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数控应用技术专业“3+2”分段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2021-11-27王超
王 超
(沈阳市化工学校,辽宁 沈阳 100122)
在当前社会快速时代下,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在持续提高,而个体对自身能力的要求也同样变得越来越严格。因此,“3+2”分段人才培养模式在满足社会和个体需求上有着非常高的实际价值和意义。
一、中高职数控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我国中高职学校在培育数控应用技术专业人才衔接上,还表现出很多问题,具体总结如下:
(一)专业人才培育目标不具有科学有效的衔接
在我国,职业教育主要包含了两种类型:一是中等职业教育,二是高等职业教育。其中,前者主要是为了打造出拥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养劳动者与技能型人才,这些人才重点是为生产、服务一线提供服务;而后者的培养目标是打造公司生产制造一线需求的高素养技能型人才。但是,从目前我国大部分中高职院校来看,对于数控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培育目标均是设计为数控设备的操控与编程这两点,并没有对所实现的详细培育目标作出清晰划分。此外,已经构建了合作关系的中高职学校,在人才培育目标方面并未体现出有效的衔接性,导致学生在专业能力培育上不具有层层递进关系,不仅缺少差别性,而且还缺少衔接性,这对于中高职专业人才的培育会起到很大的阻碍影响。
(二)专业课程不具有牢固的衔接
目前,中高职学校在专业课程设计和开发上仍旧采用传统学科形式展开。中高职院校独立进行各自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和构建,在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上也各有各的一套,相互间并没有体现出互动和交流,以致出现某部分课程重复开设的现象,这样既浪费了不必要耗用的教学资源与时间,同时也可能会造成学生丧失学习主动性和兴趣。此外,中职院校也存在着重技能轻文化的情况,这其实也说明了中高职学校在课程体系设计上有着思想与原则上的不同,会造成学生不容易开展更深层次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仅如此,在实践技能培育上,两者之间也表现出不同,部分高职学校在专业技能培养上的设计方案过于浅显,部分知识、技能培育内容与中职时一模一样,数控应用技术人才的培育目标难以符合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育的要求。
(三)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未进行科学统一规划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正式颁布以后,我国中职院校获得了政府提供的资金支持,在此基础上,各中职学校都主动地构建各专业课程所需的实验实训室与实践基地。但对于数控应用技术专业,其所必需配备的实训室各种各样,比如数控实训室、公差实训室以及机械基础实训室等等,不过部分高职学校经费不足,导致无法与中职学校实训基地相对应,而且,中高职学校在实训机器及其资源上不具有统一协调性,从而导致重复构建、资源不必要的耗用等情况,难以高效地促进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中高职数控应用技术专业“3+2”分段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一)中高职和企业携手合作,一同设立人才培育目标
在数控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培育上,我国中高职学校采用了“3+2”分段人才培养模式作出了实践,将一体化的总体设计当作进行不同制度设计和探索的重要准则,并且以机制构建准则作为促进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的核心[1]。在此基础上,同学校外部企业进行合作,共同进行数控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
沈阳市化工学校创建了由行业企业专家、院校专家共同构成的课程开发工作组,并基于一体化探究,进行了中高职衔接数控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育规划的编制。在规划中,全面考虑了“3+2”分段数控应用技术人员的培育目标,并联系了现如今不同中职院校专业课与公共课的创办状况,为了进一步保证中职数控专业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高职阶段的学习,围绕不同中职院校的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作出了改进,健全了中高职衔接学科教学方案,同时还编制出与之相关的标准。在数控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中,其中某些专业课程是以国家级的职业资格标准与职业评定评估要求进行设计的,而文化课程则是依据国家中高职毕业生的文化素质资质要求进行设计的。在对专业人才规划的编制环节中,最大程度展现了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所具有的作用,与行业企业合作,一起进行培育目标和工作的科学、合理编制,极大地确保了中高职数控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育上的衔接性,让课程设计与企业技能要求与层级性标准具有更加高的适应性。此外,基于职位与职业技能这两大内容,联系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续期,实施了更进一步的全面调研,在收集了有关行业、公司与院校意见以后,实现了统一课程标准的合理、有效编制。
