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农田水利建设施工过程中的水土保持工作
2021-11-27高立
高 立
(陕西省延安市水行政执法支队 陕西,延安 716000)
农田水利建设工程通过技术设施为农业生产发展服务,通过均衡水资源、合理调蓄等方法改变农田不利的自然条件,最终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而工程建设中一些不合理的设置和利用造成水土流失又会冲抵水利工程的作用,所以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对于保障水利工程建设的成果至关重要。
1 农田水利建设工程中水土流失的危害
1.1 影响水利工程建设,破坏生态环境
水土流失后,土壤得不到固着和保持,在雨季,农作物更容易受到洪涝灾害的侵蚀,如果是在山区洪涝更为严重,流失之后带走了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土壤贫瘠,肥力下降,氮、磷、钾这些肥料含量降低甚至完全流失,甚至出现盐渍化等严重问题,蓄水、排水等原有工程无法再发挥调节作用。
1.2 降低经济效益,耗费资源投入
水体流失会破坏农作物的生长自然条件,必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去治理,而且最好需要及时有效、针对性强的整治和处理,否则损失将会进一步扩大,再治理起来难上加难,如果将处理水土流失造成的泥沙淤积耗费的资源用于增产增收,那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另外泥沙淤积阻塞河道影响了通航,河流、湖泊的蓄水能力受到影响,航运价值贬损。
1.3 削弱人们的环保观念,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如果水利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比较泛滥,得不到及时的重视和治理,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人们越发忽视生态效益,看重经济利益,在环保观念缺失的情况下,水土流失严重影响到了农田的灌溉、排泄时再进行补救,已经严重威胁到了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继而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农田水利建设施工过程中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水利建设施工考虑不够全面,预警机制不健全
在施工前期对可能出现的水土保持工作的预警不够明确,缺乏通过测算研究合理规划的步骤,并没有对占用到的环境资源做到重视和考量,尤其是在施工周期长、任务量大、要求迫切的情况下,为了工程实施的便捷性,可能会随地取材、砍伐树木、破坏植被,对周围环境的依赖性和破坏性较大,而不愿意花费必要的时间和资源保证工程实施的质量,对工程波及到的土地、植被、气候、地貌等缺乏有效地分析论证,因而不能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预警机制进行规避和应对。
2.2 水土保持责任不明确,资金投入不够
水土流失问题应该得到有关水利部门和环保部门的共同监督和防止,然而现实中存在权力交叉问题,以至于推诿责任,在水利建设和水土保持方面达不成一致的妥协方案,沟通协调不到位,双重管理矛盾重重;同时因为缺乏足够的资金保障,防止水土流失没有稳健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更是会淡化管理部门的责任意识;当地农民也会募集资金开展一定的水土保持工作,但毕竟群众力量有限,杯水车薪,力度和持续作用都是有限的,起不到根本的溯源作用。
2.3 农民水土保持意识比较浅薄
农村的绿化建设没有城市的规整性和严密性,农民群众的生态意识虽然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对于水土保持的具体价值和生态效应并没有理性的具体感知。而且经济价值在农民的考量中占据更大的地位,农民对于生态价值可以创造经济价值的理念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感知和认识,农民更加注重水利工程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水土保持工作农民群众的参与度不够,这首先源于农民没有形成正确的水土保持观念,对水土保持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够充分。
3 做好农田水利建设施工过程中水土保持工作的策略
3.1 做好工程建设前期的规划和准备工作
专家设计团队在农田水利工程实施前的准备工作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只有前期规划到位,为实施过程提供正确的方向和思路,才有可能在实施过程中避免水土流失现象的进一步恶化。农田本身就是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如果做出水利工程的干预,势必要将众多因素都纳入考量的范畴。根据施工地点的生态环境特征和设备设施利用,进行可行性分析和成本收益核算,将可能的施工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使用德尔菲法经专家团队分析论证,再将实施方案进一步提炼和优化,使之精确并且贴合实际,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工程建设,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协调作用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2 做好施工过程中的防护治理工作
水利工程建设是系统性的工程,只有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严密的防护处理,采取疏、导、排、引等有效动作减轻水土流失的程度,严格遵循有关部门的指标和规定对施工过程中的废水废物层层处理,最大限度的减少占地和污染,施工过程中有关技术和专家人员要跟进现场,不只是提留在前期的分析论证层面,更要注意落实情况,随时发现实际执行过程与计划方案是否出现了偏离和不适,随时调整发现问题的施工方案,并严守保护环境的准则,灵活处理突发状况,及时利用备选方案进行处理,建设工程中可以挖土填方,处理好废弃的砂石材料,做好集中的收集和处理再利用,避免随意丢弃,有效控制对土壤、植被、水源等资源的破坏,如果施工过程中已经出现了水土流失问题,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防止一味为了施工而施工。
3.3 水利工程建设中明确指导和监督责任,确保资金支持
整治水土流失问题需要防、治结合,仅仅依靠前期的设计和规划是很难完全避免出现水土流失问题,在水利施工不可避免或多或少会影响到水土涵养时,治理就成为重头戏。有关部门通过各种方式融资引资,国家也要进一步加大对水土保持的资金投入,治理不是一朝一夕的短时工作,而是长期性和连贯性的任务,水利工程运作中随时也会出现水土流失问题,通过健全法律法规明确了各个部门的具体责任,避免权利不清的问题,健全水土治理工作的资金利用机制,才能在水土流失问题上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对项目实施的监管和指导不能放松,如果发现了实施过程中的违规现象,必须提高警惕,严厉处罚,迅速补救。
3.4 做好工程竣工后的总结和处理工作
工程竣工后同样不能放松警惕,工程完工并不是一劳永逸,要通过一段时间的运作观察工程的运转效率,后期的生物防治也要做到位,对于因为施工而破坏的良田树木,要及时补充到位,降低泥沙的淤积。对于后期的生态修复工作要加强责任落实和监督管理,验收环节严密把关,不放过细节之处,谎报瞒报严肃处理,杜绝侥幸心理。
3.5 运用技术手段加强水土保持能力
加大对治理水土流失技术手段的研究,对水源的调取、水质的涵养、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等方面都进行技术的把关和突破,既能够提高水土保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能通过技术手段节省人力物力的投入。根据地形地势地貌、气候条件、土壤等自然地理环境因地制宜,采取生态防治措施,减少植被的砍伐和绿化的破坏,选取合适的植被,与水利工程建设工程相协调,栽种固水固沙的植被,也可以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同时利用喷灌、滴灌等技术,起到节约水源的作用。
3.6 做好宣传普及,提高人们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
水土保持与农民的利益直接相关,展开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利用网络、媒体等途径让农民看到生态保护与经济价值创造并不冲突,而且水土保持更是有利于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有关部门的人员要定期或不定期的走访农民群众,在于农民的交谈中得到有效地反馈,做好下一步的宣传普及工作。村领导班子要带头学习水土保持的价值和做法,发挥村委会的自我管理作用,让每一个农民都主动参与到水土保持工作中来。
4 结束语
农业是国计民生之本,做好水利工程建设功在千秋,水土流失问题影响生态环境,降低经济效益,通过做好前期规划、加强监管和资金投入、强化技术攻关、提高农民水土保持意识等措施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期系统性、全面性、长久性地做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才能真正长久有效的发挥农田水利设施的作用,发挥出农业生产的持续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