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在学前儿童美术鉴赏中的探索应用
2021-11-27秦瑾
秦 瑾
(陕西理工大学,陕西 汉中 723000)
对于年幼的学前儿童来说,借助于古今中外优秀的、经典的美术作品,直观、形象地接触到自己还未涉及的新鲜领域,了解到课本和生活经历中无从知晓的生动而丰富的知识,是必要且重要的内容。我们对待优秀的美术作品首先是欣赏,即由接触而产生的一种审美活动,从直观的视觉到内在情感的波动、变化,这一过程使得欣赏者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艺术家和民间美术大师对生活中美的发现和感悟,也增加了我们对生活的热爱。一个地区民间美术的形成,会充分反映出该地区的历史、发展历程、民族信仰,以及与其他民族文化交流等多种问题。汉中,地处陕西南部,独特的地缘因素致使这里深受秦、楚文化的影响,孕育产生了源远流长、特色鲜明的民间美术。无论是架花、竹编、木版年画,还是泥塑、剪纸丝带绣等等,都是自带温婉素雅的地域风情,这些散落在民间的艺术瑰宝还没有完全被历史淘汰,让它们走进课堂,让孩子们从小接受这样的艺术熏陶,是有积极的意义的。
一、民间美术融入学前儿童美术鉴赏的意义
美术鉴赏与美术创作同等重要,它是了解美术知识的主要渠道,也是提高眼界的最关键途径。“眼高手低”本是指眼力过高,手法过低,但是用在美术教育领域反而显得非常恰当。没有好的眼力、好的鉴赏水平,怎么能画出好的作品呢?眼界开阔了,审美提升了,对美的鉴别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快更好地推进美术创作与实践的能力。可见,美术鉴赏对于学前儿童教育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开阔视野,扩大儿童的知识领域
民间美术是我们了解生活的一面镜子,对于年幼的学前儿童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借助于独特的或质朴或浓烈的民间美术作品,能使幼儿直观、形象地接触到许许多多无法或还未涉及的领域,了解到课本和生活经历中无从知晓的生动而丰富的知识。城固架花、汉中民间木版图画、城固泥塑等等,这些重要且独具地方特色的美术元素,除了能够给学前儿童提供丰富的图案、色彩、造型等信息,也让幼儿更加了解并热爱自己的家乡。
(二)提高审美能力,提升艺术修养
优秀的艺术作品是按照美的形式法则创造的,它反过来又会对欣赏者产生美的教育作用。能够经历岁月的洗礼仍然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民间美术,一定是在某些元素上有其独到的设想。比如民间美术作品中的侧面人物形象,也都是两个眼睛,这其实是典型的民间思维,两个眼睛才完整嘛!对美术作品中的线条、形状、空间、肌理和色彩等元素的认知,会使欣赏者产生或强烈或平淡的心理感受,这就刺激并锻炼了学前儿童对美的敏感认知,提高了幼儿的鉴赏能力和艺术素养。通过分享和品鉴,幼儿得到了历史和生活的智慧,以及其创造的与美的相关的一切,看得越多,欣赏得越多,就越具备对美的鉴别能力,幼儿就更能自由地去发现和表达平凡生活中的不同的美。
(三)美术鉴赏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
长久以来,审美始终是与道德相联系的,在大众的审美理念里“好到极致就是美”,这使得艺术家的美术创作始终是以完美的视觉效果来呈现,他们以多元的方式来表达世间美好。美术鉴赏这种以欣赏美、认识美和评价美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方式,有助于端正和培养学前儿童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能力,并有助于幼儿道德品质的塑造,对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民间美术融入学前儿童美术鉴赏的具体应用
美国乔治大学的教授、美术理论家、批评家费德门将美术鉴赏分为叙述、形式分析、解释和评价四个方面。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不必太过深刻、复杂,因为幼儿无法完全理解成人或艺术家眼中的神秘现象、多元层次,抑或时代背景……因此,对学前儿童进行的美术鉴赏活动,主要是通过美术作品的题材、色彩、形式和风格,知道世界上一些著名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师或设计师,认识他们的创作特点,并从美术作品中找出不同的形状、不同的颜色,感受色彩的搭配、造型的衔接与组合、装饰纹样的有序排列或复杂多变……同时还可以了解到与作品相关联的历史、文化与生活。