(二)强化培育过程的监控,创建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
在中高职数控应用技术专业“3+2”分段人才培育模式的实践中,创建出了中高职衔接教学管理组织机构。高职学校领导创办了有关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衔接教学指导委员会,并且,还创建了衔接办公室,从而为合署办公提供场所支持,并指派了专门人员进行办公室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在专业所在院系上,由高职学校与对应中职学校协商讨论,一起构建教学管理小组,负责“3+2”分段人才培养两种阶段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中产生的有关问题的探讨和解决,从而保证中高职数控专业课程衔接工作的成功实施,提升专业目标的连接。在整个教学方案的开展过程中,由高职学校承担领导角色,定期举行教研会议等活动,以此展开数控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育计划的商讨和研究。成立相关部门,负责督促与检查中职院校数控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方案的推行,定期开展会议,以探讨与处理教学、学生管理中所出现的有关问题。中职院校配合进行数控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育方案的编制,并且承担该专业人才前3年的指导和教学。中高职数控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方案的运作管理在所有方面都制定了清晰的标准,比如实施、评估等。
在中高职数控应用技术专业“3+2”分段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中,沈阳市化工学校为了保证中高职学校在这一专业的课程衔接更有效,负责了“构建与健全管理机制”课题探究与实践,并颁布了各种各样的有关人才衔接培养的文件,如《中高职衔接公告中委员会章程》《中高职衔接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以及《中高职课程衔接教学计划的制定及运行管理办法》等,为促进中高职数控应用技术专业“3+2”分段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落实和成功执行带来了很大支持,实现了从总体上创立高效、协调教学整个环节的运作管理机制。
(三)加强信息交流,提升过程评估
对“3+2”中高职数控应用技术专业衔接人才培育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变得越来越复杂了,质量要求、评估主体等方面皆不断变得越来越多元化,这也使得质量监控的衔接变得特别关键[2]。衔接过程中的中高职院校务必要随时地进行数控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信息的沟通和分享,并构建“3+2”分段中高职衔接培育的人员整体素质评估档案资料,在资料中应当涵盖各种各样的重要内容,比如品德精神、学习能力以及人际交往等等。为了优化现如今中高职数控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务必要对目前的评估方法和机制作出调整,从而让老师得以更加了解学生的能力和需求,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实现“3+2”分段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沈阳市化工学校在充分了解数控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评估机制的问题后,对教学评估手段作出了大胆实践和创新,创建评估体系组织机构,快速有效地和高职学校展开频繁的互动和交流,并同高职学校一起探索、研究统筹兼顾的管理体系。具体而言,主要是基于以往教学考察模式,引进了多元评估模式与过程评估方法,尤其是提高了企业参与评估的程度。把中职时期的数控应用技术专业主要课程的考查成绩引进到中高职衔接专业课程的考查成绩内,并且对专业课程成绩与公共课程成绩独立开来进行统计,制定专业课程录取线,少部分科目的平时成绩,则采用的教考独立的方式进行评估。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专业课程考试在衔接考查中的占比,大大加强了数控专业学生在中职专业课程的掌握,有利于为学生在高职时期的专业学习打下有利的基础。
(四)提高教学资源的衔接,确保培育规格的达成
目前来看,部分中高职学校在数控应用技术专业上所设置的实训课程出现了重复的情况,未体现出层级性的衔接,资源也未实现最大化的运用,在技能培养步骤上还必须要改进等。对于这种种问题和情况,中高职学校务必要促进交流,充分了解各自在数控应用技术专业实训课程的设计情况,并了解各自专业实训的目标,根据学生职业技能构建规律,创建出层级性、板块性以及培育目标明确的中高职院校共用实训基地和设施。此外,还需要构建以职能技能为核心的中高职衔接实训体系,同时兼顾基础技能和职业技能的训练、培育,确保思维和技能习性上的衔接性,从而更好地促进数控人才的培养。
沈阳市化工学校以“3+2”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训模式衔接为依托,分别从理论与实践这两个角度展开,对理论展开进一步探究,对实践则作出了创新扩展。在实践在中,给出了“宽基础、多模块”的实训课程衔接培养想法,创建一种新型的实践形式,即“项目引领,工作环节生产化”实践形式,把生产性实践纳进到教学实习部分中,为数控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实训课程,从总体上促进学生职能技能的优化,为培育高素质、高能力的数控人才带来更大的可能性。
三、结语
“3+2”分段培养人才模式在以技术为教学重点的专业学科中获得了广泛应用,这一模式的应用让国内技术教育迈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对技术人才的培育和发展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