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人才培养模式

2021-11-27

山西青年 2021年8期
关键词:集团化校企办学

(西安海棠职业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8)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要加大职业教育的发展力度,重点促进产学融合,建立德技双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并培育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文化环境,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1]

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在行业发展的推动下,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企业的岗位需求下,学校的培养方向变革下,职业教育集团化成为我国在职业教育道路上探索的新的办学模式:职业培养方向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以培育工学结合的技术为指导方向。

因此,职业教育集团化运作是职业教育未来的趋势和必要性,体现为以下方面:

一方面,职业教育集团化使合作平台凸显主体的优势,互补性合作,还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群体优势,提升职业教育的综合实力,为招生带来一定的品牌优势。

另一方面,职业教育集团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精准育人”的特点,既体现职业教育的目的和方向,还是职业教育的创新和变革,[2]凸显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优势,它通过专业融于产业、教学促进研发、培养辅助就业等方式,加速行业、企业、学校不同的市场主体的衔接,实现资源整合,发挥不同主体作用,优势互补、功能完善的资源优化配置,以体现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小而精”“大而全”,发挥能动性的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为目标和方向。

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人才培养模式

(一)“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产业不断的升级,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递增,社会也将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顺应时代的需求,“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是目前社会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满足产业不断深化的改革需求。

首先,学校通过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实训过程,以加强学生在实际上的应用,提高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

其次,学校建立实验实训中心,与行业企业同步开展各类实训活动。学校在学科设置上,充分考虑学科的前瞻性和企业岗位的刚需,校企共同参与学生的能力培养,巩固和加强基础内容的掌握,实践中学会基本理论的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适应未来就业岗位的标准。

不仅如此,产教融合更能激发学生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热情和愿望,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化被动变为主动,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能力,这正是未来职业教育办学方向。[3]

有的职业院校也在创新、创业的时代背景下,在政府机构、行业协会、企业等多方的合作和支持下,进行深入校企合作,集合了教育和行业经验,并结合“互联网+”“网络课堂+线下授课”,使“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不断外延,也赋予了人才建设的更多功能,也更加满足于社会的全方位需求。

(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联合职业教育的一种合作模式。

在人才培养模式中,通过“岗前培训”和“订单”式培养,校企双方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定制化”教学,设立培养的不同方向,在学制和课程、学时上体现专业与岗位的衔接和匹配,分阶段、分步骤、有计划地展开整个教学过程,企业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中,尤其在实践环节重点进行岗位指导和岗前培训,通过企业的参与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的就业率也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因此,“校企合作”模式使学校与企业之间实现师资、课程、实训等院内外人才培养资源的共享,企业的技术骨干与学校教师发挥各自的优势,真正实现了人才培养和就业的无缝对接。

(三)“工学合一、理实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合一、理实一体”的培养理念,即结合专业特色,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不同模块教学,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自发自主地进行实践,加强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人才培养模式中,岗位能力训练为教学目的,体现岗位的基本要求和岗位描述所具备的能力,把握教学基础理论知识,但更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以企业岗位需求和企业案例导入教学,工作环境情景模拟,驱动式教学,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围绕岗位能力进行引导和实践,提高专业技能,与岗位描述能力匹配,达到不同岗位能力模块化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四)“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

“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升华,从量到质的跨越,在认知—实践—再认知—再实践的循环中实现知行合一的目的,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理论作用,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及创新精神。[4]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重点关注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培养的方案,以行业、企业、岗位需求为基准,进行人才方案的建设,对学生的培养要理论与技术并重,不但结合学校优势将专业建设与行业趋势和前景相结合,还要发挥本专业的自身特色和优势;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更要加强课堂的思政教育。

三、集团化办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一)职业教育法规的完善,保障了职业教育稳步发展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时代职业教育的呼吁,也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需求。国务院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是职业教育体系一次重大的改革措施,为新时期职业教育集团化指引方向,推动职业教育的进程,重塑职业教育体系,促进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和专业化,将带来深远的意义。[5]

随着职业教育法规的日益完善和补充,将促进职业教育战略的补充,带来职业教育良性发展,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彰显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带来一定的社会价值。

(二)以行业需求、岗位匹配为目的进行人才培养

人岗匹配是企业的期望,高素质的人才是学校培养的目标,精准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方向。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首先学生要学习行业知识、企业知识、职业规划、职业心态、求职技巧等方面;其次提高岗位所具备的基础职业素质;最后根据目标岗位导向对学生进行的专业技能培训。所以,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岗位需求,学校加强企业实训类的项目培养,针对性培养人才的能力,以符合企业岗位的需求。

(三)专业群与课程、岗位能力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群,内含各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职业岗位群建设,指基于行业企业用人标准,结合学校实际,科学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于符合产业发展需求、满足企业用人标准、学校专业对口、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务实、人才培养达到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的专业群体系建设。

专业群建设要求合理配置各项保障条件、建设课程教学资源,促使资源配备和教学组织的系统优化,构建各专业之间的课程共享、师资共享、专业的合作基地共享、实习的场所共享,形成专业之间的互溶和渗透,并以职业岗位要求的差异化,展开技能模块化的教学和实践,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

(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共同培养的,目前已逐渐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进行试点和实践。[6]

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在学校和企业里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更加能够适合市场、行业和岗位的需求,学生就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社会和企业实践中去,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学习知识技能,更能全面提升素质教育,提前适应社会。

在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首先,确定岗位能力的适用性,就业岗位的需求层次和内容,以及岗位通路,其次,职业能力的分析、工作任务、工作内容等进行模块化,制定相应的标准;最后,开课计划与教材、授课内容相配套,以培养职业能力要求为目的。

(五)集团化办学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师资队伍建设

坚持实施人才强区、人才强教战略,应加强教师的培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深化教育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机制改革,加快实现教师资源优化配置,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团队,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教师队伍的优化目标,是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有力保障。

在师资建设中,加强对教师的行政指导和培养培训业务管理与专业指导职能,并强化教师的督导评估功能;并进一步完善教育人事管理机制,形成由教师招录、资格注册、人员培养培训、人事聘用、人才流动、考核评价等构成的闭环式管理;并在职业教育集团内教师展开校内兼职、跨校聘任流动等试点工作,均衡教师资源布局,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健全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扶持机制,从学历、专业能力素养、生涯发展指导、薪酬和荣誉激励等方面予以研究。

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要以探索科学有序的教师管理机制为重点,为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教育的人力资源保障。

四、结束语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质就是集团各主体、资源整合、优化,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即以学校为核心,校企合作、优势互补的集团化办学体制,在这种机制下,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依托行业背景,发挥校企合作机制,相互协同制定职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共同编制标准化教材,共享教学资源和管理资源,行业组织研讨和交流,信息化和标准化同步,共同提升教育质量,以满足未来职业化的需求。

猜你喜欢

集团化校企办学
双轮驱动型军工企业集团化协同营销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
融合共生:新时代高中集团化办学的创新实践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再论集团化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