鉴赏课等;此外,还应该营造氛围,逐渐让学生和教师真正地感受到艺术在工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具体可开展如下活动:定期开展相关的讲座、成立学生社团以及举办相关的艺术展。

只工不文或者只工缺文也是当前工科类院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里的文包括如工匠精神、人性光辉在内的所有民族优秀文化。作为主要面向制造业的工科专业,其未来的优秀人才首要具备上述优秀特征。工匠精神的实质在于工作者面对所从事的职业要心怀敬畏,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精益求精并矢志创新。人性光辉映衬的是一个人的本质属性,它不分学科和职业,是善待一切的崇高品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应该注入与文相关的内容,它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具有中华优秀品质的完全人格的创新人才。

总之,工科类高职院校培养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需要守正创新,既要注入新的培养模式,也要结合国粹文化。院校可从学校层面为学生进行学业的规划、指定学制内全过程的专业导师、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科技竞赛的参与形式和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加大艺术教育和人文素养培养的力度,通过构建上述多举措、全方位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工科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工科导师院校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导师的猫
天津大学:成立全球首个新工科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