(一)对学前儿童的美术鉴赏应按照幼儿的生理发展阶段来确定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对于学前儿童的美术鉴赏活动首先应尊重幼儿的欣赏习惯,适应幼儿的审美要求。因为美术鉴赏既关系着美术作品的自身魅力与价值,又与幼儿个体生理发展各阶段的知识面、艺术修养和生活经验密不可分。幼儿早期对较为复杂的美术作品没有体现出太大的兴趣,因为画面内容太多了,细节太丰富了,颜色密密麻麻的,幼儿一时看不过来,就算都看过了脑子也反应不过来,最终只会注意到画面的某个局部内容:一个水壶、一簇小黄花、一只小猫,抑或小姑娘脚上的红皮鞋……而且幼儿还不会将这些细节或局部与整体联系起来。早期(幼儿园小班)的幼儿对美术作品的直接反应是从色彩和形状开始的。他们会忽视、躲避那些灰暗的、深沉的、低饱和度的颜色和模糊的形象,与之相反,鲜艳的、耀眼的、形象简洁、构图简单、空间关系清晰分明的作品更能吸引他们的目光,并令其作出积极回应[1]。到了中期(幼儿园中班),幼儿逐渐对画作中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发生兴趣,他们会将画里面的物品和自己用过的、见到的、频繁接触的事物和现象联系起来,会发现某些局部的细节、装饰,还会结合实际进行比较。后期(幼儿园大班)的幼儿在经历了一定的美术阅历的基础上,具备了较多的鉴赏经验和美术能力,他们能够较快地区分出不同表现形式的画,发现不同绘画工具和技法的画作之间的不同点,注意较多的细节,看到较为全面的画面。同时,这个时期的幼儿逐渐明确了个人喜好(主要针对绘画内容而不是绘画风格),要是画作中出现了自己喜欢的小狗、小猫、水杯、水壶、帽子、玩偶等形象,他们会变得异样兴奋起来。
总之,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阶段,教师应有选择地提供可供鉴赏的美术作品,有目的地让幼儿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和了解美术作品,逐渐提高视觉的敏感度,提高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民间美术就是一个非常典型且有审美意义的鉴赏途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幼儿在视觉愉悦的过程中增长知识、丰富见解的过程,教师应切实从幼儿生理发展阶段和不同个体发展程度来进行综合考量,选择适宜的民间美术作品供幼儿鉴赏。
(二)学前儿童美术鉴赏作品分类
学前儿童的美术鉴赏主要分为中国美术作品鉴赏和国外美术作品鉴赏,即国内和国外两个部分。其中,民间美术作品鉴赏就是属于国内美术作品欣赏的重要内容。让幼儿从目光中探索世界、探索宇宙,而不是拘泥于自己周围的一小片蓝天。鉴于儿童生理和心智发展尚不成熟的早教阶段,用于幼儿课堂的美术鉴赏作品可以是中西方大师级的绘画、雕塑,也可以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民间艺术、乡土艺术,甚至还可以是优秀的儿童画……涉及的领域应尽量宽泛,只要是和艺术和美术息息相关的,只要是优秀的、得到历史认可的、经历岁月洗礼仍被大众接受的,都可以作为幼儿美术鉴赏的蓝本。尤其是优秀的地方民间美术作品,当地的民间元素是当地人成长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和熟悉的,而且其中的造型憨态可掬、构图天马行空、设色艳丽繁缛,这是学前儿童最容易且乐于接受的视觉形态。一些我们成年人无法理解的造型或物象,在他们眼里却是可爱、好看、有意思的。所以,我们在为儿童美术鉴赏选择艺术家或者艺术作品时,一定要从色彩、内容和形式上加以思考,从儿童易于理解和乐于接受的角度去选择。既要接触高高在上的艺术,也要体会接地气的稚拙朴实的民间美术。
作为艺术家和欣赏者之间情感交流的渠道,被鉴赏的美术作品要是缺乏艺术魅力、没有美感,自然就得不到幼儿的认可。但同时,过于复杂、视觉效果过于多元的美术作品,幼儿不理解、看不懂,不容易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更不利于幼儿积极的情绪体验,那它的教育作用就会落空,鉴赏的积极意义就会消失。当然,没有受过教育的幼儿还不会自觉、主动地对美术作品产生过多地关注和鉴赏,更多的时候他们是通过作品的大小尺寸、颜色的鲜艳程度来进行判断,且鲜少会将画上的美术作品和自身的美术创作进行联系和探讨[2]。但是,只要我们给予一定的空间和鼓励,从一些较为简单的开放性问题入手,他们就会根据自己的感知觉来进行简单而有趣的分析和评价。在鉴赏的过程中,不在于完全理解美术作品所传达的所有讯息,幼儿只需要用他们的眼睛去发现和探索,要学会在赏析中找到各种艺术作品的趣味点,享受其中就好。
三、小结
艺术作品是连接艺术家和欣赏者之间情感交流的渠道,融入民间美术的美术鉴赏让学前儿童直观、形象地接触到自己还未涉及的新鲜领域,了解到课本和生活经历中无从知晓的生动而丰富的知识,积累审美体验,这对幼儿自我艺术素养的端正、培养和提升,是关键而重要的。尊重幼儿的欣赏习惯,适应幼儿的审美要求,将独具特色的民间美术作品融入幼儿美术鉴赏,从色彩的搭配、形状和材料的多元组合等方面去激发幼儿的艺术潜能,引导幼儿对本土文化感知的过程。学前美术鉴赏教育有助于幼儿道德品质的塑造,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幼儿美育的系统教育中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