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智能理论在高校学生引导中的启示

2021-11-27

山西青年 2021年20期
关键词:多元智能高校学生个体

陈 栋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铜仁 554300)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概念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在1983年于自己的著作《智能的结构》中首次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的概念。他认为:“智能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加德纳认为每个人与生俱来拥有多个方面的智能,其中至少包括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等七个方面,后来经过研究,加德纳又分化出自然探索智能和存在主义智能。[1]

二、当代高校学生的概念界定及发展现状

(一)当代高校学生

这一人群通常是指已经完成初等教育及中等教育后(通常为12年),通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相关要求,进入高等学校继续接受教育的学生。

高等教育与初等教育及中等教育的主要差异表现在该阶段的学生不再以学习常识性知识为主,更多的是学习并掌握专业化、高级化、职业化的技能。高校学生通常经过四至五年的专业学习,符合高校人才培养标准后即可毕业,正式走向职业岗位。所以高等教育阶段成为个体融入社会发展的最重要一环,同时,高等教育阶段学生个体各方面智能的发展情况,直接影响个体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高度。

(二)发展现状

由于在初等教育及中等教育阶段,所有学生以掌握常识性知识为主,并且学生普遍承受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对于个性的发展较为缺失。虽然我国在很早之前已经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口号及相关要求,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客观影响下,学生依然是以书本知识学习为主,个人能力的拓展和兴趣爱好的发展意识受到严重压迫。同时,受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相关要求的影响,初等教育及中等教育阶段会更加注重学生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的发展。

高等教育阶段,人才培养方式及教师授课方式均产生大幅度的变化,学生普遍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一阶段已经不再以课本知识为准,也不再以国家统一考试为考核标准,所以该阶段的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学习知识的方式及学业水平的考核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个体的考核已经摆脱单一的考核标准而呈现出多元化的形式。所以,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开始有时间、有精力、有机会重新认识自己并积极发展自己的个性。除了掌握相应的知识为进入社会打下基础,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会投入更多的经历发展个体的智能。因此,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音乐-节奏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和存在主义智能等七个智能开始成为高校学生发展的重点。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者的启示

(一)学生个体智能的发展

由于学生进入高等教育之后,由被动式教育转变为主动式教育,尤其是在学习方式方面更加注重个人感兴趣的知识摄入。由于中等教育阶段主要培养了个体的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所以大多数学生会对音乐-节奏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和存在主义智能产生浓厚的兴趣。根据我国教育部高校学生课外活动参与度的调查报告显示,高校学生中女生更倾向于参加音乐、舞蹈、朗诵、写作等方面的课外活动。而男生则会花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体育运动、棋牌游戏、摄影及艺术设计方面的活动当中。[2]

学生对于个人兴趣爱好的追求,从侧面反映了个体对于优秀智能的展示。同时,高等教育阶段已经打破了单一的学生评价机制,专业知识的学习不再是高校学生学习的全部重点。所以,学业压力的减轻给予高校学生更多展示个人差异的机会。许多中等教育阶段所不被允许的学习、生活习惯也不再是高等教育阶段教育者管理的重点,这就使高校学生获得了更加宽松的学习状态。

高等教育阶段处于职业技能培训阶段,所以更加注重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学生需要培养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对个人发展的规划。社会环境、学习环境、评价机制、个人需求的变化等因素共同构建了高校学生的心理需求。个体智能发展过程中,同样增加了对个体智能发展尊重的需求和对于优秀智能进行展示的渴望。优秀的个人智能发展个例,会在进入社会后依然保持极高的个人兴趣追求,或者将兴趣特长发展成为副业。更有甚者,迫于就业压力、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进入社会后会放弃高等教育阶段所掌握的职业技能,转为将自己的兴趣特长发展为主要职业技能。

(二)教育者的引导作用

高等教育阶段是高校学生发展个人多元智能的重要时期。高等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评价机制都有别于中等教育阶段,所以高等教育阶段的教育者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同样区别于中等教育阶段的教育者。

