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探析

2021-11-27

山西青年 2021年8期
关键词:工科就业指导应用型

(新疆工程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91)

新工科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全新的概念,是基于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国际竞争力新形势、立德树人新要求提出的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方向。新工科的“新”既体现在它的实质与内涵上,也体现在它对工科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的新要求上,是以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为目标的学科专业,符合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新疆工程学院作为一所工科类应用型本科院校,长期以来为社会提供地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在地区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面对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和传统工业的不断升级改造,面对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求职者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新趋势,如何进一改进就业工作,促进学生的有效就业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新形势下必须要明确的一点是高校的就业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单纯地认为就业工作只是就业指导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的责任,高校一定要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长期性和全过程性,积极结合实际探索就业工作方式方法,以期适应当前社会人才需求发展。鉴于此,新工科背景应用型本科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必须从多方面入手,涵盖就业指导、专业教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等诸多方面。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工科背景下的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就业工作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就业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一、结合应用型人才特点和学生职业发展需求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在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增强就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伴随着新工科发展对人才需要的新要求,高校若继续按部就班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显然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无法提升就业工作质量。

“就业指导课的教学虽然有自己的教学体系,但是从学生角度出发,就业指导课离不开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就业指导课的授课目标应该与专业的培养目标相一致,指导的学生能够从所学的专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轨迹。”[1]应用型本科院校就业指导课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是与学生的专业结合不够紧密,没有充分结合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和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很多应用型高校的就业指导课仍停留在就业政策和就业基本知识的普及上,向学生传授就业技巧和技能未能结合学生实际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导致高校培养出来的应用型人才在就业时没有展现出来应有的优势,甚至很多学生对自身的就业缺乏正确的定位和认识。新形势下促进高校就业工作必须从就业指导课程抓起,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不仅要了解国家就业政策,具备就业工作的实践经验,还要充分了解各个专业的发展现状。我校在提升就业指导课教师业务工作能力上,一方面积极邀请北森生涯教育对辅导员和就业指导教师进行系统的业务培训,同时安排负责就业工作的辅导员利用寒暑假到企业挂职锻炼,这样既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也让授课教师对学生的专业就业方向和职业规划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近而避免就业指导工作与学生的专业发展相脱钩。另一方面,学校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咨询室,每天安排就业指导教师坐班,强化对大学生就业的个性引领。为有效改善就业指导课大班授课学生参与率低的问题,学校在课程安排上将同一专业的学生安排在一起,授课教师也尽可能安排本学院辅导员或有相关专业背景教师担任。此外,积极开展课下就业指导工作,在学生就业之前全面开展就业意向摸底调查,了解每个学生的就业意向,学校主动邀请同行业知名校友、企业HR来校做现场就业指导讲座,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就业工作。

二、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力度,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是高校面临的主要任务。加强专业教育也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途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而要不断提升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新工科更强调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特别侧重于与互联网技术、控制工程等新技术相结合。”[2]当前很多应用型高校课程设置单一,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较少,学生获取跨专业和学科的知识的渠道不畅通,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有效解决之一弊端,我校主要采取以下做法。

(一)加强专业建设

应始终坚持“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不断强化专业建设,调整优化专业布局,提升专业内涵建设,将大学生就业工作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学校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特别是“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科教文化中心”建设,聚焦自治区新型工业化建设,主动适应自治区工业强基增效、转型升级需求,推进应用型大学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办学优势特色,紧盯自治区急需的能源、交通、智能制造、物流等工业领域的需求,加大专业建设力度,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集中学校传统优势专业力量,形成若干专业集群,重点建设煤炭-煤电-煤化工、先进装备制造、交通运输,商贸物流等专业集群,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专业布局。

(二)加强校企合作

“高校实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是培养经济社会建设所需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的成功与否关系到高校能否办出自身的特色、能否实现与同类学校差异化竞争。”[3]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积极参与由政府、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产教融合联盟,打造政校企行合作共赢、融合发展平台,促进教育和产业融合发展,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统一,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校企长效合作,开创高校产教融合新格局。“校企协同联合办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4]

近年来,我校与200多家大中型企业保持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建立了就业实习实训基地,构建产学研协同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合作办学,积极探索“3+2”“4+0”合作办学模式。运用理论-实践-理论的“交互式”、高校和企业“共建式”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提高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建立工程技能实训学院,加快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企业共同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联合实验室、就业基地等平台,部分专业试点实施“3+1”“1+X证书”等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同时打通实习与就业环节,实现企业选人用人与学生实习就业的“双选双赢”,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三)坚持“三全育人”理念下的大学生就业工作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的就业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就业工作不能只依赖学校的就业工作部门,而要依靠“全员”协同就业,即高校、社会、家庭要共同承担大学生就业工作,需要全方位、全过程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即把就业工作贯穿至大学教育全过程,加强专业课程教育、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指导、就业指导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主动的就业理念。学校要通过组织活动整合各类资源为毕业生服务,我校每年主动联系企业100余家,组织召开校园招聘会,为学生提供专业对口的就业岗位,同时要求专业课教师、班主任和就业指导课教师共同参加招聘会,现场给予学生帮助和支持。“全员育人”的重点是强调育人机制的全员性,我校每年通过“三进两联一交友”“民族团结一家亲”、寒暑假“大家访”活动,组织全校教师主动联系学生家长,全面了解学生家庭环境和父母对学生的就业期望,与家长一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就业观。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给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了解就业状况与形势,提升学生与家长在就业工作上的协同性。

(四)以强化创新创业,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工科类院校在“新工科”专业建设中,创新创业教育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也是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途径。当今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创业能力和发展能力。鉴于此,我校不断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设“SYB”创业培训班,设置创新创业课程,设立“创新学分”,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学主渠道,贯穿育人全过程。设立“科研育人”专项经费,鼓励广大教师带领学生开展与学风建设相结合的科研项目,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通过开展科技文化节、科技周、科技讲座、组织“互联网+”“挑战杯”“全国机器人大赛”等创新创业大赛,营造科技氛围。应用本科院校还可以通过加强校内工程训练中心建设,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通过组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团队,鼓励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各类专业性竞赛,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效提升学生就业质量。

三、结语

新工科已然成为今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在此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任务艰巨,应把大学生就业工作贯穿至大学教育教学全过程。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不断改进就业工作方式方法,持续强化校企合作,引导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就业工作,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确保大学生就业工作取得成效。

猜你喜欢

工科就业指导应用型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