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X证书制度下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
2021-11-27柏雪飞
柏雪飞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淮安生物工程分院,江苏 淮安223300)
高职教育作为中国重要的教育阶段,其能够为社会提供各类应用型职业人才,对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与科技的进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社会的发展速度呈现出了“井喷式”的发展态势,这也对高职软件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1+X证书制度下,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不仅要跟进时代的步伐,更要迎合社会对软件技术人才的需求和标准进行改革,从而使得广大高职技术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1 1+X证书制度概述
1+X证书制度中,1代表学历证书,X代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而学历证书能够全面地反映出人才的综合能力素养基准,在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则能够代表职业技术人才的履历、技能水平、职业活动和职业生涯等相关信息,对其从事某一岗位的能力基础也会有所反映。在当今社会的人才招聘工作中,很多面试官更加看重的是应聘者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X”),此方面的证书能够直接反映出应聘人员的能力基础,是考量其是否能够胜任相关岗位的重要考虑指标之一。在当代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中,很多院校开始实施1+X证书制度,通过实施这一证书制度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素养和职业技能素养的强化,对学生日后的发展与就业均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 软件人才需求分析与软件技术专业分析
2.1 软件人才需求分析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近些年各个行业的发展均融入了软件信息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软件行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当下正处于软件人才竞争最为激烈的阶段,任何一家企业在竞争中获得了技能素养更高的人才,就意味着其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了主动权,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1]。在软件行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在“十一五”期间,整个软件行业的收入增速为30%,即便在2016和2017年整体市场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软件行业的发展态势仍然良好。与此同时,整个软件行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多,中国现有的软件人才需求量约为100万人,但近几年的软件人才产出量与需求量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软件人才明显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其人才数量的需求标准。因此,中国还需要大力支持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并以此促进软件技术人才的有效培养[2]。
2.2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2.2.1 生源质量不高,学生基础能力弱
1+X证书制度注重从源头把控好人才的质量,而当前中国诸多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不佳,很多刚刚入校的学生缺乏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基础,这对后续的教学工作开展十分不利。究其原因,目前中国高职院校的招生方式主要有统招和单招两种,统招则是以全国高考录取线的形式进行招录,但在高职院校的招生过程中,其通过统招招纳到的生源往往是高考分数线较低的一部分学生,这部分学生的基础能力较差,且学习的主动性较弱,对后续的教育工作开展带来很大的困难。单招主要是学校通过自主组织考试的方式来招生,这种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生源质量,但受国家政策和学校效益等多方要求,往往单招的考试标准不高,进而使得高职院校软件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不高。
2.2.2 教师专业能力素养不高,难以胜任相应教学工作
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核心,其自身的专业能力素养对最终的教学质量会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软件技术专业,其对专业性技能的考核更为严格,如果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不达标,便难以对学生开展高质量的引导和教学工作,对高素质的软件技术人才培养十分不利[3]。就当前中国诸多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而言,其整体教师的能力基础能够满足教学要求,但部分教师思想落后,在实际教学中往往采用较为落后的方式和手段,从而无法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是刚从学校毕业便到学校就业,这部分教师的工作经验不充足,对软件专业的教学质量也会产生一定影响[4]。
3 1+X证书制度下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有效策略
3.1 迎合1+X证书制度标准,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培养
在1+X证书制度标准下,要全面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培养,让学生既能够满足社会岗位的需求,同时也能够在独立分析和独立发展中不断超越自我,最终在软件技术行业有所成就。需要注意的是,在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课堂上的被动学习者,而在新时期1+X证书制度下,学生虽然能够积极融入课堂,并做自己学习的主人,但却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广大高职院校必须迎合1+X证书制度标准,进一步强化教师能力素养,确保教师能够给予学生更高质量的教学指导。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关于“互联网+师资培养”的模式已经建立,并成为了诸多高职院校所青睐的一种主流模式,高职院校希望能够通过这一方法强化本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学队伍,更需要结合这种方式对其进行专业能力的培训,使之能够满足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的既定标准和要求。
3.2 完善学校实验实训条件,开发丰富的实训平台
对于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而言,其不仅需要硬件设备过关,如机房、计算机等设备,更要保证软件实验实训的条件能够满足其专业教学的标准,进而将实验实训平台的开发和引入工作落实到位,这将成为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重点工作。中国的高职院校教育一直致力于对专业的建设,加强专业建设能够强化学校的综合实力,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十分必要。然而,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建立在人才培养基础上,唯有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化人才,才能进一步完善专业建设。然而,在培养人才时,高职院校需要意识到什么样的人才是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或符合社会岗位需求的。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重点在于其软件专业技能,因此,在校园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实验实训条件,如开放丰富的实训平台,让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收获。由于很多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师大多有企业开发经验,因此可以为学生设计出专业的教学实验实训凭条,并以此支撑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学工作可以更高质量地开展。
3.3 创新传统教学模式,促进“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
在1+X证书制度下,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师不仅要致力于对学生基础能力素养的培养,更要把控好合理的教学模式,运用符合学生心理诉求的科学教学模式推进教学工作,才能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传统的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指导,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缺少创新性,从而不能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必须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改良,积极结合当下1+X证书制度制定教学需求,落实教学工作。例如,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新时期信息技术的教学价值和作用,这样既能够满足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学丰富性要求,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路径得到有效拓宽,并更好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去。此外,这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开展实际上是以“双轮驱动”为主线,即不仅兼顾学生的理论知识教学,同时也结合软件教学项目对学生进行了更高效的实训训练指导,可以明显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也要积极迎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标准,积极对传统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学问题进行分析与改革,从而使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学工作质量得以全面提升,并进一步提升其人才培养的有效性。1+X证书制度下对软件技术人才的职业等级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较高,这不仅是当下高职人才教育标准决定的,更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人才能力素养的硬性要求。因此,1+X证书制度下需要充分将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融入到人才的培养模式中,从而优化课程体系、课程教学资源、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环境等,使得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改革工作得以顺利推进。