首先,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需要理解并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由于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学习目的的变化,学生在主动学习条件下的学习效果会出现明显的个体差异。同时,由于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拓展自己的才能,所以在多元化智能方面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结果。甚至相同的智能方向也会展现出不同的智能效果。[3]

其次,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发现个体的突出智能。很多学生在中等教育阶段已经习惯了由教师讲授知识的被动学习方式,进入高等教育阶段不能顺利实现自我认知而转化为主动学习。这一类的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后,依然会延续中等教育阶段的思考方式和学习习惯,短时间内会出现对学习生活的茫然、空虚和不自信。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进行主动干预。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发现学生的特长并鼓励学生去尝试拓展个体优势。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情况复杂,对于教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很高,这一环节也就成为教师引导学生实现个体智能发展的主要难点。

再次,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展个体智能。教师的主要职责除了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对于学生发展的积极引导作用。孔子曾在《论语》中就提到了“因材施教”的观点。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需求也就会呈现多元化的层次。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将个体优势与课堂教学、生活实际进行联系,鼓励学生不断强化个体优势,甚至转化为职业性技能。教师的积极引导,可以不断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完成自我认知的过程。

(三)学校环境方面

学校环境方面主要指的是学校内部资源调配基础下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水平。学生个体优势的发展和展示,除了自身的认知能力,教师的引导能力,更依托于学校提供的各类平台进行更大范围的延伸。

学校内的各类活动,是高校学生间进行交流的载体。据不完全统计,高校间广为存在的文艺类比赛如唱歌比赛、播音比赛、辩论比赛、朗诵比赛、合唱比赛、乐器演奏比赛等都为高校学子提供了展示语言智能、节奏智能的舞台。篮球赛、足球赛、登山越野等活动给予学生展示运动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平台。绘画展览、文艺沙龙、音乐会等高雅形式,为空间智能、音乐智能突出的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各种学生组织、社团的存在,极大拓展了高校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人际交往智能、认知智能突出的个体往往成功逐渐成为团队的核心及领导者。机器人比赛、奥林匹克数学比赛、科学实验活动给予了数理智能、空间智能优越的个体展示特长的空间。

由此可见,学校作为一个综合的场所,无时无刻不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学校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同样也在不断发展,并且随时为个体展现智能创造平台。

四、结语

首先,学生层面。高校的学生所接受的主要为职业技能教育,通过三至五年的专业技能训练为未来的职业化道路打下基础。但是由于这一阶段学生的评价机制不再是单一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的引入弥补了这方面发展的空白。高校阶段的学生去除了升学带来的学习压力,在个人兴趣的驱动下,开始逐渐重视个人特长的拓展。这一部分特长既是个人智能的差异性表现。同时,高等教育阶段学生个体各方面智能的发展情况,直接影响个体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高度。所以,高等教育阶段成为个体发展多远智能的黄金时期。

其次,教师层面。教师作为学生智能发展的开发者和引导者,对于学生智能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个体由中等教育阶段进入到高等教育阶段,身份的转变不代表思想的转变。一部分学生可以尽快实现对自己的重新定义及未来规划,快速投入到个人智能的发展当中。而另一部分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一过程,这需要教育者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优势并及时进行干预和引导。同时,部分学生在拓展个人智能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超越自身能力的困难和疑惑,同样需要教师给予专业的指导意见和感情鼓舞,帮助个体跨越难关。教师在学生多元智能发展中最重要的职责依然是引导学生产生个体特长职业化的思想,帮助学生增加就业的技能。

再次,社会环境层面。社会环境对于个体的评价机制是丰富而多元化的,既能够为个体发展个人智能提供相应的机会和平台,也会通过相应的标准淘汰掉没有达到标准的个体。但是由于社会环境的评价标准并不像知识评价体系那样单一,所以给每个个体都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展现个体差异和施展个人智能。这一评价标准不是由简单的数字进行体现,而是以个体智能水平发展情况作为评价依据。总而言之,社会环境的评价主要是立足于职业评价基础之上。个体需要将个人多元智能转化为职业化智能,才能最终融入社会群体环境当中。

猜你喜欢

多元智能高校学生个体
运动APP助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效研究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幼儿园绘本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中学英语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How Cats See the Worl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lassroom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